摘要:文章對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的概念、類型及特征進行了論述,并著重對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的生命周期進行了研究。通過分析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在各個階段的特點,進一步加深了對企業間技術創新集群的認識。
關鍵詞:技術創新集群;企業間;生命周期
一、 引言
美國經濟學家羅森伯格把技術創新集群分為,時間意義上的技術創新集群(M型技術創新集群)和空間意義上的技術創新集群(T型技術創新集群)。
M型技術創新集群表現為由于需求或其他有利條件的共同作用,在同時期集中出現成群的在技術上并無直接聯系的技術創新。T型技術創新集群表現為當一項或幾項重要的技術創新出現后,會隨之涌現出一系列在技術上與之相關的技術創新。
企業是創新活動的主體,從研究企業的角度看,T型技術創新集群分為企業內技術創新集群和企業間技術創新集群。企業內技術創新集群主要表現為企業基于某項創新技術而持續進行一系列相關創新所形成的集群,是微觀層次的創新集群。企業間技術創新集群主要表現為由某項創新技術而引發和促成的多個企業同時或相繼進行相關創新而形成的創新集群,是宏觀和中觀層次上的創新集群。
二、 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的類型
從技術創新供給與需求的角度分析,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主要有兩類:
1. 技術創新供給引發的技術創新集群。一項新技術或新產品出現后,會在不同的企業或產業擴散,導致許多企業采用該技術或產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從而形成圍繞此項技術創新供給的企業創新集群,我們也稱為使用性技術創新集群。
2. 技術創新需求引發的技術創新集群。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需要往往引發某項重要的技術創新,而該技術創新需要其它相關技術創新的支持,這可以誘發其它行業或企業的相關技術創新從而形成技術創新集群,我們也稱為支持性技術創新集群。
上述兩類技術創新集群往往同時存在于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之中。例如,汽車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往往需要相關行業提供新型的材料、性能更好的輪胎、清潔的燃料或動力、更為先進的電子裝置以及新型的加工設備等,因此圍繞汽車技術的創新會形成涉及金屬材料、非金屬材料、石油、機械、電子等多個行業的支持性創新集群。然而相關的新型材料、能源、動力系統、電子技術得到發展后,這些新的技術創新會進一步擴散到航天、家電等產業之中,導致這些產業或企業采用這些技術或產品,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新,從而又形成一系列的使用性技術創新集群。
三、 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特征
技術創新集群是由諸多技術創新組成的技術創新系統。技術創新集群具有系統的整體性、相關性、目的性和環境適應性特征。技術創新集群中的每個技術創新都不具有獨立的影響,它的發生和發展及其對整體的影響依賴于集群中其它技術創新的發生與發展,技術創新集群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技術創新集群是技術創新存在的方式。技術創新存在于特定的技術創新集群,技術創新集群中的技術創新具有路徑依賴性。如果沒有技術創新集群,技術創新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和發展的軌道。技術創新的發展不完全取決于自己,還受制于整個技術創新集群。在技術創新集群中,技術創新獲得其存在所必需的技術支持,實現其經濟價值。作為技術創新的存在形式,技術創新集群從整體上為創新個體提供生存范式、需求動力和資源支持等。
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還具有另一個顯著特征——地理的接近性。雖然技術進步和信息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相對降低了距離所帶來的空間成本,但是距離并沒有消亡,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Nicholas Crafts和Anthony J.Venables從空間的角度考慮了距離對經濟活動的影響。研究證明,距離仍然制約經濟活動的范圍,如表1所示。由于地理的接近性有利于技術創新的交互,也有利于隱性知識在企業之間傳遞,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企業之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的形成。
資料來源:Nicholas CraftsandAnthony J.Venables(2001).
四、 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生命周期的研究
類似于技術,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也有其生命周期。評價企業間技術創新集群的指標不是參與技術創新集群企業數量的多少,而是參與企業在技術創新集群中的作用,具體表現為相關專利的數量。用公式表示為Qp=F(t),其中:Qp代表技術創新集群的專利數,t代表技術創新集群的時間維度。
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生命周期可以化分為產生、成長、成熟和衰退四個階段。整個生命周期過程中,Qp=F(t)為凸函數,即 ,如圖1所示。
1. 產生階段。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產生于激進的創新發明。激進的創新發明指那些變革程度大、與現存的技術系統不相容并對其有巨大破壞作用的創新發明。當某一項激進創新發明誕生后,一些敏銳的企業便利用該項創新發明從事產品市場開發,并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于是眾多企業紛紛效仿,從而掀起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浪潮,并最終產生企業間的創新集群。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參與創新的企業比較少,企業間的創新集群處于雛形階段,相關專利數量比較少,且增長較緩慢。
2. 成長階段。由于相關技術的不斷引進,企業間的創新集群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技術合作之中,技術創新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提高,并在核心技術創新方面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同時更多的技術實力不太強的企業加入輔助性創新、補充性創新、相關性創新的行列之中,使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的規模快速擴張。激進創新是反復擴大實驗規模、反復試錯和修改的創造性的過程。參與創新集群的企業一方面對激進創新發明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使激進創新發明進一步配套和體系化,演化為完整的生產經營系統。
這一階段的特點表現為:參與創新集群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多,并且企業的規模、實力、涉及的產業趨于多樣化。相應的創新專利數量迅速增加。此時仍然有 >0,與產生階段相比,不同之處在于創新專利增長幅度明顯加大。
3. 成熟階段。進入此階段后,企業間的創新集群中的技術創新變得更加有序,方向也更加明確。技術創新的規范也逐步確立,技術創新集群具有非常強的預見能力、應用能力和啟發能力。在技術創新規范的規定、指導和推動下,技術創新集群呈現繁榮景象。
成熟的企業間技術創新集群是一個高度動態的有序的自組織的創新系統。大量的漸進創新不斷涌現出來,產品和工藝不斷被更新,它們之間或是互相競爭、互相替代或是互相協同、互相促進。成熟期的根本動力來自多樣化的市場需求、規模擴張以及子系統之間的競爭和協同。
成熟階段的特點是:大量的漸進創新不斷涌現,技術創新有序,創新方向明確,形成了一定的創新規范體系。在此階段,創新專利的數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技術產出達到了極值,即 。
4. 衰退階段。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最終是要進入到衰退階段的。衰退的原因可以從內部和外部兩方面分析:內部因素是技術創新集群的創新潛能不能解決關鍵性的難題;外部因素是該創新集群的市場優勢喪失,出現具有更大潛能的新的技術創新集群。衰退的標志是新技術創新集群取代舊的技術創新集群。
衰退階段的特點是:創新專利數量開始減少,技術產出呈現遞減趨勢,即 。
五、 結論
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對于發展區域經濟和社會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加速我國企業創新能力的一種有效途徑。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同企業、產品和技術一樣具有生命周期,但是其生命周期不同于企業、產品和技術的生命周期。在一定程度上,企業、產品和技術的生命周期決定技術創新集群的生命周期,同時技術創新集群的生命周期影響企業、產品和技術的生命周期。企業間的技術創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對于保持創新集群的可持續發展和制定相關的產業技術政策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傅家驥.技術創新學.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2.陳劍峰,萬軍康.產業集群中技術創新集群的生命周期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2,(10):60-63.
3.池任勇,郭元源,段姍,陳瑤瑤.產業集群發展階段理論研究.軟科學,2005,19(5):1-3,11.
4.郭斌.企業核心能力生命周期論.科研管理,2001,(1):92-100.
5.夏保華,陳昌曙.技術創新群研究.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1):39-45.
6.陳劍峰,凌丹,萬君康.企業間技術創新集群與知識集群分析.科研管理,2001,(9):91-95.
7.徐金發,余園園.基于產業集群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與探討.技術經濟,2006,(10):32-35.
作者簡介:梁靜國,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姜金貴,哈爾濱工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
收稿日期:2007-10-1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