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針對業務流程再造效果評價具有多層次性和模糊性,運用區間數對傳統的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進行改進,盡量避免了評價指標采用定值評價的缺陷,并應用層次分析法和區間數模糊綜合評價構造了業務流程再造效果的指標體系與結構模型,最后利用構建的數學模型進行案例研究。
關鍵詞:業務流程;區間數;模糊綜合評價
一、 引言
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簡稱BPR)是20世紀90年代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提出來的企業管理模式變革的理論和方法,是對企業流程進行根本反思。它的目標是通過重新設計組織的流程,以使這些流程的增值內容最大化,從而獲得績效改善的躍進,提高和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盡管在業務流程重組的過程中不乏福特、柯達、貝爾大西洋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是70%的BPR項目最終還是未達到預期的目的或以失敗告終。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大量失敗的案例發現,導致BPR項目失敗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合理的、可量化的業務流程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由此不能對業務流程再造方案進行切實有效的評價。
雖已有部分學者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企業流程再造進行評價,但于影響指標間重要性程度的因素很多,即使采用層次分析法也是用定值來確定評價指標之間的權重,而實際上指標之間的權重具有模糊性,不可能是一個具體的數值,那么采用定值評價就不太合適了。為了對企業流程再造效果進行更加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評價,本文采用區間數來確定評價指標之間的權重,并結合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業務流程再造效果進行評價。
二、 BPR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BPR涉及企業的方方面,據文獻[4]構造的評價指標可分為四大類,即運行狀況,時間,企業效益和技術水平,每類由若干個能體現改善結果的因素組成,并通過這些能力的達到程度來綜合評價企業流程再造效果的好壞,建立了如圖1的指標體系。
三、 評價模型建立
1. 評價模型的建立步驟。
四、 評價實例
1. 確定區間數判斷矩陣。根據某企業流程再造的實際情況,并依據圖1建立各層區間數判斷矩陣,見表1、表2、表3、表4表5。
五、 小結
對目前企業流程再造成功率不高的問題,從再造效果的評價入手,首先構建了一個有效的業務流程再造效果評價體系和評價數學模型;其次對評價水平等級,評價矩陣均采用了區間數形式以更客觀地確定各指標的權重,彌補用定值評判的不足;最后提出了區間匹配度的概念,有效地解決最終綜合評價得分最大程度的匹配于哪個評價水平等級。
參考文獻:
1.J·佩伯德,P·羅蘭.業務流程再造精要.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
2.Michael Hammer,James Champy.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ai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nc,1993:30-51.
3.Malhotra Yogesh.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An Overview.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1998,(26):200-215.
4.蔡莉,付靈鈞,石勇進.企業研究開發流程再造的效果評價.吉林工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1,31(1):39-42.
5.楊揚,楊暢.業務流程質量的評價方法.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3(5):531-534.
6.魏毅強,劉進生,王緒柱.不確定型AHP中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概念及權重.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4,14(4):16-22.
7.達慶利,劉新旺.區間數線性規劃及其滿意解.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99,19(4):3-7.
8.徐澤水.模糊互補判斷矩陣排序的一種算法.系統工程學報,2001,16(4):311-314.
作者簡介:章橋新,武漢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于濤,武漢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碩士生。
收稿日期:2007-10-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