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濟增長方式到經濟發展方式,自“十七大”報告出臺以后,各方面專家、學者,媒體都在解讀這一詞之別,《科技智囊》編輯部的理論研究小組也在揣摩這兩字之變背后的深意。大家邊討論邊組織本年度最后一期的專題和文章。照著專題和文章的運步定稿,我們的理解也逐步深入了,在此也拿出來與讀者朋友們探討,請讀者朋友們指正。
“增長”和“發展”兩相比較,“增長”強調了經濟的線性積累,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量”的大幅度增加,在增加路徑上是線性的攀升,不是根本的跨越;而“發展”是多方面、綜合的而協調的,單一指標上的增長也許并不構成整體的發展,發展更強調的是基準的整體提升,側重點在“質”的改善和提高。這只是我們的一點淺見,理解正確與否暫放在一邊,有一點我們明確地意識到,面對迅速出現的產業發展新契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時機到了!
首先,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服務外包”產業重心的東移。對于以“中國制造”聞名于世的諸多國內企業來講,這將是又一個新契機,可以讓我們甩掉“低效益、高成本”的帽子,讓我們在產業低端,價值鏈低端的壓抑中舒出一口氣來,向產業更高層面進軍。此外,再放眼一看,健康產業,創意產業,高科技產業等等,新興的一大批產業給了我們與別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別人發展了幾十年而我們可以在幾年中超越,網絡和技術使這些成為可能,因為“世界是平的”,我們需要的是突破原有經濟增長的思維模式,不妨跳出來,重新審視,整合我們的資源,用新思維構建發展的新平臺,如此才能創造改變的先決條件,從而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