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瑞,男,漢族,1970年5月出生,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他在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學習期間,先后跨化學、教育學、體育學、心理學多個專業進行學習和研究,曾從事過大學教師、同聲傳譯、報社專欄主持人等職業,擔任過外企公關部經理,大型企業集團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代理人力資源總監等職務。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級人才選拔、團隊功能識別及組織優化、職場心理與領導力訓練,現主要為各層次學生講授《領導科學》、《人力資源測評》等近10門人力資源專業課程,同時兼任多家大型機構人力資源顧問。近年來,先后在國際心理學雜志、心理學動態、應用心理學、心理學探新等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20余篇,已出版《領導科學與藝術》等專著,并自行開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T-LYR注意能力測試系統和TOMA(1.0-5.0版)職業管理者心理能力測試等專利系統。
時下的光景,如果你是一個初中都沒有畢業的農村輟學青年,你將怎樣規劃你的職業生涯?如果你是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專家,你會對這樣的群體提供什么樣的指導?一是安心當農民,節制生育,充分利用國家的各種惠農政策,爭取奔個小康;二是學點簡單手藝,農閑季節出外幫別人打點工掙點零花錢補貼家用,為今后孩子上學和養老未雨綢繆,如此而已。因為在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操作模式中,對這樣的群體都鮮有關注,更不會被列為個性化的服務對象。而今天要講述的這個鮮活案例,蘊藏著讓諸多職場人士深刻反省的職場哲理。
東振1971年出生于唐山某縣,由于歷史傳統及交通便利等諸多原因,當地人一直有經商傳統,并在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期誕生了一些小有名氣,但僅領風騷三五百天就曇花一現的悲情富豪。1987年,東振初中未畢業就輟學了,同村里的許多有志青年一樣,他想到了經商謀生,但當時的情形是,他身無分文,學歷又低,別說經商,就是幫村里那些身價數百萬的成功人士打工,人家都不愿意要呢!
如下文字根據對主人翁的訪談整理。
一、開辟鴻蒙:學淺志大、虛心求問、不斷學習、白手起家
我從小就喜歡幻想,愛幻想的人一般都外表冷酷、內心火熱,愛浪漫、講義氣。我性格豪放,喜歡交朋友,早年沒有經商前,一碗酒下肚,就能為朋友之事兩肋插刀,甚至有時會在遇到問題的那一剎那,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頗有些江湖豪俠的味道。我從小決心就很大,立志要干成一番大事業。雖然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但我很喜歡學習:一是向本村最有本事的人學習,二是向其他成功人士學習。
當時我們村里最富有的人已有400多萬資產,在那個年代,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在我的眼里,他們連縣級企業家都還算不上,只能算得上是鄉級企業家,而我的志向是要做一個全國級的企業家。當時我自己心中有這樣一個標準,有200萬資產可以稱得上是鄉級企業家,有2000萬、2個億、20個億、200個億資產才可以分別稱得上是縣級、市級、省級及國家級的企業家。
這么想,就這么行動,我決定從向周圍的成功人士學習他們的成功經驗開始。但在他們眼里,我當時還只是一個乳臭未干的小毛孩,他們怎能心平氣和地與我坐而論道、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與經營智慧呢?于是我就把目光轉向了他們身邊的人,我與他們交朋友、喝酒、聊天,虛心向他們求教,然后把他們所了解的這些村里成功人士的優點一一記錄下來,并認真模仿、消化。就這樣,我大約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基本上把這些成功人士的優點都認真學習了一遍。后來在一個偶然的聚會上,我理所當然的出色表現得到了這些成功人士們的認可,令他們刮目相看,從此我開始擁有了自己的成人地位。如此這般,我在20歲剛出頭的時候,就與我們鄉的鄉長、鎮長這些比我大二三十歲的當地“名流”成了好朋友。1990年,我19歲的時候,用3000元起家,創辦了今天的企業。
二、創業偶像:理念超前、作風簡樸、造勢借勢、勤學善動
當然,到目前為止,對我的人生觀及公司經營理念產生重大影響的人是LJ鋼鐵的董事長張博士,他的一些言行及企業經營理念對我的影響是極為深刻的。
首先,張的經營理念總比時代超前一步。我與他認識的那個年代,拉關系、走后門還很普遍,甚至是諸多民營企業生存及發展的決定性法則,但張常對我說,“凡是拉關系、走后門的人,永遠都會被他人小看,一個人只有光明正大地去做正面的事情,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及長期共贏的穩定合作關系。”又如,他常說:“一個人往往高估了自己一天能做的事,而低估了自己一年能做的事。把每一天的事情認真完成,并且每天進步一點點,日積月累就能完成偉大的進步。”正是靠這種經營理念,他白手起家,秉承“只爭第一,點滴做起”的企業精神,才成就了今天的LJ帝國。
其次,他的生活相當簡樸。差不多在10年前,我們認識時,那時他的資產已經不少了,但他吃飯、穿衣、坐車等都很不講究,我記得當時他的專車是一輛租來的桑塔納,每次見到他時,他總是邊工作,邊吃盒飯。我至今仍然保持簡樸節儉的生活作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影響。
第三是他這個人特別會造勢也很會借勢。在公眾場合,他很少說話,但一說話,總是語驚四座,所以在公眾聚會上,在前20分鐘里你一般是感受不到他存在的,但20分鐘后焦點就往往都集中到他一人身上了。記得當時我與他參加了一個區域性的民營企業家的聚會,很多人不自量力,夸夸其談,動不動就說自己今年如何如何,掙了多少多少,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老子天下第一。前20分鐘他都在聽別人說,等其他人說得差不多了,他突然站起來說他今年掙了20個億。想想看,幾百萬、幾千萬與20多個億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接下來的時間,其他人就只有聽他說的份了。而我了解的情況是,說掙了幾百萬、幾千萬的人大多夸大了2~3倍,而張說掙了20億的時候,是夸大了7~8倍。他的成功,與他這種善于造勢、敢想也敢做的大膽作風不無關系。當然,這不僅需要實力,更需要膽識,20個億縮水7~8倍后,與幾百萬、幾千萬縮水2~3倍后的實力依然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第四是他善于學習,行動能力特別強。張大學期間學的是自動控制,畢業后回到了老家的物資局工作了五年,由于不喜歡那種朝九晚五的國企生活,1994年他毅然辭職下海經商,雖然剛開始時他對鋼材是外行,但當他決定做鋼材生意后,每到一地,總喜歡與鋼鐵公司的總工交流,因為在鋼鐵公司,總工一般都是有能力而無實權的人,在無權的情況下得到別人如此真心的尊重與虛心的求教,自然甘愿傾囊而出,所以張很快就成為了鋼材方面的專家。如今他已經成為某“985工程”大學冶金專業的博士研究生了。再說說他的行動能力,張剛開始經商時,搞技術出身的他也面臨著向經營角色轉變的痛苦。隨著幾年的積累,他敏銳地觀察到了鋼鐵行業的潛力,做起鋼鐵貿易生意,并由此有了一個做自己的鋼鐵產業的夢想。2000年初,他一舉買斷了當時幾近破產的國有企業——河北某市LJ鋼鐵總廠,從這個年產量不足10萬噸小鋼鐵廠開始,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截至2006年底,他的企業總資產達到了229億元,按照我的標準,張現在已經是名符其實的國家級企業家了。
三、經驗總結:勤學善思、低調務實、誠信果決、善借他力
回顧這些年來我及我所創辦的集團的發展歷程,有幾點是特別值得總結的。
一是我的學習能力。我的學習欲望一直非常強,凡是我認為正確的東西,我都會虛心接受并認真學習。前幾天遇到監獄管理局的同志,我還問他們那里有沒有級別比較高的干部在押,如果有的話,我想去與他們一起交流交流,了解他們是如何成為高級別的干部,又如何落馬的,多看看他人在巔峰后如何下落及下落后的感受,前車之鑒,后車之覆,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其次是我的反思能力。我個人認為,很多人沒有充分認識到反思的重要作用,反思知不足,反思思進取,這是一個企業管理者自我修煉、完善人格的必由之路。我這些年不斷取得的些許進步,主要得益于我時時刻刻認真反思自己。
第三是我對學習成果的轉化能力。很多人學了東西但不轉化,這與沒學差別不大。但我不一樣,我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應用,近一年來我在長江商學院學習EMBA課程,我是班上最認真的學員,一邊學習,一邊結合每天都面臨的企業管理問題思考如何改進。從課堂上回來后就馬上行動,把所學到的新觀念、新模式在最短的時間內應用到我們企業中去。
第四是我一直恪守低調務實的工作及生活作風。關于這點,我經常受到朋友及公司內部一些高管的“攻擊”,他們說我過于務實,已經影響到了企業無形資產的積累與推廣了。其實,現在整個社會普遍比較浮躁,我就必須務實,如果哪天大家都普遍務實了,那我搞點小浮躁,這也叫差異化的逆向思維嘛!作為一把手,應該知道因勢利導。一個企業家如果老想著成為明星,那他要么離衰亡不遠,要么是心智模式上還不夠成熟。我們企業的管理基礎還很薄弱,如果現在就開始沾沾自喜,小富即安,剛有點小成績就找不著北了,那遲早是要出大問題的!
在各種各樣的舞臺上去反復感受過去的輝煌,這本是藝術家份內的事情,但作為企業家,如果還喜歡沉醉在這種美好的回憶中,去尋求那種廉價的快感,那就是無知或不求上進,自甘墮落了。因為企業面臨的市場競爭對手、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產業格局天天都在變,企業內部員工的需求、員工的能力時時刻刻都在不斷成長、不斷變化,作為企業家,既要“攘外”,還要“安內”,也就是說,既要在動態中準確把握關乎企業發展的利我機會,還要通過各種科學、有效、針對性強的制度設計與文化建設,最大程度地降低組織內部的交易成本,最大程度激發并保留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甚至是創造性,并以組織化的模式把各種可能的商業機會轉化為現實的機會,繼而轉化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及現實利潤。這些,無一不需要低調務實的生活及工作作風來作為心智模式上的保證。這點,我認為我是做得不錯的。
第五是我在骨子里是非常講究誠信的。我所理解的誠信就是謹慎承諾,一諾千金,按照世俗的觀點,就是不做壞事。很小的時候,我曾經偷過他人彈弓,但當天晚上自己良心上受到了譴責,怎么也睡不著覺,思想負擔很重,第二天天沒亮,我把這個彈弓稍稍美化后又悄悄還回去了。這事至今記憶猶新,從另一個側面也看出我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是很深刻的,做不來壞事,在骨子里本身就有誠信的基因。我想,這也是我所領導的企業為什么能從幾個人發展到今天幾千人的根本原因,如果我沒有誠信意識,集團也不會發展到今天,更不會有如此多的弟兄們愿意拋家舍業的與我一起創業后再守業,多年來同患難、共風雨,一起成長,一起分享快樂。這些年做企業,雖然樹欲靜而風不止,但我們總的來說是恪守誠信二字的,否則,集團是不可能從唐山走向天津,從天津走向北京,從北京走向全國的。
第六是我善借他力。我自己琢磨了一個造船理論,就是如果花一天時間造一艘小船,第二天就開始下水掙錢,一年下來,也掙不了幾個錢,而如果造一艘大船,可能需要花很長時間,但它一下水,一天就能掙回小船幾年也掙不來的錢。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我從一開始經商就特別知道如何借他人之力來成就自己的夢想,只要我有能力雇人的時候我就開始雇人,我歷來把企業視為一個運作平臺,我的任務就是如何把這個平臺做大并經營好,并力使平臺上的各級員工樂得其所。
第七是我在關鍵時刻很果斷。前面說到過,我這個人雖然外表冷酷,其實內心很有情調。盡管如此,作為董事長,在我心中,集團比天大,集團利益永遠高于一切,我必須堅定不移地秉持這個原則,維護集團的大局,所以我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來不兒女情長,盡量做到清醒、果斷。
作為企業的一把手,我是有更長遠的想法的。前兩天上課做了一個測試,說我的事業心比較高,到今天為止,本人的生活比較簡單,骨子里也沒有想把集團作為一個私有企業傳遞下去的意思。至于集團的未來,再過20多年,即在本人退休的時候,希望它能成為規范、健康的,法人治理機構完善的企業。而要支撐這個目標的實現,集團至少要在一兩個領域具有優勢或較強的競爭力。
最后總結一下,集團今天的成功,與我個人的人格特征不無關系,剛才講了許多關于我個人的,其實也是集團的。我們集團的全體員工都比較肯干,善于反思,對正確的東西永遠都虛心接受,今天我們雖然還有些浮躁,但還能主動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積極地去改進。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不是神仙,我們并不懷念過去,我們善于自我反省、自我否定,善于自我超越,善于自我變革,所以這些年來我們能較好地把握自己,雖然很痛苦,但我們也一直在痛苦中尋找快樂并逐步贏得成功。
后記:破除定勢,重在堅持,先點后面,夯實關鍵
上面的文字,是筆者最近在做一個企業文化診斷與變革的咨詢項目時,對國內某著名企業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的訪談錄,文字整理到此,我又想起近日應邀出席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新生開學典禮時,執行院長在給新生致歡迎詞時講到的兩則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大意是,在19世紀中葉,一家很貧困的愛爾蘭人決定移民美國后就開始每天不知白天黑夜地拼命干活掙錢,幾年后,他們終于掙足了一家人從愛爾蘭前往美國,但只能睡在甲板上的船票。在途中,他們一家人只能以自己隨身攜帶的簡單食品維持生命,眼巴巴地看著頭等艙的旅客們每天享用豐盛的美食。快到美國的時候,他們的一個孩子因為營養不良已經奄奄一息,男主人只好找到輪船餐廳的服務員,央求他們能否將頭等艙旅客在餐廳吃剩的食品送一些給他挽救他孩子的生命,服務員回答到:你們為什么在開飯的時間不來吃而要吃他人的剩飯呢?你們的船票只決定了你們晚上與他人睡覺的地方有所不同,而它的費用中已經包括了與頭等艙旅客完全一樣的每日三餐的免費供應呀。
第二個故事的大意是,蘇格拉底在給學生上課的第一天,他給學生示范了一個向后甩手的動作并問,你們每天能堅持做這樣的動作300次嗎?全部學生回答,當然可以。一個月后,蘇格拉底問:每天堅持向后甩手300次的學生請舉手,有大約80%的學生舉手。兩個月后再問,有60%的人舉手。半年后再問,只有10%的人舉手。一年后再問,只有一個人舉手,這個人就是柏拉圖。
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人生之挫折及不成功多來源于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勢,誠如第一個故事中的愛爾蘭人,他們認為他們睡覺的地方決定了他們沒有飲食供應,而在現實中,學歷、機會、人脈等等都會成為職場人士自我否定、固步自封的借口。心理定勢一旦破除,如何集腋成裘,積少成多,量變促成質變的恒心和毅力往往就是成功的關鍵,柏拉圖的成功,恒心和毅力乃必然。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能成功。學歷、資歷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主動破除思維定勢,不自我否定、不固步自封乃成功之起點,而勤學善思、低調務實、誠信果決、善借他力才是成功的決定要素,先點后面,夯實關鍵,祝愿各位職場人士能笑面人生,信步擁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