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開發銀行重點軟科學項目“開發性金融支持湖北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路徑研究”(2005FDZ-063)
[摘要] 加速主導產業轉換,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路徑。恰當選擇并培育主導產業快速成長實現主導產業轉換則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而主導產業的轉換更需要開發性金融的支持。本文從開發性貸款、風險投資、信用擔保、開發性資本、制度建設與市場建設等五個方面論述了開發性金融支持主導產業轉換的路徑。
[關鍵詞] 開發性金融 主導產業轉換 經濟發展
加速主導產業轉換,是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路徑。恰當選擇并培育主導產業快速成長實現主導產業轉換則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必然選擇。而主導產業的轉換更需要開發性金融的支持。開發性金融機構可以在彌補市場缺損和制度缺損以及政府調控經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一些急需資金的領域由于市場化程度低,制度建設缺損,尤其是信貸風險防范基本沒有發育,造成銀行大幅撤離,使這部分產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實際上沒有釋放出來,往往得不到足夠的資金支持。資金不敢投向一些風險較大的不太成熟的產業。所以,需要開發銀行對這些產業進行金融支持,使戰略性主導產業快速成長為真正的主導產業,這對于經濟的可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開發性貸款
政策性貸款是目前開發銀行使用最多的一種投資模式。 開發銀行政策性貸款具有周期長、利率低、額度大、不占用地方金融資源等特點,是商業性貸款資金投入的重要帶動力量。目前,開發銀行正在由政策性貸款向開發性貸款轉換。對于戰略性主導產業的貸款,可以采用開發性貸款的模式。由地方政府按照開發銀行對戰略性主導產業的選擇方案,向所選擇投資的產業內的企業和潛在的進入這些領域的資金需求者宣傳,并由政府來推薦選擇項目,推薦申請政策性貸款,開發銀行對這些項目風險程度以及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進行測評,從而確定是否貸款以及借款總量。同時通過組織增信,在政府協調下以信用融資推動項目建設和融資體制建設,完善治理結構、法人、現金流及信用等四大建設,使項目逐步由收支流量平衡的法人向資產負債表式的法人形式轉化。最后依據現金流建設的發展趨勢,針對借款性質、用途和使用情況設計不同的償還機制,包括正常信貸還款、母公司回購、資本市場發股票、債券還貸等市場化出口的償還機制。
二、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是由職業金融家投入新興的迅速發展的有巨大競爭潛力的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風險投資將是一種比較好的支持戰略性主導產業成長的一種模式。開發銀行通過風險投資來支持特定產業的發展,是各國通行的做法。比如泛美開發銀行的多邊投資基金努力尋找績效良好的高增長部門以便進行風險投資。這些企業的內部收益率往往達到35%或者更多,并且最終會通過首次公開發行渠道為相當部分的投資找到退出渠道。該基金只為每家公司投資50%~100萬美元,多邊投資基金假定共同投資人首先是要獲得市場水平的回報,而自己則通過這些投資獲得15%以上的回報。
開發銀行對于風險投資的參與形式可以有兩種。一種是投資給風險投資基金,培育一批優秀的風險投資基金公司,然后由風險投資公司來支持與戰略主導性產業相關的企業的發展。比如可以運用政策性創業投資基金參股等方式,引導商業性創業投資基金投向戰略性主導產業。
另一個是直接投資給風險企業,比如可以采取成立風險投資管理部門的形式。開發銀行可以利用自身的金融專業人才優勢,為這些企業提供一些支持性的服務,以股東的方式參與風險企業的管理。在一個企業由小變大的發展歷程中,無不需要大量的支持性服務,包括人才培訓、投資的技術援助、商業信息、網絡開發以及與戰略性伙伴的聯絡等等。
例如加拿大商業開發銀行既向中小企業提供債權融資,也向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融資,這實際上是兼顧了\"風險投資\"和\"開發性\"資本模式。日本20世紀70年代后,開始實施中小企業現代化政策,鼓勵政府金融機構向新興的高技術型中小企業提供“風險投資”。再比如重慶市政府及科技部分別提供部分資金,并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部分大企業出資,共同發起設立一家風險投資公司,開發銀行按風險投資公司資本金的一定比例提供貸款,公司運用股本及貸款資金,對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股權投資。美國中小企業管理局于1958 年建立了中小企業投資公司,以向中小企業提供商業銀行不愿涉足的風險投資。
三、信用擔保
企業擔保體系是企業融資服務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政府、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融資關系的紐帶和橋梁。戰略性主導產業內企業擔保體系的建立與完善不僅可以為戰略性主導產業內企業提供融資方便,還可以在調節經濟資源配置中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成為政府實施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有效工具。
目前國家開發銀行已經開始有一些信用擔保的模式,比如,重慶開發銀行在2005年開始的試點的建立銀行(開行與商行)、政府,社會中介和企業“四位一體”的融資新模式。改變傳統的、只有在市場經濟發育成熟的條件下才行之有效的銀行、企業“一對一”的關系。
開發銀行、擔保機構可以積極開展戰略性主導產業方面的融資需求,推出各種業務創新,滿足這些企業多樣化的資金需求,以適應經濟的發展。比如可以繼續采取“政府扶持、市場運作、銀企支持、社會資助”等多種途徑解決擔保資本金問題,支持培育一批信用擔保機構來支持戰略性主導產業的發展。
從目前的發展情況看, 無論是擔保體系建設、擔保機構運作, 還是社會信用環境等方面, 都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在信用擔保體系方面, 尚未建成網絡。一是再擔保機構缺位。目前, 國家沒有設立再擔保機構,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擔保機構風險分散和轉移,阻礙了擔保機構的信用提升, 不利于擔保業務的擴張。二是擔保機構數量偏少。擔保機構目前只能解決1% 左右中小企業的擔保問題, 遠遠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需要。三是擔保機構平均資本金低。湖北省平均每家的資本金只有1545 萬元,最大的一家也只有6200 萬元, 最小的只有320 萬元。與國家經貿委《指導意見》要求的省級擔保機構資本金最低為2 億元、地市級最低為
四、開發性資本
開發性資本雖然風險仍舊較高,但與風險資本不同,開發性資本并不以追求高回報率為條件。比如泛美開發銀行,其開發性資本一般僅僅為每家公司投資5萬~25萬美元,很大程度上是用于貧困地區的發展,目的在于獲得開發性或者環境性收益。 泛美開發銀行的多邊投資基金和其共同投資人僅僅期望獲得大約5%的投資回報率,并以管理層回購的方式找到投資的退出渠道。
作為主要為國家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重大技術改造以及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提供本、外幣金融服務與支持的政策性金融機構,目前開發銀行已經與一些地方政府以及企業簽訂定財務顧問合同。
國家開發銀行具有雄厚的金融優勢、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良好的顧問服務水平。對于國家開發銀行而言,對投入資金支持的戰略性主導產業內的企業簽定財務顧問合同也是一種很好的對資金的管理方法。一方面,通過財務顧問,可以對投入的資金進行監控,防范與降低投資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財務顧問來引導、提高資金的利用水平。可以為企業提供國家相關產業政策、貨幣及財政政策及資本市場政策等方面的咨詢和建議,提供現狀評價、企業面臨的競爭形勢、企業發展戰略、財務狀況咨詢與分析建議,提供有關融資結構及信用結構等方面的咨詢和建議,提供企業改制等方面的咨詢和建議等。
五、制度建設與市場建設
堅持建設制度、建設市場的方法,這是開發性金融的重要手段,也是與商業金融的重要區別。商業金融是被動地運用制度和市場,而開發性金融是主動地運用和依托國家信用建設制度和市場,在沒有市場的地方建設市場,在有市場的地方充分利用和完善市場。開發銀行,把融資優勢和政府的組織優勢結合起來,服務于政府的目標和職能,充分發揮出政府的高能量,把政府,金融、市場和企業等資源整合起來,形成合力,共建市場,這既是發達國家的有益經驗也是國際慣例,也是目前我國開發銀行已經在做的事情。
目前,市場缺損、體制機制落后等深層次問題還廣泛存在,缺少完整的信用鏈和融資鏈支撐。在開發銀行對戰略性主導產業的金融支持的過程中,市場建設、制度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對于戰略性主導產業而言,其商業化程度較低,市場不成熟。要想使其成長為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必須有成熟的市場與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1]趙玉林張倩男:湖北省戰略性主導產業的評價與篩選[J].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2):
[2]黃伯勇.縣域經濟中不同主導產業模式的金融支持[J]. 經濟體制改革. 2006(4): 148~151
[3]張文云徐潤萍:珠三角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與金融支持的效應分析[J]. 南方金融, 2004(6):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