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企業人才的使用,獲取利潤的不同角度及企業內部的變革和打造企業文化方面論述了企業發展問題。
[關鍵詞] 企業發展人才利潤變革企業文化
企業要發展離不開人才、離不開盈利模式的選擇、離不開內部的變革和鮮活的企業文化。
一、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前提
如何吸引人才、并挖掘出適合本企業的人才,是每個企業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人才的重要不必多談,否則歷史上就不會有“劉備三顧茅廬”的典故。人才隱匿在不同的角落,要得到他們,必須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收集人才信息,建立人才儲備庫。同時還要注意適合本企業特點,能溶入我們企業文化之中,外引一將才帶動一方陣的例子舉不勝舉。人才既要外引也要內挖,我們的員工是不是人才,如何識別?有一副對聯曾說:領導以為你是人才你就是人才,不是也是;領導以為你不是人才你就不是人才,是也不是。這形象地說明大家習慣于行政篩選,缺乏各種指標體系的建設。領導也有失誤的時候,可能錯判人才。這就需要人事部門建立考核評價辦法,并建立人才檔案。
留住人才,也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在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下,競爭對手毫不猶豫地參照經理人定價系統,給自己想要挖的角色一個個明碼標價。企業如何以品牌留人、以情留人?這是企業領導者必須深思熟慮的問題。企業要給人才以展示的平臺,使其有自我發展的空間。使他們對企業有一種眷戀、一種依賴,使他們在精神和物質上得到一種享受和滿足。企業需要隊伍,隊伍需要人才,人才說到底,是有知識、有建樹、有實際工作能力的隊伍帶頭人。他們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自由流動的勞動力與職業經理人市場的背景下,選人難,留人更難。
二、利潤是企業發展的標志
一個成熟的企業,要賺三塊利潤,盈利模式一塊是制造利潤,另外一塊是技術利潤,第三塊是賺品牌利潤。在企業發展的宏圖上,目標的重心最終指向應該就是技術和品牌兩塊利潤。
制造利潤是每個企業追求的,但它是有限的。要考慮到企業長足的發展,就必須注重技術利潤,而實現技術利潤關鍵在于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技術研發要達到可以創造技術利潤的能力。未來研發中心的建設需要有詳盡的計劃和大量的投入,有形的投入一定會創造出大量的產出。
品牌需經過多年的市場磨練,才可成為行業內重要的品牌。品牌價值的提高有一個過程,海爾有品牌推進經驗,企業可以借鑒海爾的品牌推進戰略,實現品牌的提升。品牌的提升要有服務社會、立足于民的意識,要從宏觀著眼、微觀入手,方可打造品牌,創造出了大量的利潤。
三、內部變革是企業發展的關鍵
當今時代是改革發展的時代,墨守成規不思進取,管理狀況低下,工作效率不高,時而在一些企業出現。列舉幾種管理中的不良傾向:1.部門職責不清,扯皮、踢球;2.干部在混日子,主觀上有投機傾向;3.領導給與厚望的干部沒有承擔起領跑的使命。4.寧可犧牲企業利益也要保持一團和氣;5.寧可犧牲企業利益也要互相斗爭到底。之所以有這些現象發生,是因為體系與制度應該發揮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該弱化的大家在加強。
今天的發展,溫和的改革已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要加快變革的腳步。傳統的觀念的“轉”與傳統模式的“變”,需要全員利益調整。
“矯枉過正”改革需付出代價。企業內部的管理意識、管理體制必須適應市場的發展。
變規模導向為價值導向,追求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變賬面利潤為經濟利潤,財務利潤是可以調節的,經濟利潤是真實的,形成各部門使用并消耗公司資源要轉化為成本的理念;
變粗放營銷為精準營銷,提高執行力度,提高精細管理的水平;
變控制風險為管理風險,風險歸類、風險排隊等工作要建立起來;
變單一盈利為多元盈利,制造利潤、技術利潤、品牌利潤同時抓;
變被動定價為主動定價,調整產品結構,提高技術含量,充分降低產品制造成本、提高企業財務控制的水平,做有話語權的供貨主體;
變部門管理為流程管理,用流程觀念取代部門觀念,把部門弱化為簡單的辦公室。
變行政調節為利益調節,利益調節為最有價值的管理媒介。行政調解有行政成本,僅以配合使用。
四、打造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保證
無論是企業發展藍圖還是具體計劃都需要實施落實,這也就是大家通常關注的“執行力”。很多企業的執行系統已經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一塊短板,關系到企業的命運。那么“執行力”又是什么呢?企業“執行力”的基礎就是企業文化,一種“敬業、責任、高效”的企業文化,是影響企業行為的潛在導向規則!哲學上有個最基本的原理: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又反作用于物質!企業文化就是一種意識類別,如何形成一種高效執行力的文化?關鍵在于培養反映企業特點的企業精神,和有自己獨特品格的文化底蘊,形成“以人為本”的管理發展戰略,積極創新企業管理理念,豐富企業文化內涵,使企業煥發出生機和活力。企業文化的形成不是靠標語、口號,簡單的命令、服從,它是在正確思想指導下,日積月累所形成的企業內部的一種規范行為,一股高效的“執行力”文化氛圍。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苦惱企業執行力差的時候,應該更多的去省視自己是否做了將企業文化精神滲透到企業員工行為中的基礎工作,是否將執行文化的內涵物化成企業每一個員工都能理解的行為準則?是否將“執行力”基礎的建設工作提到自己管理工作日程?精神的力量萬萬不可忽視。一個人沒有精神,何談主觀能動性?一個企業沒有精神,就等于沒有了靈魂,何談目標與發展?軟環境建設同樣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
“發展是硬道理”,企業不發展就意味著倒退。只有審時度勢、把握時機,企業才能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