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綠色物流的內涵
1.集約和優化現有的農業資源。集約資源是綠色物流最本質的內容,也是發展物流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在現代農業建設中,通過整合農業現有資源,優化資源配置,使農業企業或農戶能夠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農業資源消耗和浪費。這正是農業可持續發展所提倡的。
2.實現農業物資的綠色運輸。在現代農業建設中,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運輸,其運輸過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是物流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環境污染必然對農業生產造成危害。實現農業物資的綠色運輸首先是要對貨運網點、配送中心的設置做合理布局與規劃,通過縮短路線和降低空載率,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實現農資的綠色運輸還要求是改進內燃機技術和使用清潔燃料,以提高能效。提倡共同配送、多式聯運,研究能有效改善環境問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交通運輸技術,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開辟環保、節約、順暢的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綠色通道。
3.改進農業物資的綠色倉儲。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使用和生產都具有較強的季節性,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平衡供需,對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進行科學的倉儲是非常重要的。綠色倉儲可根據各種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設施條件的倉庫分類保管,做好防潮、防腐、防漏等工作,積極采用現代儲藏保養技術,加強科學養護,如塑料薄膜封閉技術、低壓保鮮儲藏技術、采用“生物霉”技術等來延長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儲藏期和保鮮期。
4.強化農業物資的綠色包裝。包裝是商品營銷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裝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費者遺棄,從而造成環境問題。例如現在我國比較嚴重的白色污染問題,就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隨地遺棄引起的,這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生產的一大公害。強化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綠色包裝要求提供包裝服務的物流企業進行綠色包裝改造,包括:使用環保材料、提高材質利用率、設計折疊式包裝以減少空載率、建立包裝回用制度等。
5.發展農業物資的逆向物流。逆向物流是指所有與資源循環、資源替代、資源回用和資源處置有關的物流活動,它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減少對原材料的需求,常被發達國家作為建設循環型經濟的重要舉措。實施逆向物流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有完善的商品召回制度、廢物回收制度以及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制度。在我國,逆向物流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只是局限于廢舊物資回收、生活垃圾分類等初級行為,經濟效益尚不明顯。
二、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展綠色物流的意義
1.綠色物流適應了世界社會發展的潮流,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需要。加入世界觀貿易組織后,農產品出口的門坎越來越高,對農產品生產的限制因素越來越多,我國涉及農業的物流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一席之地,發展綠色物流將是其理性選擇。
2.物流綠色也是物流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保障。物流作為現代新興行業,有賴于社會化大生產的專業分工和經濟的高速發展。而物流要發展,一定要與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消費緊密銜接,人類的經濟活動絕不能因物流而過分的消耗資源,破壞環境,以至造成再次重復污染。我國現代農業正處在建設與發展之中,選擇綠色物流是物流產業發展的必然。
3.綠色物流是最大限度降低經營成本的必由之路。綠色物流強調的是低投入大物流的方式。顯而易見,綠色物流不僅是一般物流的節約和降低成本,更重視的是綠色化和由此帶來的節能高效少污染,它對生產經營成本的節省是無可估量的。
三、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展綠色物流的對策措施
1.發揮政府的引領和導向作用,為綠色物流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實施綠色物流的策略對于政府來說,要發揮政府的引領和導向作用,政府要把現代農業經濟全過程的綠色環保作為施政的基本策略,不能只強調生產和消費的綠色化,而忽視物流的綠色化。政府在物流綠色化剛起步階段,要高度重視,積極支持,采取措施全面引導,使物流企業綠色化能順利進行。
政府要借鑒發達國家發展綠色物流的實踐經驗,政府可以制訂相關的政策法規,在宏觀上對物流體制進行管理控制,控制物流活動中的污染發生源,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除了控制之外,政府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2.加強企業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為綠色物流發展提供基礎支持。一是發展農村經紀人合作社。由農民挑選出的經紀人收集各種信息并將其整合,幫助農民實現“買難賣難”的問題,并可利用所獲得的信息為開展共同配送提供可能。二是發展農村連鎖經營。這些企業可以通過在農村建立標準化的生產基地,并與農戶簽訂協議,形成“基地+配送中心+連鎖店”或“基地+批發市場+連鎖店”的產業鏈。三是面對全球市場,培養第三方綠色物流企業,利用這些企業的優勢可降低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物流成本,提高附加價值,帶動農民開展綠色物流,增強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四是加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利用龍頭企業帶動農民開拓市場,選用優良農業資料,打造一流質量的農產品,開發一流的市場。
3.開展消費者綠色教育,為綠色物流發展提供公眾支持。開展消費者綠色教育,要通過專家講座、參觀學習、召開研討會、培訓、宣傳等工作,提高各級領導和農民的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綠色經營和服務意識。開展消費者綠色消費教育,全社會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引導科學消費。通過優質、安全、無污染的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來改善人們的消費質量,并通過在消費過程中觀念的轉變來提高廣大群眾的環保、綠色消費意識。同時,通過綠色消費行為迫使企業進行綠色物流管理,通過綠色消費輿論要求政府規制綠色物流管理。
4.加強對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為綠色物流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在綠色物流的發展中應注意培養和吸納一批綠色物流管理技術人才,對綠色物流人才的培養涉及到政府及相關機構的參與,也是企業成功實施綠色物流的基礎保障。政府部門、企業、行業組織、咨詢機構及民辦教育機構需要共同參與,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多層次的綠色物流人才培訓和教育工作,不斷培養造就大批熟悉綠色物流業務、具有跨學科綜合能力、并有開拓精神和創造力的綠色物流管理人員和綠色物流專業技術人員。
5.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為綠色物流發展提供信息支持。信息是綠色物流的神經系統,農業生產資料與農產品的生產、運輸、儲藏、加工、銷售,每一環節都離不開綠色物流信息的合理安排。在綠色物流的信息交換中,除了依靠現有的電話通訊工具外,就是在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