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職院校,必須定位于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在這個過程中,區域政府和高職院校必須協調聯動。
[關鍵詞] 區域經濟高職院校定位聯動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抓緊培育一大批專業化、高技能的實用型人才的戰略目標。因此,歸屬地方管理、占全國高??倲?0%以上高職院校,必須面向區域經濟建設主戰場,明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一、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高職院校作用
我國“十一”綱要確立了區域經濟均衡、協調發展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區域作為相對完整的有機體系,內部要素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不同的區域經濟發展時,迫切需要區域高校的配合與服務;而面向區域經濟,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職院校,對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表現在:
1.人才培養。職業院校的最根本職能就是為區域經濟建設培養大量的應用型人才,改變勞動群體結構,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種有效服務。因此高職院校必須抓住經濟改革和結構調整的戰略機遇,實現職業教育的新發展、新突破,深化產學合作和推廣訂單培養,為區域制造業、服務業培養大量的應用型、技能型緊缺人才。
2.科學研究。科學研究是高校與社會諸多產業聯系的橋梁,是學科發展的不竭動力。高職院校的教學研究因辦學目標決定了更要鎖定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致力于解決區域經濟社會實踐中的難題、以推動區域生產力的提高和區域綜合競爭力的增強。
3.技術支持。要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開展應用技術研究,幫助當地企業開展科技開發,解決技術難題,使區域經濟發展獲得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高職院校只有始終服務于區域經濟產業鏈的變化,才能不斷實現技術成果的轉
化。
二、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高職院校定位
充分發揮高職院校的作用,是國情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的推進,區域不同產業群的興起,地方企業、區域經濟對各種層次、各種類型的人才和適合本地實際的技術成果日益渴望;各區域根據實際情況,紛紛實施產業聚集,提高綜合競爭力,加強校地聯合、校企合作,把高職院校建成產業開發基地,把企業建成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成為一種必然選擇;需求決定定位,高職院校必須考慮到這種區域發展的需求,以特色求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以服務地方求生存;以就業為標尺,大力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開發新技術、提供新成果。定位的具體原則:
1.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原則。目前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要不斷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各行各業需要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和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大軍,高職教育,必須始終立足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標。
2.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原則。依托地方的高職院校要始終把握:始終面向區域社會發展,培養適銷對路的應用型人才;始終面向區域經濟發展,推廣實用技術、提升企業的科技含量和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始終面向區域社會發展需要,進行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
3.追求職業應用特色的原則。高職院校在發展定位上,必須與一般高校區別開來,堅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依據當地需要確立高職院校培養目標;集中全部資源,瞄準地方需求,在人才培養和專業設置上形成職業特色,全力體現區域經濟發展方向。
三、區域政府與高職院校的聯動
高職院校與區域政府要實現合作中的雙贏,必須共同努力,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1.區域政府。要真正落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的方針,高度重視高職院校的發展;加大投入的傾斜,改善辦學條件,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發揮宏觀調控功能,制定相關政策,建立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為高職院校與農村、企業合作牽線搭橋,并做好規劃、指導和服務,及時解決合作中遇到的難點問題;改革管理體制,擴大高職院校的辦學自主權,增強高職院校自主辦學的能力。
2.高職院校。要高揚為區域社會發展服務的旗幟,全力參與區域經濟建設,建立廣泛的校地聯動、校企合作機制,多渠道、多層次地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之中;邀請企業全方位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課程內容的設置、教學方法的改革等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利用企業的先進設備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場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用企業的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紀律觀念、職業道德,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新農村和當地企業儲備優秀的員工;要發揮學科適用的優勢,主動參與農村生態化、地方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的建設;發揮科研適用的優勢,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持,努力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