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網絡經濟是在信息網絡化時代產生的一種嶄新經濟現象,它是最為現代的經濟形式。網絡經濟不同于傳統的工業經濟、農業經濟,它是以數碼技術為基礎,以互聯網這一特殊形式為載體,以創新為核心,以新技術所驅動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經濟,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網絡經濟革命正通過網絡形式重新構建社會的生產和交換方式,極大地影響著生產的變革與發展。
[關鍵詞] 網絡經濟信息技術生產變革
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以1992年美國克林頓政府倡導建設國家信息高速公路為開端。從1993年起,全球范圍內掀起了建設信息高速公路的熱潮,它的發展勢頭之迅猛超出了所有預言家的想象。面對網絡經濟發展的這一波瀾壯闊的場面,從實踐和理論角度對網絡經濟尤其是網絡經濟對生產變革的影響,展開深入的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網絡經濟的概念及特征
網絡經濟是指建立在由電子計算機網絡、現代通訊網絡所形成的信息網絡基礎上的一切經濟活動,以及由此而引發的各種后果而形成的整體。在網絡經濟中,信息的生產與應用占據中心地位。網絡經濟的主導產業是信息技術、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和高科技產業。
就目前的狀況來看,網絡經濟具有以下五個基本特征。
1.網絡經濟是整個社會經濟系統網絡化連結而形成的經濟
所有的經濟主體以及經濟領域以外的社會活動的主體都已經或者將被互聯網連結在一起。使企業和社會經濟管理中間層次減少,協調作用加強,行業相互滲透。
2.網絡經濟是一種虛擬經濟
這里所說的虛擬經濟是指在信息網絡構筑的虛擬空間中進行的經濟活動。經濟的虛擬性源于網絡的虛擬性。轉移到網上去經營的經濟都是虛擬經濟,它是與網外物理空間中的現實經濟相并存、相促進的。
3.網絡經濟是一種速度性經濟
現代信息網絡可用光速傳輸信息。網絡經濟以接近于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動的信息來進行。經濟節奏大大加快,一步落后就會步步落后。產品老化在加快,創新周期在縮短,競爭越來越成為一種時間的競爭。
4.網絡經濟是一種創新性經濟
網絡經濟源于高技術和互聯網,但又超越高技術和互聯網。網絡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在技術創新的同時還需有制度創新、組織創新、觀念創新的配合。而創新來自創造性。
5.網絡經濟是一種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網絡經濟下,信息和知識作用的加強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并且,信息資源的共享并引起的其他幾乎全部資源的共享,能夠充分利用知識和信息資源,使物資資源消耗減少,污染減少,這些特征使網絡經濟具有長遠的發展前景,符合我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
二、網絡經濟所引起的生產變革分析
1.社會經濟資源基礎和技術條件的變革
在網絡經濟影響下的現代社會,雖然土地資源和各種物質資料在經濟生活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社會經濟系統的資源基礎已經發生了變化。新的經濟資源被發掘了出來,包括人的勞動和知識,以及由人的勞動和知識創造的各種技術和文化,其中特別重要的就是信息資源。信息資源大體上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是由各種生產要素派生出來的,反映各種生產要素的狀態和運動的信息,即物質流、能量流、資金流、人員流、技術和知識流等在網絡上變成了信息流,在網絡上整合這些信息,運用于協調生產或者組織商品流通,或者運用于社會經濟的宏觀調控。另一種信息資源是獨立的信息資源,它是信息生產者運用信息技術直接創造出來的,以獨特的形式投入生產并形成產品,成為生產者直接可以利用和消費者可以直接消費的產品。如游戲軟件就是這樣的信息產品。
2.勞動者的變革
(1)勞動者本身的作用和地位的變革。體力勞動者的作用和地位下降,腦力勞動者的作用和地位上升。而且,腦力勞動者也逐步從繁瑣的腦力勞動,比如信息收集,信息整理歸類和大量重復計算中解放出來,而更多地從事策劃、設計、決策等活動;新型的從事信息分析和知識生產的勞動者在不斷增加。并且出現了許多新的工種,使勞動分工的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出現了一些純粹處理信息的工作和行業,比如編寫軟件,制作網頁,等等。
(2)勞動參與者的改變。勞動的參與者不再是固定不變的被雇傭者,而可以是世界各地的專家,也可以是產品的顧客,甚至可以是完全不知名的網友。許多網絡產品,都可以在網上先放出免費的測試版,世界各地的使用者在使用了測試版之后可以提出各種意見,供生產者參考。
3.勞動工具的變革
傳統的機械化工具體系進步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工具體系。數字化使得各種生產過程更精密,更科學,更容易管理、統計、指導和調控。而智能化可以讓機器更科學地生產,讓機器自動、自主的生產。由于工具的進步,人類生產從直接參與體力勞動,逐漸發展到不直接參與體力勞動。并且,由于生產工具的高度發達,目前已有很多勞動已經是人類無法直接參與的,其中除去一些高危險的科學實驗,比如火山口探測,核輻射檢測,等等,一些安全的常用產品的生產也已經是人類無法直接參與的了,比如計算機芯片的制造。
4.勞動對象的擴大
勞動對象從傳統的土地、物品,等等,擴大到了數據,信息,知識等領域,雖然信息等勞動對象早已出現,但直到計算機網絡的普及才成為一些專業勞動的對象,并且需要更加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不再是任何勞動者都能輕易參與的。比如編寫軟件這樣的工作,需要專業的編程知識才能制作出復雜和實用的軟件。
5.勞動組織和管理方式的變革
勞動組織和管理方式正在向網絡化、智能化方式演變。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等信息系統管理軟件和技術的出現以及大量使用,使企業可以直接依靠信息技術管理生產,調整經營模式;網絡通信手段改變了生產的組織模式,網絡和電話會議可以連通世界各個角落,并且每天都在舉行。有些使用計算機控制的車間可以只有1個~2個技術人員就可以保障機器的正常運行,生產大量產品。
6.產業和產品結構的變化
信息技術向所有行業的滲透,以及信息產業本身的產生和擴大改變了產業和產品結構。
(1)信息技術向所有行業滲透。不管是多么古老的行業如農業,還是多么先進的高新技術產業,都用電子計算機網絡把自己武裝了起來,這在某種意義上使他們變成了現代產業,或也成為了信息產業。信息技術產業一般可以分為信息收集、加工和傳輸提供各種物質手段的信息網絡和計算機硬件產業;為信息處理和應用提供各種軟件以及提供消費品的軟件業;涉及廣闊范圍的信息服務業,如新聞媒體、咨詢、電信網絡服務等。
(2)信息技術大大推進了服務業的發展。首先是信息技術產業本身的服務功能不斷擴大和延伸,既包括信息技術產業中的軟件服務產業的發展,如計算機程序設計服務、軟件批發與零售業、計算機數據處理、信息反饋、管理、租賃、維修與保養等,也包括通訊服務產業,如電話與電報、無線電與電視廣播等。其次是傳統服務業的提升,特別是打破了傳統服務業的地域限制,導致了新興服務業的產生。
7.生產體系的變革
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最終使生產體系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的生產體系逐漸瓦解,創造了許多新的生產體系,如柔性生產體系、準時生產體系、精益生產體系等。
三、結束語
網絡經濟下的生產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無論是整個經濟系統的資源基礎,還是現代生產力要素的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乃至整個生產系統。網絡經濟的革命向人們揭示了現代社會先進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形式和方向,也向人們展示了奇跡般的發展前景。可以肯定,在本世紀,網絡經濟將成為全球經濟的主流形態。面對網絡經濟的浪潮,我們錯過一段時間可以原諒,但可怕的是錯過一個時代。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