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擬以我國已經獲得SA8000認證的企業為切入點,反思我國企業尤其是民營出口企業的社會責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我國民營企業構建社會責任的相關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SA8000民營出口企業社會責任構建
近年來,SA8000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跨國公司訂單的附加條件中,給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帶來了劇烈沖擊。而我國的企業大部分是迫于“斷單”的壓力才參與認證,而且通過認證的大部分是由跨國公司指引的外資出口企業,我國的民營出口企業大多社會責任意識淡薄。SA8000下,建立我國民營出口企業的社會責任體系已經勢在必行。
一、SA8000在中國的認證情況
截至2005年6月30日,通過認證的企業一共有99家。由于SA8000針對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因此,通過認證的企業大多集中在服裝、玩具、制鞋、紡織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且集中在廣東、福建等珠三角地區的省份。
我根據SAI統計的資料整理得出,通過認證的企業當中,外資企業的比例為77.1%,民營企業只占18.6%。就連浙江省這樣一個民營企業大省,只有3家企業通過了認證。而且這些企業通過認證后也不宣傳,因為通過認證后就意味著收購方的滿意,訂單就可以繼續維持,不需要再宣傳。這也同時說明社會責任認證是與訂單緊密聯系的。SA8000標準正在成為企業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企業如果死守出口產品低成本競爭優勢,丟失的就不僅是訂單和市場,最終失去的將是其生存空間和生存資格,國際貿易中頻頻遭遇反傾銷的事實就是最好的預警。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我國的民營企業卻很少通過認證,那么在以后的出口中,我國的民營企業肯定會喪失大批訂單,甚至喪失國際競爭力而遭到淘汰。
二、我國的民營出口企業很少通過認證的原因
SA8000認證的影響日益凸現,而我國的民營企業卻很少積極參與認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民營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薄
幾乎所有通過認證的企業都是在“不通過SA8000認證就斷單”的情況下,通過跨國公司的指引和協助申請認證的。因此,中外合資企業對SA8000認證比較了解,能夠基于對市場信息的了解上把握標準認證的進度,通過認證的也較多。而我國的民族企業,則不容樂觀。有的企業管理層意識不到位,認為通過ISO標準就足夠了,本企業出口量不大,無需進行SA8000認證。有的被動等待,認為政府相關部門并沒有提出要求,市場競爭也沒有到非SA8000認證不可的地步。更多的企業市場信息嚴重不足,根本不知道SA8000認證。這是造成通過認證的企業當中民營企業的比重很小的重要原因。
2.很多民營企業無力承擔認證成本
SA8000認證一般需要1年的時間,證書有效期為3年,每6個月復查一次,通過認證的企業在認證證書到期之前,應重新提出認證申請,認證機構受理后,重新對企業進行審核,即換證審核,每3年需申請復審延長一次,每個環節企業都得付錢。以300人的工廠為例,認證公司收取的通過認證的企業的費用大約9千美元,延期另行收費。咨詢公司聲稱每個公司收取大約10萬港幣,但實際上咨詢公司實際收到的錢遠不止這個數。據調查,一個300人的工廠,認證總費用需要幾十萬元,而聘用驗廠員的費用則按每天750美元計算。這對我國大部分民營出口企業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三、SA8000下我國民營出口企業的社會責任構建
只有通過認證,獲得市場準入,我國出口企業的成本才有可能轉化成競爭優勢。因此,我們應以SA8000認證為契機,推動我國民營出口企業社會責任體系的構建。
1.企業應將社會責任納入發展戰略
我國的民營出口企業應樹立社會責任理念,把通過認證增加的成本當作提高企業形象的無形資產的投入,循序漸進的改善工人工作環境,做好認證前的準備工作。同時,應把SA8000的要求納入企業的發展戰略。在制定決策的時候擺脫那種迫于壓力的防御性的行動,把社會責任認證的投入當成與企業的長遠發展休戚相關的重要要素,重新設計制造成本結構,主動把社會事業與企業競爭戰略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大投入以求具有更強大的競爭力。
2.政府應構建中國的社會責任國際認證體系
首先,政府應建立SA8000標準的預警機制,負責收集、跟蹤國外的新貿易壁壘措施,建立SA8000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并加強對SA8000標準的研究、宣傳、培訓和普及工作。使我國的民營企業及時準確地獲得SA8000認證的動態。其次,我國政府應堅決取締不嚴肅的認證機構,積極爭取國內認證機構成為國外SA8000認證權威機構代理。并盡快在我國現有相關法規的基礎上,出臺實施我國的社會責任國際標準體系。避免未來的社會責任標準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違背。
3.行業協會應為企業營造有利的國內外環境
相對政府而言,行業協會與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行業協會應利用自身的優勢,在勞動者中廣泛宣傳SA8000標準,讓更多的勞動者理解SA8000標準的內容和實質;借助SA8000標準實施的有利時機,加大我國《勞動法》的執法監督力度。此外,還應該主動參與國際勞工組織關于貿易與勞工標準討論CSR的相關國際會議;在與跨國采購公司協調和談判、與SA8000認證機構的溝通等方面,發揮政府和企業無法替代的作用。
三、結論
社會責任運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我國的企業和政府都應該以此為契機,調整我國的勞資關系,努力建立我國的社會責任國際標準體系,淘汰那些沒有社會責任意識的企業。這樣既能激勵員工,提高經濟效益,同時,這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