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隨著資本市場的日益成熟,盈余管理作為一種調節利潤的手段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但是對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實質,人們還存在著很多模糊的看法。應當通過對盈余管理的定義及其性質作用的分析,給盈余管理以重新定位。
[關鍵詞] 盈余管理利潤操縱定位原則盈余管理效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經濟業務的日益復雜,利潤操控手段的不斷創新,理論界對于盈余管理的認識變得復雜而呈多樣性。有人認為盈余管理是一種正當的管理行為,有人認為盈余管理是非法的利潤操縱。盈余管理究竟為何物?對于盈余管理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態度,是縱容、限制還是徹底遏制?顯而易見,只有弄清楚盈余管理的實質,給予其合理的定位,我們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經濟活動中給予投資者以盡可能的保護。
一、盈余管理的各家之言
究竟什么是盈余管理?目前中外會計界有不同的說法:
美國會計學家司可脫認為,盈余管理是指在一定范圍內,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使經營者自身利益或企業市場價值達到最大化的行為。美國會計學家希珀(Shipper)認為盈余管理實際上是企業管理人員通過有目的地控制對外財務報告過程,以獲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國內學者顧兆峰認為:廣義的盈余管理不僅包括對損益表中盈余數字的控制,還包括對資產負債表以及財務報告中其他如附注等輔助信息的管理。魏明海認為,盈余管理是企業管理當局為了誤導其他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經營業績的理解,在編制財務報告和“構造”交易事件以改變財務報告時做出判斷和會計選擇的過程。
在以上各家觀點中,對于盈余管理沒有明確的褒或貶,也沒有確定盈余管理和利潤操縱到底有沒有實質差別。我認為,在會計丑聞此起彼伏、會計誠信面臨危機的當今時代,對于盈余管理只有明確了它的性質,才能針對盈余管理給社會帶來的影響采取相應措施。
二、盈余管理的多角度分析
要全面認識盈余管理,就要多角度、多側面來分析。
1.盈余管理的主體分析
我認為盈余管理的主體不僅僅是管理層,實際經營活動中參與盈余管理活動的角色非常多,還包括大股東、債權人、注冊會計師、證券分析師、律師等等,及其他利益相關者。
2.盈余管理的客體分析
盈余管理是一個廣義的概念,既包括對外報告領域,也包括基于內部管理的管理會計報告。而對于盈余管理的研究則又不僅僅限于這兩個方面。
3.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
盈余管理存在于對外披露過程的任何一個環節,手段多種多樣,不僅僅是會計手段,還有經營手段和非經營項目的調整等等,所以,不應該把盈余管理的手段限定在會計政策的選擇上。同時,盈余管理的手段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應加以區分。
4.盈余管理的目的分析
從契約觀角度來看,當公司面臨突發事件時,盈余管理可以為經營者提供一定的空間,以保護自身和企業的利益;從信息觀來看,管理者想通過操控利潤來影響信息使用者。所以,盈余管理的目的是很復雜的。除為了管理者私人利益,也為改善企業的生存狀況或使企業的價值最大化。
5.盈余管理的效果分析
盈余管理的最直接的效果是影響報表使用者對報表的理解。對于盈余管理的評價,一直是褒多于貶。維護者不僅從理論上強調著它的合法性、管理的科學性,同時認為盈余管理、利潤平滑給公司創造了穩定發展的局面。反對者認為盈余操縱過度,必然造成欺詐,其危害性是顯而易見的,它不僅會誤導投資者,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更嚴重的是,它還可能造成經濟混亂,影響資本市場的發展。
三、盈余管理的重新定位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盈余管理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對于盈余管理的定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盈余管理的概念定位
盈余管理是對企業的經營及報表的編制有直接影響的管理層或其他利益相關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或改善企業暫時的生存狀況,通過一系列的會計手段或其他手段,操控企業的財務報告以影響報告使用者對報表信息的理解的行為。
2.盈余管理的性質定位
從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可以看出,盈余管理行為有著明顯的法律邊緣性,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盈余管理的弊大于利,盈余管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人為操縱利潤的過程。雖然盈余管理對企業的生存發展有一定的貢獻,但它畢竟不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所在。在企業操縱利潤的過程中很難分清楚他的手段是否合法,其間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從經濟人的觀點來分析,盈余管理的主要動機是為了盈余管理參與者的一己私利,面對利益的誘惑,他們不會小心翼翼的分辨合法與非法,既然有利己的私心,就難免采用不合法的手段,既然有私心、有不合法的手段就難免傷害他人的利益。由此得出,盈余管理是一把雙刃劍,是企業管理的手段,更是制造謊言的機器,誠信危機的幫兇。
3.企業盈余管理的策略定位
盈余管理的直接對象是企業的利潤,但利潤的生成不是通過改善主業的經營狀況而取得的,只求暫時改善企業的生存狀況,一個企業靠盈余管理產生的利潤粉飾報表其繁榮的假象也只能是曇花一現。所以,盈余管理在企業所有管理行為中應放在相對次要的地位,頻繁的盈余管理只能給企業埋下危險的禍根。
4.盈余管理的政策管理定位
應該注意的是,雖然盈余管理有種種的弊端,但也不要力圖去徹底消除它;盈余管理是永遠不可消除的,只要內部控制的漏洞存在,只要會計法律法規沒有足夠完美,只要盈余管理的主體還要追逐私人利益,盈余管理就會隨之存在下去,所以,我們要做的努力不是要消除盈余管理,而只是在最大程度上限制它,使它保持在一定的度,充分發揮其有利的一面,盡力避免其有害的一面,使其在一個相對理想的軌道上運行。所以,政策的制定重點應該放在健全會計法規,完善會計監管體系上,而不是放在遏止盈余管理進行的硬性規定上。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