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人才要求使得大學英語教學要跟上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尤顯重要。筆者從課時安排和教材編寫、聽說脫節、語言環境的缺乏和測試環節五部分,分析了制約大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因素。指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加大口語教學的力度,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對新時期人才的要求。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大學英語教學
“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國際化正成為新的時代特征。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和提高國際競爭力,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始采取措施,加強外語,特別是英語教學和鼓勵學生通過留學,短期訪問,科技合作,旅行等多種方式出國,目的就是要培養出具有很強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人才”。教育部2004年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但是,大學英語教學雖然經過多年改革,大學生在學習英語七、八年的情況下卻無法準確地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筆者認為制約他們口語能力發展的因素主要有這樣幾點:
一、教材編寫、課時安排方面
大學英語教學的特點是學生多、內容多、學時少。我們學校的老師課堂要面對80名學生,每個學期80個學時要講完精讀、泛讀、聽力等好幾本書的內容。教材在編寫中側重語言知識、詞語的解釋和用法、篇章的結構等。教師授課時要顧及文章的語法結構及語言點,學生則忙著記筆記,除了偶爾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很少有機會開口說英語。精讀部分練習的目的是為了學習掌握某些詞語和文章結構。這些練習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個別詞、句、短語或語法的結構上,而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
二、聽、說脫節的教學實踐
在自然的語言交際活動中,聽和說是分不開的,他們是相輔相成的。而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人為地把聽與說割裂開來,造成了聽與說訓練的脫節現象。大學生在聽力課堂的表現基本上是被動地去聽教師所放的聽力內容,聽而不說,最后對答案完事。他們在課堂上根本就沒有說的機會,可想而知,他們在課下就更不會自動去自創機會用英語交流了。大學生通過八、九年的英語學習后,85%的即使是通過了四、六級的同學在講英語的人面前仍然開不了口,更談不上用英語交流。這樣的學習形式與真實語言交際相差太遠。筆者認為,聽力課教學應該在聽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足夠的說的機會,讓學生將聽到的內容通過說的訓練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全方位鍛煉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三、英語語言環境的缺乏
我國的教師和學生很少有機會與來自說英語國家的人士交談,缺乏英語交流的語言環境。雖然有時老師試圖按交際法原則為學生創造出一些語言交際情景,但畢竟只是模擬的,而不是真是的,而交談的對象不是自己的同學,就是自己熟悉的老師。表達所用的方式和語言與真實的情景要求是有很大差異的。不少學生對口語活動積極性很高,然而一旦投入到口語實踐中就覺得詞不夠用,話在嘴邊說不出來,心有余而力不足。落得個半途而廢,聽別人說又覺得不標準,幾次三番,興趣也沒了,收獲不大,虎頭蛇尾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正如劉潤清教授指出的那樣: “大多數第二語言學習者,在非母語的國家里學習, 其語言環境實在可憐。 只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聽到一點語言, 而且不是為交際而進行的語言”。如果把對學生的聽力訓練只局限于這有限的學時里,培養出來的學生的英語水平只能是聽而不懂, 聽而說不出來的啞巴英語水平。 我國學生在非母語環境中學習英語只有通過給他們創造充分足夠的理想的語言交際環境, 給他們大量的語言實踐機會,才能使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英語測試環節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口語訓練一直處在一個可有可無的尷尬位置。專家對我國學生學習外語的動機的調查表明我國大多數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是通過考試以達到升學、畢業、或求職、升職。為了通過考試,學生從中學到大學,考前都做大量的過關模擬題,他們似乎已習慣了做題,認為大量做題是提高統考成績的最好辦法。學生的四、六級筆試成績還好,但學生的英語口頭表達能力卻嚴重滯后,并無明顯的長進。這種忽視口語訓練的傾向使得我們大學英語教學滯后于當前迅猛發展的社會需求。另外,學生自己怕出錯,怕丟臉面,不敢開口等也是學生口語練習機會少,制約他們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
在這許多問題并存的情況下,要想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筆者認為口語教學應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占有相當的地位,因為它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以至于提高學生的總體英語水平,以滿足社會和時代的需求和進步。根據中國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口頭交際能力的訓練貫穿到大學英語教學的全過程,真正做到聽說領先,讀寫為主,真正把他們培養成為適應21世紀、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復合型人才。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