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股權分置改革是我國證券市場一項重要的制度性改革,它通過推動證券市場的機制轉換,消除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制度差異,改變了股權結構內部股權的比重關系。試圖更加完善我國的證券市場,使證券市場能夠更有效的發揮其固有功能,尤其是資源配置功能。本文旨在通過對我國上市公司現有股權結構存在問題的研究,分析股權分置改革給我國證券市場帶來的影響。
一、進行股權分置改革的必要性
股權分置,是指在中國國有企業在實施公司化改革的過程中,受中國社會特殊經濟制度的影響,對上市公司的股份人為地分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兩個部分,從而產生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的一種不合理的制度安排。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為國家經濟建設籌集了大量資金、優化了資源配置、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改變了人們的觀念,在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完善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發展的較晚,又是在經濟轉軌這種特殊的經濟背景下產生的,它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受到這個特殊時期的各項因素的局限和影響。我國證券市場股權分置問題突出表現在:
1.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是高度集中型的持股結構,國有股的“一股獨大”和產權上“超弱控制”的狀況,造成國有股的持股主體不明確,形成了中國上市公司特殊的“內部人控制”現象。其次,政府機構以國有股股東的身份干預公司的經營活動,以行政目標代替所有者目標。
2.非流通股占很大比重,會導致股東控制權的殘缺,影響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不利于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3.法人股股東持股比例較低,在國有股東“所有者缺位”現象嚴重,流通股股東又難以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的情形下,會弱化對經營者的監督。
4.高層管理人員持股比例不足,使得代理人長期激勵不足,不能將自身利益與股東利益和公司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容易采取短期行為,偏離股東權益最大化和公司長遠利益目標,導致委托-代理成本很大。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證券市場發展環境的變化,股權分置的固有矛盾成為制約證券市場發展的重要制度障礙。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十多年股份制改革的實踐,上市公司股權分置的弊端日益顯露出來,股權分置改革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二、股權分置改革對我國證券市場的影響
股權分置是妨礙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綜合癥。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是我國證券市場一項重要的制度性改革,這項改革必然會對上市公司和證券市場產生重大而又深遠的影響。
1.股權分置改革提高了證券市場的固有功能。股權分置改革實質是推動資本市場的機制轉換,消除非流通股與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異,強化對上市公司的約束機制,提高證券市場的固有功能。從長期來看對證券市場來說是重大利好,有助于營造證券市場長期上升的環境,形成并鞏固所有股東的共同利益基礎,使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降低公司重大事項的決策成本。
2.股權分置改革進程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股權分置改革進程中存在著大量不確定性因素,這些不確定性因素包括:對流通股股東如何進行對價補償;試點企業改革后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推出的試點企業代表性如何,數量的多少與改革節奏的快慢;股權分置問題到何時才能解決完畢;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大環境下是否會有增量資金進入市場等。
3.首次公開發行的公司在新股發行時應如何定位對證券市場的影響。解決這一問題是股權分置改革的一個重要步驟,是全面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開始。從現實來看,長時間內停止發行新股,會影響證券市場自身的正常發展,而且會影響我國的經濟改革進程。
4.股權分置改革對證券市場所形成的擴容壓力。這里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公司以向流通股股東送股的形式獲取流通權,所送股份會使股市流通籌碼增多。第二種情況是非流通股股東所持股份獲得流通權后,非流通股變為流通股,會對市場造成的擴容壓力。
5.股權分置改革中切實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護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是這項改革的核心原則。非流通股股東為了獲取流通權,必須向流通股股東出讓部分利益,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支付數量不等的對價補償,對價的兌現會降低上市公司的市盈率。
從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股權分置改革作為一項制度性改革,對證券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從長期來看,它對證券市場無疑是重大利好,將奠定中國股市長期向好的制度基礎和市場基礎。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