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tǒng)計,2004年全國進城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已達到1.4億,并且每年還將有1500萬新農民工加入。目前石家莊市的農民工超過40萬。這個龐大的人口群體出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城市市民和農村居民組成的“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中,是我國農村人口城市化的過渡性群體。社會各界對農民工逐漸開始關注農民工的就業(yè)、子女教育、社會保障、城鄉(xiāng)聯(lián)系、農民工市民化等問題,惟獨對農民工的休閑文化生活很少給予關注,甚至有部分學者認為目前關注農民工的休閑文化生活過于超前了,他們的就業(yè)、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生存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哪里還能考慮更高層次的休閑文化需求呢?目前的現(xiàn)狀就是盡管農民工如今已成為我國工人階級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民工為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多年形成的滿足工人階級精神文化需求的設施、制度、方法、活動等,卻很少惠及農民工。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農民工文化生活孤島化”。農民工休閑文化生活“孤島化”狀態(tài),進一步加劇其邊緣化,也會給他們帶來許多嚴重的心理問題:孤獨、自閉、精神失常、自殺、相互殘殺、同性戀等。全方位解決農民工面臨的困境,已經成了擺在全社會面前非常急迫的任務。
一、關注農民工休閑文化需求的重要性
作為“城市邊緣人”的農民工,要實現(xiàn)社會角色的成功轉換,與他們新環(huán)境下的心理反應是否和固有的心理背景相協(xié)調有著密切的關系,深層適應要求其內化城市的文化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在心理上獲得認同,在情感上找到歸宿。研究適應農民工生活狀況的文明的休閑文化,對解決農民工邊緣文化沖突,縮短“文化墮距”,減少“文化震驚”,建立新的文化心理背景,確立正確的文化心理定位都非常重要。
1.有助于構建和諧社會,把農民工納入主流文化視野
在“以人為本”和“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命題下,筆者認為目前有必要重視農民工的休閑生活,關注農民工的休閑需要和休閑權利,關注休閑對農民工的生活和發(fā)展起到的積極作用,關注休閑作為一種社會建制對社會整合的功能。目前,共同生活居住在同一城市的市民和農民工,顯然是兩個還沒有很好融合的群體。兩個群體的真正融合,是一個需要戶籍制度改革的政策支持,農民工自身意識形態(tài)、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城市化,市民接受和認同的較長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休閑作為一種社會建制承擔著社會整合的功能。通過讓全體國民都參與其中的休閑過程,建立一種親密關系和認同關系,傳導和諧發(fā)展的文化,提高農民工的集體榮譽感、對流入地的認同感,加速與城市文化的心理融合,可以有效地防止其邊緣化,提高社會凝聚力,緩和破壞行為和減少犯罪,加速其市民化的進程。
2.有助于提高農民工城市生活滿意度的需要,緩解民工短缺矛盾的現(xiàn)實需要
休閑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休閑生活中,放松工作積累的緊張和疲勞,恢復體力和精神,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尋找樂趣和愜意,進一步在智力、藝術、體力上有所提高和發(fā)展。休閑同樣也應該是農民工城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對農民工的放松、消遣、發(fā)展的功能也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休閑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是人們的基本需要和權利。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休閑只是少數“有閑階級”的特權,大多數人的休閑權利被剝奪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教育、大眾媒體、有線電視網絡的興起,逐漸促成了一種大眾休閑文化:休閑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利益和權利。農民工也不例外,他們內心也強烈渴望休閑,存在休閑需要,希望休閑權利得以實現(xiàn)。特別是新一代的農民工(20世紀80年代出生,90年代以后外出打工的,逐漸成為農民工的主體)不再以“賺錢”作為外出打工的惟一內在驅動,追求現(xiàn)代城市生活方式和較高的物質文化享受逐漸成為他們外出打工的動力。廣東省統(tǒng)計局于2004年底在珠江三角洲9個地級市,抽樣調查329家私營、港澳臺資和外資企業(yè),結果發(fā)現(xiàn):當前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出現(xiàn)的民工短缺現(xiàn)象,主要是由該地區(qū)勞動密集型企業(yè)現(xiàn)有的工資福利待遇相對較低和新一代打工族對物質文化生活的較高追求所產生的矛盾引發(fā)的。休閑生活是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注農民工的休閑生活,是提高農民工城市生活滿意度的需要,同時也是緩解民工短缺矛盾的現(xiàn)實需要。
二、河北省會農民工休閑文化的現(xiàn)狀分析
1.現(xiàn)狀
據統(tǒng)計,目前石家莊市的農民工超過40萬,其中大約有一半從事建筑業(yè)。農民工既沒時間也沒經濟條件去了解享受城市休閑文化。據課題組對農民工“你的工余時間干什么?”的問卷調查,回答依次有10多種:打牌40%,看電視35%,聽收音機34%,聊天33%,逛街30%,看書報20%,這是排在前六位的休閑方式,基本上不需要什么消費支出,可以說是節(jié)儉和實用的結合。其余的還有睡覺、搞衛(wèi)生、干家務、找工作、上舞廳、找老鄉(xiāng)等。雖然城市里的娛樂項目豐富,但民工們很少涉足。主要是群體內部娛樂或自我消磨工閑時光。他們的業(yè)余生活是非常貧乏和單調的。休閑的內容不夠豐富,且文化層次不高,庸俗化問題突出。
2.原因
(1)客觀原因
其一,缺乏休息的正當權利。以2006年9月~11月對石家莊市450戶進城農民工進行的問卷調查的數據統(tǒng)計分析來看,農民工普遍工作時間較長。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在8小時之內的只占19.2%,8-10小時的為22%,10小時~12小時的為29%,12小時以上的占20%,另外還有10%的人工作時間不定,但均在8小時以上。不但工作時間較長,而且還要加班加點。在身心俱疲的情況下,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休閑。
其二,經濟收入有限。農民進城的首要目的是獲取經濟收益,根據對石家莊市450戶農民工的問卷調查,“收入高”(46%)、“就業(yè)機會多一些”(45%),在進城原因中位列前二位;在農民工經濟收入方面,有將近一半的人(45%)的平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下,但有占16.6%的人的收入在601元~800元之間,17%的人在801元~1000元之間,21%的人在1000元以上。農民工經濟收入狀況限制了他們對城市休閑資源的享受占有。農民工生活方式最大的特點是節(jié)儉,奉行“能省則省”的原則,農民工的主要收入除用于必要的生活開銷外,每月用于其他消費的開支極少,基本上均寄回了家,收入越是低的地區(qū),寄回家的收入比重占得越大。
其三,休閑場所和設施的限制。農民工對于城市各種消費休閑場所的光顧率是非常有限的,而免費公園、露天影院、社區(qū)健身設備等公益性休閑設施不僅遠遠不能滿足龐大的農民工群體的需求。
(2)主觀原因
其一,農民自身素質不高的限制。農民工自身素質不高造成其文化適應力弱,并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這使他們囿于慣性的同鄉(xiāng)交往而不愿意主動地突破這一交往圈主觀上形成了自我隔離狀況,與城市主流社會、主流化相疏離,不能參與城市公共休閑資源的分享。
其二,社會各界對農民工需求理解上的偏差。現(xiàn)在社會上對農民需求理解上的一種流行的主觀念是,認為當前農民問題主要是生活保障問,基本的生活需要還未解決時,談不上休閑等享受和發(fā)展需要的滿足。所在單位以及社會漠視態(tài)度極大地限制了農民工的休閑文化活動。
三、改進農民工休閑文化活動的具體措施
豐富農民工的休閑生活,不是某個具體單位的責任,而是全社會的責任,需要用工單位、社區(qū)、政府部門、人民團體、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關心與努力。
1.以政府為主體調動社會各種力量和社會資源
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在花香維也納小區(qū)建設工地舉行了農民工文化服務流動車發(fā)車儀式。現(xiàn)場為農民工提供圖書借閱服務,并播放了電影。幾年來,石家莊市大力豐富農民工業(yè)余文化生活,提高農民工文化素質,2004年投資建設了藏書兩萬多冊的農民工圖書館,農民工只需憑身份證或暫住證即可免費借閱。可隨后幾個月,圖書館閱覽證才辦出幾十個,跑到圖書館讀書的農民工也寥寥無幾。為照顧農民工的作息時間,圖書館特意將開門時間確定為每日下午1時至晚上9時,雙休日為上午9時至下午4時。為豐富圖書種類,他們在已有的社科類、文學類等圖書的基礎上,又專門購進了勞動法律、工會知識、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圖書500多冊,可圖書館里依然還是鬧“人荒”。通過深入走訪找到問題的癥結后,石家莊市對癥下藥,先后在裕華區(qū)東苑社區(qū)、長安區(qū)沿東社區(qū)、南三條市場,以及財貿和建設系統(tǒng)建立起農民工夜校、圖書流動站和流動課堂,成立了由教授、研究生和醫(yī)療專家等志愿者組成的農民工講師團,舉辦各類農民工培訓班和提供圖書借閱服務;廣泛深入開展向農民工“送文化、送技能、送溫暖”活動,送圖書5000余冊、光盤500張、電影42場。成立了社區(qū)農民工藝術團,開展卡拉OK演唱、文藝表演等活動,極大地豐富了農民工的業(yè)余文化生活,也受到了農民工的歡迎。為了真正貼近農民工,滿足農民工的業(yè)余文化生活需求,石家莊市投資購置了農民工文化服務流動車。今后,農民工文化服務流動車將定期深入到農民工集中的工地、企業(yè)、社區(qū),通過播放電影、光盤,送圖書,舉辦法律咨詢、技能培訓和卡拉OK演唱等活動,使“流動車”成為農民工身邊的圖書館、影劇院、服務站。
2.建立基層工會,發(fā)揮工會的組織作用
農民工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需要工會組織的關系與保護。建立基層農民工工會,不僅有利于農民工物質性權益的維護,而且有利于組織豐富農民工的休閑文化活動。
石家莊市建筑行業(yè)是進城務工人員最集中的行業(yè),年產值約占全市總產值的三分之一,420多家建筑承包企業(yè)一線施工隊伍中90%以上是農民工,有些企業(yè)高達100%。目前石家莊建筑業(yè)進城務工人員11萬余人。石家莊市總工會針對這種現(xiàn)狀鼓勵、幫助建筑企業(yè)建立工會。到目前為止,石家莊市建筑企業(yè)建立工會組織達280多個。石家莊市建設工會實施“送溫暖工程”,每逢節(jié)日,工會就會組織人員到部分建筑工地為農民工送上精心安排的電影等文藝節(jié)目,或是熱騰騰的水餃;所成立的“進城務工人員文化教育服務中心”設有進城務工人員圖書閱覽室、培訓工作站和維權服務站,免費為農民工提供圖書借閱、技能培訓、職業(yè)介紹、困難救助和法律援助的“一條龍服務”,切實給農民工創(chuàng)造家的感覺。
3.對農民工加強培訓,提高其文化素養(yǎng)和休閑品位
政府部門要進一步調動勞動者、用人單位、培訓機構和行業(yè)企業(yè)的積極性,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開展農民工的培訓工作,社區(qū)工作也可以立足社區(qū)對暫住在本社區(qū)的農民工開展培訓工作,所培訓的內容不應僅包括技能培訓,還應包括法律、衛(wèi)生、城市生活知識、休閑文化知識等。通過培養(yǎng)他們的法治觀念、學習精神、開放心態(tài)、責任意識等,幫助農民工提高適應城市生活的就業(yè)能力、工作水平和創(chuàng)業(yè)意識和休閑的科學化、文明化、合理化、健康化程度,避免庸俗的休閑行為的發(fā)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