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切入點是文明社區建設,而高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社區,在和諧社會構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與意義。探討新形勢下作為高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文化建設,并提出建設途徑,對合理實施高校教育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和諧社會高校體育文化途徑
一、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
高校體育文化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范圍里,人們在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體育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廣義的高校體育文化指學校師生員工在體育教學、健身運動、運動競技、體育設施建設等活動中形成和擁有的所有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狹義的高校體育文化則指學校師生員工們的體育觀念和體育意識。高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社區,其自身的和諧建設就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探討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的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對合理開展校園體育文化活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切入點是文明社區建設,而高校作為一個特殊的社區,在和諧社會構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與意義。高校校園文化是一種以青年學生為主體,以大學校園為空間,反映青年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規范的文化形態,具有特殊性。高校體育文化作為其一部分,對高校體育、高校文化及社會發展都產生重要影響。
二、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
1.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意義
學校體育的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培養身心健全的一代,為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為中華民族發展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資源和體制基礎,校園體育文化是為學校體育的目標服務的。良好的高校體育文化環境,會給人一種無形的力量,激發人們對體育運動的欲望,使學生在形象、生動和切實的體育實踐中,受到該時代、該社會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創設寬松、民主、生動、活潑的體育教育環境,能形成激勵學生獨立思考、創造性學習的教育機制,培養他們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和習慣,以促進他們身心的全面發展。
此外,校園體育文化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有效手段。高校體育文化是由師生共同營造與規定的一種文化,具有趨同性、共建性、規范性、統一性。它必然會對不同個體進行整合規范,以得出高校特殊的體育情趣風尚和評價準則,并對參與者實施要求與教育。高??梢钥醋魇怯刹煌瑢哟谓Y果要素所構成的系統,在整體與各要素之間必然存在聯系,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特殊文化現象,對系統和各要素具有協調、整合、控制作用,并使系統和各要素和諧發展。
2.校園體育文化的價值
校園體育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形態之一,具有強烈的個性,它來源于社會大文化,是以社會文化為其背景,滋生于社會而又不同于社會文化的一種特殊文化,因而它又具有自己特殊的文化價值。
(1)校園體育文化是一種促進社會文明的精神文化
文明孕育體育,體育促進文明。作為校園文化一部分的校園體育,一方面對學生個體自身文明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產生積極作用;另一方面還會通過多種形式和傳播載體,對家庭體育、學校體育、社區體育乃至社會體育的內容、形式及風氣產生直接的影響。再者,當他們進入社會、轉換角色以后,學生時期形成的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鍛煉習慣,會隨著他們的生活方式、行為習慣傳播于社會,從而使這種良好的體育行為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對體育的社會化和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
(2)校園體育文化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人體文化
校園體育是通過身體活動的方式進行的,它要求人體直接參與活動,這是校園體育活動最本質的特點之一,它決定了校園體育具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功能。校園體育能改善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工作能力,使人頭腦清醒,思維敏捷;校園體育能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提高運動能力;校園體育能促使學生身體機能的提高;校園體育能調節學生的心理,使人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3)校園體育文化是提高審美意識的情感文化
校園體育對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有很好地促進作用。體育本身是一種健與美統一的活動。體育鍛煉能使學生體魄健美,體型勻稱,姿態端正,動作矯健,這些既是健康的標志,又是人體美的表現。校園體育能以豐富的內容和獨特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形體美、動作美、姿態美、儀表美和心靈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提高感受美、鑒賞美、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也是體現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
3.和諧社會對高校體育文化的要求
胡錦濤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要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地位,保障教育公平,構建健全的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全民族素質不斷提高......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要適應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培養遵守社會秩序、誠信、充滿朝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三、和諧社會要求下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途徑
1.抓住機遇,切實做好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2008年北京奧運會正快速向我們走來,要抓住這難得的歷史機遇,切實做好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通過在校園組織各項體育活動中,把奧林匹克精神與體育實踐相結合,并得到長久的持續和發展,使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得到不斷的積累和升華,逐步完善我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2.重視體育競賽與體育宣傳的引導功能
構建和諧社會要求協調人與人、社會、自然的關系,遵守一定的規范要求。體育競賽是不僅可以培養青年學生與人交往、合作的品質的有效手段,還可以增強其遵守紀律、培養公平競爭精神的可行方式。體育運動本身具有競賽過程的對抗性、合作性、趣味性、公平競爭性,競賽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它能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使參與者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把體育競爭意識引入高校教學、體育鍛煉和學習生活中,將激勵學生的進取精神,激發奮勇向上的熱情,提高民族自尊和榮譽感,發揚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3.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的組織管理和環境建設
加強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對穩定學校正常教學和生活秩序,形成良好的校風,促進精神文明建設都有積極作用。學校應加強對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和宣傳,積極引導大學生余暇體育活動向健康文明、快樂向上向發展。發揮大學生體協或俱樂部的作用,對他們開展的活動給予積極的支持和指導,派專項體育教師進行業務指導,組織專題講座,舉辦培訓班,播放體育電視錄像,欣賞體育比賽,組織體育比賽,等等。通過實踐,教育培養學生的能力與品質,以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4.完善規章制度,改善物質條件
建設良好的高校校園體育文化,首先必須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學校體育規章制度,將規定落到實處,以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開展。其次,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設備作為一種物質文化,不僅是開展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而且對促成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具有一定的誘導和保證,有利于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5.倡導健康的余暇體育消費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體育逐步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體育消費日益上升到與衣食住行同等重要的位置。高校要注重引導大學生建立健康的余暇體育消費觀,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方法、手段來組織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活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