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會計工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廈的一塊重要基石。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近年來財務造假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會計界的執業水準和道德水平也因此而受到公眾的質疑。因此,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 促進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刻不容緩。
[關鍵詞] 會計職業道德道德建設環境措施
但丁說:“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能力不足,責任可補,責任不夠,能力不能補?!?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也發生深刻的變化,一些原有的道德規范已不能完全適應新的形勢需要。這樣在市場經濟下,由于社會經濟成分的多元化,人們的利益格局、思想意識和道德操守勢必多樣化和復雜化。近年來財務造假的惡性事件不斷發生,會計界的執業水準和道德水平也因此而受到公眾的質疑。會計行業如何加強職業道德建設, 促進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符合時代精神的會計職業道德,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十分緊迫而重要的任務。筆者擬從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入手,探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
一、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
所謂會計職業道德,就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在履行職責活動中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它是調整會計人員與國家、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主體和會計人員相互之間的社會關系及社會道德規范的總和,是基本道德規范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會計職業道德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它是社會道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職業道德在會計實踐活動中的具體體現。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包括: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準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和強化服務等8個方面。會計工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廈的一塊重要基石。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會計行業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對會計工作和職業道德水準要求較高。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講求會計誠信,有著重要的意義:
1.有利于會計領域反腐倡廉,糾正行業不正之風。通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可以幫助會計人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會計人員加強自我修養,廉潔自律,依法秉公辦事,形成清政廉潔的良好社會風氣。
2.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規范其會計行為。會計人員要培養高尚的品德,不僅需要努力學習專業文化知識,提高對現代會計的認識,而且要自覺反省自己,用會計職業道德規范來武裝會計人員的頭腦,使他們按照會計職業道德的標準和規范來衡量善惡和正誤,規范、指導自己的行為,正確行使自己的權力,并忠實地履行自己的義務。
3.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會計工作是企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決策和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而會計信息的提供是由會計人員來完成的,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會計工作的質量。通過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可以使會計人員養成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工作作風,進一步引導會計人員加強自我修養,提高專業勝任能力,從而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二、會計職業道德的現狀及部分會計行為失范的原因剖析
誠信是會計立業之本,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為會計行業誠信奠定基礎。近年來,不少會計師事務所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觀念淡薄,造假賬,出虛假報告,導致會計界的社會信譽和聲譽的下降,使會計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誠信危機,會計職業行為失范問題引起全社會關注。
當前我國部分會計從業人員行為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業環境對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會計職業道德水平受從業環境制約,會計職業道德又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影響著會計環境的改善。
(1)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觀念模糊為職業道德失范提供了溫床。隨著經濟體制的轉變,社會上人們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都在發生變化。傳統的價值觀念開始轉變,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的價值體系尚未建立,政治上和具體制度的安排還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在價值多元、利益多元的情況下,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容易發生沖突與碰撞。在會計領域也同樣遇到了經濟發展與道德進步“二律悖反”的困惑。
(2)單位負責人的不良道德影響。當前突出存在的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大都是單位負責人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操作者編制虛假會計信息造成的。如“銀廣廈”案、“藍田股份”案,等等,都是企業負責人直接指使和策劃編造虛假利潤,騙取上市資格,隱瞞重大事項,少報虧損,欺騙投資者。這些案例從表面上看是會計人員不良職業道德的表現,其實是單位負責人不良道德的直接結果。
(3)會計人員堅持職業道德的外部法律環境不佳。表現在會計人員堅持準則的法律保障和法律救濟制度(復議、訴訟、賠償)不完善,不利于會計人員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
2.會計信息不對稱是會計道德失范的前提?,F實的市場經濟不是一個信息傳遞百分之百有效對稱的市場。會計信息的制造者擁有會計信息的第一手資料,他們一般直接參與公司的運作管理,控制著企業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擁有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而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只能靠會計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來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這樣,制造者可能出現道德風險,違反誠信原則,提供虛假會計信息。
3.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觀念淡薄,自律性較差,法律意識不強。會計人員平時不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加之一些會計人員素質比較低,不學法,不懂法,法律意識比較淡薄,在現實工作中,遇到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單位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不能堅持原則,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膨脹,抵不住誘惑,追求私利,監守自盜,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做出了違背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有的甚至以身試法,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如貴州省某單位會計許某,在其擔任會計兼出納的10年中,采取各種手段貪污公款7272萬元。某房地產公司會計黎某,參加工作僅3年,利用單位財務制度不嚴密,貪污公款200多萬元。
4.會計職業道德體系不完善,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行為懲處力度不夠。
(1)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體系及實施機制欠完善。新中國成立以后到《會計法》頒布這一時期,對會計人員職業行為要求,散見于有關規章之中,均還沒有將其明確為職業道德,也沒有明確提出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條款和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要求。雖然在1996年以后,這種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 1996年財政部頒發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專門以一節的篇幅,明確提出了會計職業道德的具體條款, 1999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39條規定:“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钡偟恼f來,目前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基本上散見于有關會計法規之中缺乏系統性、完整性。
(2)會計職業道德失范的獎懲機制不完整,且缺乏鋼性?,F行《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對提供虛假財務信息的行為提出了處罰要求, 但缺乏具體的規定, 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也存在一定漏洞;關于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規范主要體現在1996年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主要是原則性規定,缺乏具體操作條款,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行為缺乏具體的懲治措施,缺乏執行懲治的主體。會計職業道德的規范內容不系統,對其違規行為的懲治不力、會計職業道德自律組織的不健全及對道德優劣表現的賞罰不明,客觀上容忍乃至放縱了會計職業道德失范行為。
三、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措施
會計誠信是會計人員的生命和價值所在,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與完善需要會計誠信,呼喚會計職業道德。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勢在必行,刻不容緩。除了繼續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建立健全相關法規,充分利用媒體、報刊、雜志等多種宣傳形式加大會計職業道德宣傳力度,營造尊崇誠信良好的社會環境,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外,還需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加強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建立良好的誠信理念。強化道德教育,應對單位負責人進行誠信教育,使其以身作則,從我做起,時刻不忘對自身道德人格的護理。會計人員應根據自己的工作特點和要求,自覺地學習相關的財經法規和職業法規,把會計職業道德的后續教育貫穿于會計人員的整個職業生涯中,使會計人員養成良好的誠信品質,進而規范會計行為,充分發揮會計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作用。再次,在學歷教育中,應對經濟管理類專業就讀的學生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美國會計學會(AAA)認為,“會計教育不僅傳授必須的技巧與知識,而且要灌輸道德標準和敬業精神”。因此應改變現行高等教育過于側重會計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培養模式,充分重視會計職業道德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增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必修課程,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來培養學生的會計誠信理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提高職業責任感。
2.凈化會計外部環境。凈化會計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會計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會計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凈化會計環境,不是光靠會計職業界的努力所能做得到的,因為會計人員不僅工作在會計領域,更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其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有賴于社會各方面的變革與協調。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實際上是向社會提出了提高道德覺悟、重視道德修養、凈化環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業都應提高職業道德意識,從而營造出建設會計職業道德的和諧環境。
3.增強會計人員的自律意識。所謂“自律”就是會計人員應按照職業道德的要求,堅持不懈地進行自我對照和自我調整,不斷地提高覺悟和修養。會計人員自律體現在會計人員意識中的一種強烈的會計職業道德責任感,又是會計人員在意識中依據一定的會計職業道德準則進行自我評價的能力。會計職業道德是一種非強制性的,是以內心力量起作用的社會規范。會計工作質量的高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及其對決策的有用性,很大程度決定于會計信息的提供者——會計人員本身的職業道德水準及自律意識。加強會計從業人員內在精神境界的修養,增強他們的自律意識十分必要。會計人員必須在職業生活中對自己的思想品質、思想意識方面進行自我鍛煉、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勉”的要求, 堅定理想信念, 恪守職業道德,把履行會計職責轉變為自覺遵守的道德行業準則。
4.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嚴格會計人員的考核獎懲制度。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職業品質、責任、作風與紀律的綜合體現,是會計業者在會計實踐活動中應當遵循的、公認的行為規范傳統。會計職業道德評價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依據一定的道德標準、法規標準,對會計人員及職業團體的職業行為做出的善或惡、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建立健全會計職業道德評價體系,以量化方式衡量會計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狀況。根據會計道德規范標準,會計管理機關、行業主管部門及每個單位對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對所有會計職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水準進行考核與評價,評定職業道德水平等級,并向社會公開,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狀況始終置于各單位內部和社會公眾的督導之下,促使會計人員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道德評價結果切實作為會計人員晉升、晉級、聘任專業職務、表彰獎勵等的重要考核依據;嚴格考核獎勵,失信者應受到懲罰。對那些因不講會計職業道德而造成嚴重后果者,不僅要追究其法律責任,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顯現“道德法庭”的威力,提升會計行業的公信力。同時建立會計人員誠信檔案。湖北省某市從2003年4月1日起,對全市三千多名中級以上職稱的會計人員進行誠信等級測評,測評結果將作為會計人員的信用檔案提供給用人單位,開創了我國建立會計人員信用評價體系的先河,其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推廣。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