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針對中小企業的特點,結合中小企業引入ERP的現狀,分析了其失敗的主客觀原因,并提出了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 中小企業ERP原因建議
一、引言
資產總額和銷售額都在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稱之為小型企業,兩額在5000萬元~5億之間的稱為中型企業。到目前為止,我國中小企業已經超過11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分別占總量的60%、57%和40%;流通領域中小企業占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近年來的出口總額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業提供的,中小企業已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又一支重要力量。
二、中小企引入ERP的現狀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資源計劃,其核心就是企業資源優化,它不僅是對企業內部資源的管理,還要運用Internet技術加強對供應鏈(Supply Chain)的管理,并進一步發展成為爭奪某一市場而動態(臨時)選擇合作伙伴,基于Internet技術的動態聯盟整體資源的管理。
隨著企業信息化的不斷推進,ERP企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將市場開發焦點轉向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為突破發展瓶頸、提升管理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在內外環境的雙重因素作用下,紛紛引入ERP。但統計表明,目前真正實現計算機較高級應用的全國1100多萬企業中,中小企業所占的比例還不足10%,ERP實施成功率為大約在10%,甚至有的認為不足10%。殘酷的事實表明:80%以上的ERP 系統,無論是自行開發還是專業系統集成商代為設計,都沒有達到公司原來預定的目標,平均只能得到預計功能的50%左右,在中小企業中大多數的ERP系統被認為是癱瘓的。
三、中小企引入ERP失敗的原因分析
為什么中小企業的ERP系統會癱瘓呢?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企業自身原因
(1)引入目標不明確,期望過高。在對蘇北部分引入ERP失敗的中小企業的不完全調查中發現,許多企業引入ERP系統的目標不明確。50%以上的企業抱著“先下手為強,后下手遭殃”的觀念引入ERP;30%是為擴大企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在對外宣傳中增加吸引消費者的砝碼而引入的;只有10%的企業是因為自身經營發展到一定規模,需要引入先進的信息管理手段提高企業效率和綜合競爭力。
對項目目標缺乏清晰的描述是導致項目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目標不明確,在項目實施完畢后,自然就無法進行客觀評估。在過高的盲目期待心理影響下,失望是必然的。但事實上,ERP能否發揮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發揮作用,受到企業內外管理環境的制約。
(2)對ERP認識不足,觀念模糊。在對蘇北的部分企業的調查中發現,能夠準確全面地說出ERP的功能、模塊、特點和實施項目后對企業所具意義的管理者和員工幾乎沒有。對ERP軟件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不同ERP軟件的優缺點如何,沒有科學的認識,存在較大偏差。企業在對ERP作用的認識上存在萬能論和無用論的兩種極端傾向;在方法論上要么缺乏系統觀,出現半吊子工程和應急工程,要么不顧重點一齊上,導致投資過大、收效甚微和實施乏力的狀況;對內涵的理解上只把ERP 視為一個簡單的計算機項目,沒有認識到ERP系統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管理系統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廣,實施周期長。
(3)管理基礎薄弱,職責模糊。中國現有企業ERP的成功,大多是利用政策的成功,是單一資源優勢導致的成功。許多企業長期缺乏先進的管理理念,根本不具備實施 ERP的前提條件。在中小企業中,各部門之間在職責上沒有清晰的界線,企業管理人員職責也很模糊,內部組織結構不科學,管理不規范。這些均是管理人員職責模糊導致ERP項目實施后效率低下的原因。
(4)員工流動率高,人才匱乏。在所調查的中小企業中,員工的流動率,尤其是中小企業較高層次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流動率接近20%。ERP項目的實施需要既懂計算機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實施人員的素質低下,是導致系統屢遭敗績的一個重要原因。高人員流動率對中小企業中ERP項目得實施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應,標志著 ERP 項目日常運行操作人員的頻繁變動,和實施過程的不流暢,延長了項目實施周期,降低了項目實施效率,致使項目的最終失敗。
(5)長期利益忽視,選型不當,實施ERP成功的關鍵取決于是否有合適的ERP軟件。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條件限制、管理水平的局限、資金實力的薄弱和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對選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忽視長期利益,片面追求價格低廉和短期回報,誤認為ERP軟件功能越全越好、開發商品牌越響越好,不注重實用性和企業自身的特殊性,致使選型出現偏頗,阻礙了項目功能的發揮,出現嚴重的“水土不服”現象,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6)過程控制不力,規劃缺失。ERP的引入和實施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周期長、環節多,其成功實施需要事前周密的調查、合理的規劃和精心的準備;在實施的過程中應有專門的負責人進行協調、溝通、管理和控制;實施后需要觀察“排異反應”加大維護力度。而我國的中小企業在ERP項目的引入和實施上缺乏科學系統的規劃,包括對項目上馬的時間、資金的投入、主要的負責人等沒有詳細的規劃,往往是倉促引入,急于實施。投入使用后出現軟件與企業“格格不入”的情況后,對后期的各種投入又認識不足,缺乏與開發商的溝通、后期的維護難以實現,致使項目歸于失敗。
2.開發商方面的原因
(1)價格降低利潤縮水,個性需求變成隔靴搔癢。隨著行業競爭的激烈和ERP軟件的普及化,開發商為占領中小企業市場份額,取得競爭優勢,利用中小企業的弱點,紛紛打出價格王牌。在降低產品價格的同時,企業利潤縮水,為降低開發成本,推出商品化ERP軟件。所謂的商品化ERP軟件提供總體的管理模型和軟件功能結構,用戶個性化需求通過參數配置來解決。采用這種方式,便面看起來似乎很適合中小企業,實際不然:一是中小企業由于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原因難以通過參數配置完成個性化需求;二是即使功能十分完備的系統,也不能滿足許多細分行業的深入需求,需要二次開發,而二次開發不僅需要資金的再投入,而且會引發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和原系統的接口問題等等,使中小企業既能節約資金又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夢想成為泡影。
(2)忽視企業運作模式,量身定做成為一紙空文。中小企業中的采購、生產、銷售等運作特征同大企業相比有著明顯的不同。大企業能很好地控制它們的銷售和生產預測,而作為中小企業來說,企業銷售和生產的預測控制問題與其所依賴的大企業的計劃調整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到ERP系統在企業的推行和實施。
但在實際的選型過程中,很少有開發商注意到中小企業的這些特點,在軟件開發過程中往往將原有的適合大企業成功模式與中小企業的業務結合,在統一功能模塊的基礎上修修補補,很少根據中小企業的特殊運作模式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做、專門開發,致使企業在不惜血本、高額投資開發的ERP與價格低廉的商品化ERP沒有明顯的差別,與預期相去甚遠,大大挫傷了中小企業投資ERP項目的積極性。
(3)利益驅使低價低質,后期維護終成水中撈月。任何ERP實施過程中都有一個磨合期,其間會有很多技術難題和矛盾沖突需要解決,后期的開發和維護尤為重要。中小企業由于自身技術人才匱乏,管理基礎薄弱等原因很難解決這些問題,只能仰仗開發商通過后續服務完成,開發商往往以企業購置的ERP價格太低不包含后續服務等理由拒絕上門服務,或者要求企業追加后期投資,而企業認為后續服務是開發商提供軟件所必備的,雙方互相扯皮的結果,造成后期維護問題的擱淺,致使整個ERP項目的最終崩盤。
四、相關建議
1.明確目標,重視規劃;忌倉促上馬,盲目跟進
項目的引入和實施需要科學而系統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要根據需求引進,不能倉促上馬,人云亦云,盲目跟進。
2.突出特色,重視選型;忌貪圖便宜,迷信權威
應根據自身的運作模式和特色,選擇實用的產品和開發服務商,不能患上ERP“近視癥”,片面追求低價,貪圖便宜,迷信權威。
3.優化流程,重視管理;忌職責不明,內部堵塞
重視流程的通常和優化,培養和積累厚實的管理基礎,明確各職能部門的責權,加強各部門的溝通和協調,為實施ERP掃清障礙。
4.分步實施,重視人才;忌期望過高,一步登天
ERP是一個復雜而冗長的過程,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分解目標,分步實施;重視人才的儲備,客觀評價ERP項目,夢想載下梧桐樹,即刻引來金鳳凰無疑是鏡中摘花,水中撈月。
5.充足準備,重視維護;忌數據不足,虎頭蛇尾
重視過程的控制和管理,實施前進行充分調研和充足的準備,提供精確而全面地數據,實施后重視后期的維護和開發,根據企業的發展變化不斷調整項目功能,使之更具人性化和實用性,實現真正的管理現代化。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