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倫理這一全新概念伴隨市場經濟自身矛盾的發展而產生。它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資源,在構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各個環節,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在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倫理是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樹立現代中國經濟倫理觀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經濟倫理市場經濟無形資產
目前,我國正處在一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由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過渡的社會轉型時期。轉型時期經濟領域中出現了種種道德失范現象。這不能歸咎于市場,也不能僅僅歸咎于道德本身,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經濟活動的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缺乏倫理的思考便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本文試圖從經濟倫理的角度出發,對市場經濟秩序的規范進行初步反思。
一、經濟倫理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1.市場經濟中的道德失范。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社會經濟運行方式,是以人們利益的分離和自利的追求為基礎的,經濟主體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市場經濟的內在動力和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基礎,因此,營利性和競爭性便成為市場運行的基本特點。從總體上說,市場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但市場自身運行的特點,又導致了市場本身無法克服的缺陷,導致了種種道德的失范,嚴重浪費了社會資源,破壞了市場秩序,阻礙了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
2.市場經濟中道德失范的具體分析。微觀領域中,道德失范的現象非常普遍。在生產過程中,一些企業和商人為減少市場風險,求得更大利潤,不惜費盡心機以減少成本,大量使用低劣的生產材料,壓縮生產程序,雇傭童工,隨意增加工人的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結果造成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工人的身體和人格遭到踐踏。為了迎合消費者趨同和追求時尚的心理,他們大量生產別人的已被市場和社會接受的產品。更有甚者,大搞非法生產經營活動,如走私販私、制假販假、偷稅漏稅。在交換過程中,一些企業和商人為了賣出更多的產品,獲得更大的利潤,他們不顧消費者生命財產的安全,大搞欺騙宣傳和欺騙交換。在交易過程中,采取欺詐性合同、高價出售、低價傾銷等不正當競爭手段謀取高額利潤。
在宏觀領域中,一些商人和企業與主管行政部門大搞權錢交易,極盡行賄受賄之能事,再加之人情因素、地方保護主義、小團體主義和地方本位主義觀念的支配,造成豆腐渣工程連連出現,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給整個社會和子孫后代留下樁樁遺憾。這些都是社會責任目標,特別是倫理目標受到忽視或被人為破壞造成的惡果。
以上我們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分析了市場經濟中道德失范的種種現象。它們都是市場經濟內在矛盾的反映,也是經濟主體缺乏倫理道德的結果,其負面影響是深刻的,與社會發展規律不協調,與現代文明的要求相去甚遠。
3.協調和解決市場經濟中利益追求上的分離。自利和他利這一內在矛盾,從根本上說,要有一套規范的社會體系來約束人們的行為及其相互關系,使人們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尊重他人和社會的利益。這一規范社會體系首先是由法律制度來確定的。法律規定了人們在市場經濟中的權利、義務以及處理相互關系的基本準則,但是,作為一種社會規范體系,法律存在很大的局限:一是法律只對那些違法行為進行規范,其約束空間是有限的;二是法律調節成本很高。因此,只有法律是遠遠不夠的,倫理道德不可或缺。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新經濟制度的代表人物諾思認為:即使在最發達的經濟中,法律等正式規則在規范人們行為的總體約束中也只占少部分,大部分行為空間是由倫理道德、習俗等非正式規則加以約束的。由此可見,倫理道德在調節和規范市場秩序方面較之法律有特殊的價值和作用。
二、經濟倫理辨析
所謂經濟倫理,就是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產生并以約束和調節人們的經濟行為及其相互關系的價值觀念、倫理秩序和道德精神的總和。它既是調節人們之間經濟利益關系的一種行為規范,也是主體把握社會經濟生活的一種實踐精神。平時人們所講的企業倫理、公司倫理、商業倫理等,都屬于經濟倫理范疇。作為一種觀念和意識,經濟倫理是隨著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和交換關系的發展而產生。現代經濟倫理是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市場經濟的一個內在規定和健全發展的基本條件。
現代經濟倫理觀始于1988年2月由美國著名企業家參與的企業圓桌會議發布的一項報告。該報告指出,公司倫理是企業的首要資產,是企業生存與贏利戰略的關鍵。與此相應,由歐洲、日本、美國的企業領袖組成的康克斯圓桌會議所制定的康克斯商務原則申明:如果沒有道德,穩定的商務關系對國際社會的支撐將是不可能的。
經濟倫理作為調節市場經濟活動中人們之間關系的一種自律性行為規范,一方面可以在法律沒有涉及或無法達到的空間中發揮調節作用;另一方面,在法律起作用的地方,倫理作為主體的一種自律機制,可以輔助法律作用的有效發揮,大大降低法律的執行成本。經濟倫理的作用雖不如法律的調節那樣直接、明確和立竿見影,但更為廣泛,更為深入,特別是經濟倫理調節成本很低,甚至為零。因此,現代經濟不僅僅是一種法制經濟,還必須是一種道德經濟。
三、經濟倫理在市場經濟中作用的具體表現
市場經濟的倫理特質規定了經濟倫理可以在主體經濟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從一定意義上說,經濟倫理是一種特殊的經濟資源,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從根本上說,經濟倫理可以給企業和商家帶來很高的效益,可以促進市場的協調和發展。經濟倫理的具體作用,我們試從以下兩個角度加以概括。
1.從微觀、中觀和宏觀三個層次概括。從該角度看,在微觀層面,經濟倫理是一種人力資本;在中觀企業層面,經濟倫理是一種無形資產;在宏觀層面,經濟倫理是一種社會資本。
(1)把倫理道德作為人力資本是當代新制度經濟學的一個重要觀點。美國著名學者弗蘭西斯?福山在他的專著《信任》一書中,充分強調了倫理道德作為人力資本的價值。人力資本不等于人潛在具有的能力,要使一個人的潛在能力轉化為現實的人力資本,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主體積極能動的意識,包括勤奮意識、責任意識等;②主體與他人合作共事的意識和能力。顯然,在二者中,起主要作用的都是倫理道德。可見,主體積極的倫理意識和道德素質是人力資本的關鍵因素。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市場經濟主體在實際的經濟活動中有了積極的倫理道德的話,那么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時,就會考慮他人和社會的利益,商家和企業就會注意環境的保護、產品質量的提高。這樣自然就會杜絕假冒偽劣、偷稅漏稅、人為環境的污染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如果說現代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本已成為決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那么,作為人力資本關鍵構成的倫理道德,無疑也是創造經濟績效不可缺少的因素,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重要的促進作用。
(2)在企業經濟活動中,企業倫理是一種無形資產。從一定意義上說,無形資產的大小,決定著一個現代企業的價值。企業倫理作為無形資本可以從兩方面體現出來。一是在日常交易中,體現為企業的商譽。商譽是企業無形資產的關鍵因素,形成和提高商譽的根本條件就是企業對產品質量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對消費者真心實意的服務態度,對信用的執著,以及對互利公平原則的信守等。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商譽,充分贏得消費者和社會的普遍承認,就會嚴格把關,注重產品質量的不斷提高和產品的更新換代,在交換過程中,就會如實地向消費者反映產品的質量,及時搞好售后服務等工作。這樣,企業的商譽便會為社會逐漸地認同,其無形資產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二是企業倫理作為企業無形資產,體現在激勵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的發揮,提高企業的內在效率。企業倫理可以降低員工的搭便車、偷懶等機會,減少企業的管理成本;可以形成一種企業共同的價值目標和倫理氛圍,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精神,從而大大提高企業的效益。
(3)從社會經濟宏觀層面看,經濟倫理是一種社會資本。社會資本這一概念首先是由著名社會學家科曼提出的,它指的是社會團體或組織中人們為了共同的目標而一致努力的能力。福山在《信任》一書中,強調社會資本狀態制約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類型和效率。它對社會經濟運行的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①通過弘揚一種共同的經濟價值觀,形成社會團結奮斗的凝聚力,激發和引導人們積極的經濟創造行為,而不是靠制假販假、投機倒把、非法生產等手段去實現自己的利益。②它通過約束和規范人們行為的選擇,建立一種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倫理秩序,保障經濟健康有序地發展。③它通過影響和制約一定經濟制度的確立,對資源配置和經濟效益產生重大影響。
2.根據經濟倫理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和價值,我們又可以從成本效益的角度進行分析。從該角度看,經濟倫理的價值又可以從交易費用和合作效益兩個方面試加說明。
(1)交易費用指處理交易關系所需要的成本,包括信息獲取的費用、交易談判中的費用、協調費用、實施費用、制度運行費用等等。在現代經濟中,交易費用是經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隨著分工和專業化的發展,交易費用對現代經濟的影響和制約作用也越來越大。特別是由于物資生產成本在已定條件下彈性很小,交易費用卻伸縮性很大。因此,要提高經濟效益,只有盡可能地降低經濟活動中的交易費用。降低交易費用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合理的制度安排。除法律和制度的安排外,倫理道德的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倫理道德在降低交易費用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它通過一套行為準則和倫理約束機制,降低了人們在經濟交易中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從而減少每次去處理這些關系時獲取信息、進行選擇的成本。②它可以通過調節人們在交換過程中的利益沖突,遏止和克服權錢交易、投機取巧、不正當競爭等丑惡現象,從而減少交易費用中的合約執行和監督成本,這樣,就企業內部而言,有效的企業倫理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③它可以服務于其他制度,降低有關政策、法律的實施成本。我們平常所說的自覺守法就包含倫理道德的意識作用。自覺遵守法律,是一個人道德水準提高的表現。這種自律行為可以規范主體在經濟活動中,嚴格遵從法律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從而減少法律調節的高額成本。
(2)所謂合作效益,是指不同的經濟主體通過相互合作而產生的超過單個主體創造的價值總和的那一部分效益。經濟活動中的合作是以利益為前提的。因此,一定的倫理約束和道德自律是有效合作的必要條件。經濟倫理可以從兩方面來提高合作效益。首先,要使有效合約達成,必須以雙方主體對彼此權利的尊重和互利的倫理意識為前提。對于商品生產者和消費者來說,首先商品生產者應該尊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摻假不仿冒,不進行欺騙等。這樣,消費者才會對商品生產者充分信賴,從而達成有效的交易合作,產生大的合作效益。對于商品生產者之間來說,應當充分尊重對方的專利權、商標權, 尊重對方的商業秘密,恪守商業信譽,不隨意侵權。這樣,他們的合作便可以遏止和克服不正當競爭,還可以充分利用資源,節約成本,創造出更高的合作效益。其次,倫理道德還可以營造出一種積極的精神氛圍,促進合作者之間良性互動,激發起齊心協力、團結奮斗的熱情。總之,只有合作者之間具備一定的倫理意識時,合作才能有序,合作成本才能降低,從而提高合作效益。
四、把握科學的經濟倫理方法,構造現代中國經濟倫理
以上,我們從兩個角度考察了經濟倫理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和價值,說明了經濟倫理是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現代經濟發展一個基本趨勢是由資源經濟向人力經濟的轉化,由產品為主體向服務經濟為主體的轉化等。這些轉化的趨勢表明:經濟與倫理的聯系日益密切,倫理道德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因此,樹立正確的經濟倫理觀和掌握科學的經濟倫理方法論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對經濟主體的迫切要求。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