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資本運營是指企業將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有形和無形的存量資本通過流動,優化配置等各種方式進行有效運營,變為可以增值的活化資本,從而達到企業效益最大化的一個過程,一種經營形式。中小企業可以采取采取收購或兼并其他企業的辦法,也可以通過收購部分產權,控股或參股等形式進入某一企業,還可以通過出售部分產權來盤活存量資產,調整資本結構,使資本運營達到有效的效率。
[關鍵詞] 中小企業資本生產運營
一、中小企業重視和加強資本運營的必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十分迅速,已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已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由于受目前金融業經營管理和風險防范實際的影響,小企業貸款業務在觀念、體制和手段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的障礙和制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貸款門檻高,條件嚴格。限于中小企業本身規模、效益的實際情況,加之很多中小企業的財務核算和內控機制不夠健全,因此商業銀行出于對目前社會信用環境差,企業誠信度低的擔憂,對發放中小企業貸款積極性并不高,更不可能給予中小企業以信用貸款。
二是貸款手續繁瑣,環節多,時間長、貸款額度有限。企業申請貸款,除客戶經理考察整理有關資料后,還要經過信貸部門及審貸委員會層層審查報關,再轉報市行或省行審批,少則十天半月,多則一月,等到貸款到賬,商機也錯過了。
三是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不完善,缺少財務公司、擔保公司等為中小企業發展融資服務的平臺,加之目前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產權不明晰,規模較小,企業抵押能力不足導致貸款額度較低。
種種原因導致中小企業融資途徑狹窄,融資額度較小,難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而很多中小企業卻沒有真正認識到資本經營的重要性,以為只有大企業、大集團才可以搞資本運營,使企業錯失了很多壯大自身的良機,因此充分認識資本運營的重要,對中小企業而言是一種必然選擇。
二、轉變觀念搞活資本經營
資本經營對于企業本身而言,是一個永恒的課題,資本運營是現代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的直接目標是贏利,資本運營優劣是企業運營好壞的晴雨表。而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說,卻是一個嶄新課題。
資本運營把企業所擁有的存量資產當作可以增值的活化資本來運作和經營,其出發點和歸宿主要是資本的保值和增值。資本經營與商品經營具有很大的不同,資本經營主要是營運資金,以錢生錢,具有流動性、增值性、風險性的鮮明特點。這就要求中小企業:
第一,要有時間觀念,市場經濟下,時間、效率就是金錢,強調抓住機遇,提倡效率和效益,敢于承擔風險,通過分散資本來減少風險。
第二,要通過加速資本的流動,順利進行資本循環周轉,實現價值增值,盡可能利用社會資金,少投入,多產出,重視社會的協作和配套,時時事事以效益為中心,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最急需的關鍵部分上,資本運營是現代企業得以興旺的杠桿,也是世界經濟得以發展的主要經營方式。
第三,強化投資觀念,要求對市場進行充分調查研究,進行科學的決策,以最小的投入和真正自我解脫債務的原則,選準投資項目,力求取得較優的投資效果。
第四,要盤活存量資本,實現呆滯資本向高效資本的優化。從全局來講,資本經營的關鍵是了解和把握企業自身的經營實力、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管理能力、職工素質和市場開拓占有狀況(包括潛在市場)等,對有經營實力和發展前途及資本收益率高的優勢項目加大資本投入,增強對有市場、生命力長久、投資較小、回收較快的項目或產品開發的投入,建立新的資本增值增長點。
其實只要是經濟社會中的個體,哪怕是一家規模很小的企業,同樣需要利用有效率的資本運營為自己迅速長大構建良好的環境。小企業必須要把握住以下幾個重要因素:
第一,不要割裂資本運營與生產經營的內在聯系。對于小企業來說,資本運營必須服從或服務于生產經營。生產經營是資本運營的前提和基礎,離開了生產經營,資本運營勢必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第二,不要把資本運營的目標定位于企業資產數量的大小,片面追求企業資產的規模擴張,忽視資本運營的“質量”。盡管以企業并購為主要內容的資本運營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把資產這一“蛋糕”做大來實現規模效益,達到盈利最大化和資本增值最大化目標。但它必須以正確把握資本運營的“度”,在保證資本運營“質量”前提下進行。一個企業在資本運營中,只有在不斷擴大自身的資本積累,在考慮自已償債能力和資本效益前提下,方能通過企業并購,借助他人的資本來提高經營能力。但是在實踐中,許多企業忽視資本效益原則,片面追求資產規模的擴大,不注重企業內部的產業關聯,盲目并購其他企業,結果企業的資本運營不但不能實現預期目標,相反卻使企業步入困境。
第三,專業化發展與多元化經營。很多企業并購以后,盲目進行經營領域的擴張,甚至進入一些完全陌生的新領域,過分追求多元化經營,因此而導致了企業的分支機構迅速增多,管理鏈條加長,管理質量下降。所以,企業并購并不是簡單的1+1的組合,不是生產要素的隨機與簡單疊加,而必須實現企業內部的優勢互補,形成企業內的專業分工。生產經營多元化的目標是效率和效益,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首先突出主業,在專業化上領先競爭對手,再適當擴大經營范圍,多元經營。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