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做大做強做優特色園區為目標,以實現高效、穩健、科學發展為前提,立足現有基礎,發揮比較優勢,使工業園區成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經濟的中流砥柱,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和強大主力軍。本文分析并提出了吉安市縣域工業園區的發展目標和定位。
[關鍵詞] 吉安市工業園區目標和定位
圍繞“在工業園區再造一個新吉安”的宏偉藍圖,策應市委、市政府業已確立的電子、醫藥、食品、建材、林化、電力6大支柱產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做大做強做優特色園區為目標,以加快項目建設、優化產業布局為中心,以實現高效、穩健、科學發展為前提,立足現有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全方位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升園區整體發展水平,把吉安市工業園區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現代電子產業基地、制藥業基地、食品工業基地和國內外知名企業的勞動、技術密集型生產基地,使之成為吉安市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和新型工業化的示范區,真正實現工業園區從經濟增長點到經濟增長極的跨越。
一、吉安市縣域工業園區的發展目標
2006年,吉安市13個縣(市、區)工業園區全面達到縣級工業園區標準,實現每平方公里銷售收入、上交稅金、安置就業分別達到5000萬元、300萬元、1000人以上;2007年,吉安市有3個以上工業園區達到市級工業園區標準,實現每平方公里銷售收入、上交稅金、安置就業分別達到2億元、1000萬元、1500人以上;2008年,吉安市有6個以上工業園區達到市級工業園區標準,2個以上工業園區達到省級工業園區標準,實現每平方公里銷售收入、上交稅金、安置就業分別達到3億元、2000萬元、2000人以上;2008年至2010年,吉安市累計有10個以上工業園區達到市級工業園區標準,5個以上工業園區達到省級工業園區標準。“十一五”期間,爭創5個以上市級特色工業園區、3個以上省級特色工業園區、1個以上國家級特色工業園區。從2005年到2010年,吉安市工業園區主要經濟指標年均增幅確保50%,力爭60%,到2010年,實現工業產值520億元,上交稅收35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8.5萬個。
二、吉安市縣域工業園區的產業定位
1.主導產業定位
(1)突出電子業。爭取友利電公司盡快將整個整機生產內遷吉安,加大對友利電配套企業的招商力度,以友利電公司為龍頭,以專業化協作配套、產品延伸加工為主要內容,進一步延伸電子產業鏈,完善配套能力,力爭到2007年達到2000萬臺無繩電話產銷規模,到2008年吉州工業園區初步建成全省著名的電子信息產業制造基地。引導相關縣市緊緊抓住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發揮水、電、勞動力、土地資源等比較優勢,招引更多上檔次、上規模的電子項目進區。力爭到2010年,吉安市工業園區實現電子工業產值90億元。
(2)培植食品加工業。鼓勵、支持江西燕京啤酒公司采取兼并、收購、托管等方式把市內幾家啤酒廠聯在一起,幫助其達到年產15萬噸以上的規模;為吉安娃哈哈公司提供優良服務,讓其加大投資、增加產量,擴大AD鈣奶的生產及其他產品的引入,把吉安娃哈哈建成娃哈哈集團的一個重要生產基地;大力推進水磨糯米粉、水磨麻油、保鮮果蔬、果茶、板鴨、熟食烏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糧油、果蔬、畜禽加工食品的發展。到2010年吉安市工業園區食品工業產值力爭達到100億元規模。
(3)壯大醫藥化工業。一方面,依托吉州區、吉安縣、泰和縣等地現有醫藥制藥工業基礎,主攻中成藥,重振原料藥,發展生物醫藥。按照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方針,重點配合以高新區醫藥工業園為核心的藥化園建設,力促宇能醫藥、仁中泰藥業、大自然藥業、仁和藥業、靈洋藥業等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實現早投產、早見效。支持金頂藥業、三越藥業、神田制藥、地威藥業、普正藥業等企業不斷加大投入,擴大規模。另一方面,依托玉松林化、森森化工、金安林化、金林化工、松泰林化等企業,延伸做大松香、松節油深加工產品和香料油等林產精細化工產業。力爭到2010年,吉安市工業園區醫藥化工產業產值達到60億元以上。
(4)發展建材業。鼓勵水泥企業以資產、品牌、技術為紐帶,實行資產重組,向企業集團化發展,提高企業規模和產業集中度,重點支持玉華水泥、廬陵水泥、科華水泥做大做強;依托綠洲實業、上豪木業等重點企業,積極發展高強輕質、低耗、多用途的中高密度纖維板,建筑模板,集裝箱板和木質新型板材;支持青原區、吉州區興建新型墻材推廣應用基地;大力發展節能、節水、耐腐蝕、耐污染的化學建材。到2010年,吉安市工業園區建材工業產值達到60億元。
(5)拉動其他產業。主要包括冶金、機電制造、汽車配件、紡織、服裝、皮革制品、陶瓷、玩具、造紙、包裝印刷等產業。到2010年,除醫藥化工、電子、食品、建材等4大主導產業外的其他產業,工業產值力爭達到90億元以上。
2.園區布局定位
突出建設特色園區,引導各工業園區做到產業上有所規劃、項目上有所選擇,做好特色經濟文章,通過形成特色來彰顯優勢,增加產業集聚力。初步設想:吉州區工業園分、3期建設,發展重點放在友利電公司為龍頭的電子信息、制造加工、造紙化工等3類產業;青原區圍繞一區三園格局,在完善富灘園、挖潛梅林園、提高華能園的同時,把重點放在新園區建設上,按照工業化與城市化互動的要求,大力發展都市型工業和建材工業;吉安縣工業園近期重點建設與市高新區隔 105國道相望的起步區和西區,重點發展以江西燕啤和吉安娃哈哈為龍頭的現代食品業、電子工業和服裝工業;吉水縣工業園發展以金林化工公司和興華香料油公司為代表的林產化工業,以吉水輕工總廠為代表的勞保皮革手套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以糧食和板鴨加工為主的食品業,承接好沿海發達地區精細化工和現代制造業的轉移;永豐縣工業園重點利用現有醫藥企業批準文號多和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快培植醫藥化工產業,同時抓好美綸織造、玉泰食品、三友服飾、三和納米鈣、永叔府食品等一批新上項目建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峽江縣工業園近期著力抓好普正藥業、仁和藥業、普京化工、恒輝藥業等8家藥化企業竣工投產,進一步規劃提升藥化園水平,并抓緊在贛江沿岸建設造紙工業園,盡量做大做強造紙產業;新干縣工業園重點抓好靈洋藥業、瑞串生物、華新電線電纜等一批在建項目達產達標,抓住興圓塑料、金華豪實業等多家企業搬遷南區這一機遇,抓緊推進產業集聚;泰和縣工業園主要依托烏雞資源優勢,建設好生物谷健康產業園,大力發展以生物谷天然食品和烏雞酒業為龍頭的健康食品業;遂川縣工業園著重發展以三越藥業、翔云藥業為代表的藥品加工業,以三笑日化、松日化工為代表的林產化工業;萬安縣工業園爭取盡快啟動澳州工業城建設,把礦產品加工和化工產業做大做強,千方百計引進相關配套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永新縣工業園在繼續抓好蠶繭加工、機械、制革、藥化4個產業的基礎上,重點在市高新區培植電子、生化、制藥等產業,在茅坪冶煉工業園培植冶煉、建材等產業,盡快形成一批優勢產業群;安福縣工業園在大力扶持齊峰水泥做大做強的同時,加快培植建材、板材加工、食品等一批配套產業,推進優勢產業集聚;井岡山市重點扶持瓷業城發展日用瓷生產企業及配套企業,力爭到2010年實現工業產值6億元,同時引導新城區重點發展旅游食品和旅游工藝品,到2010年實現產值7億元以上。
三、結論
工業園區已日漸成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社會經濟的中流砥柱,是實現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和強大主力軍。加快工業園區發展,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因此,我們必須深刻理解、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科學地確定發展目標,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咬定園區不放松,不換頻道不剎車”,堅定不移地把工業園區作為最大政績,作為富民強縣、加快工業化的戰略常抓不懈,抓緊抓實,抓出成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