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分析了我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現狀,提出了針對個人投資者的投資建議。
[關鍵詞] 中小板現狀問題投資策略
一、我國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的基本情況
我國2004年6月正式在深圳推出中小企業板,截至2007年2月16日收市,已有上市公司116家。其中,2004年上市38家,2005年上市12家,2006年上市52家,2007年已上市14家。
1.行業分布和地理分布。行業分布集中于制造業,涵蓋高新技術及傳統產業。按照深交所2007年1月底的數據(當時有上市公司111家),有88家(80.19%)集中于制造業,尤其集中于機械設備儀表(19家)、石化塑膠(16家)、金屬非金屬(13家)、紡織服裝(10家)、電子(9家)、醫藥生物(8家)六大領域。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既包括傳統產業,也包括生物醫藥、電子設備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但以傳統產業為主。從111家公司地區分布看,浙江(25家)、廣東(20家)和江蘇(18家)最為集中,三省合計有68家,占55.86%。另兩個沿海省份山東(11家)、福建(6家)上市家數也明顯高于其他省份。整個西部共11家,中部省份共12家,華北(包括北京)、東北地區加起來共8家。
2.盈利性和成長性分析。據天相投資分析系統提供的2005年年報數據,中小企業板市值加權的凈資產收益率(ROE)、資產收益率(ROA)、每股收益(EPS)都明顯高于主板公司。這表明中小企業板公司體現了更強的盈利能力。見下表1所示。
表1中小板與滬深主板盈利能力比較
成長性主要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和利潤增長兩方面。首先,從主營業務收入增長情況看,在過去3年中,中小企業板塊高于滬市A股和深市A股兩個板塊,如下圖所示:除了在2004年,由于上游能源、資源價格上升導致成本增加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原因,中小板企業的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主營業務收入與滬市A股和深市A股基本持平外;其他或良好或穩定的經濟環境下,如2003年和2005年,則中小板企業的收入增長明顯高于主板板塊。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數據來源:天相證券投資分析系統
其次,從利潤增長情況來看,中小板企業好于主板。在下表中,上證指數成分股收入增長24.9%,凈利潤增長1.94%,而深證綜指成分股收入增長13.24%,凈利潤下降了-18.14%,中小板的情況要好很多。
表2中小板與滬深A股增長指標對比
數據來源:天相系統各公司2005年年報
綜合來看,中小板上市公司的盈利性和成長性優于主板上市公司。
3.市場表現。我們來看一下幾個板塊指數的對比。(2005.12.1~2007.2.16)
表3各板塊指數漲幅對比
從表中可看出,從2005年12月1日中小板指數推出以來到現在(2007.2.16),中小板指數的漲幅遠遠比不上其他板塊指數,中小板企業的市場表現實際上還比不上主板企業。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以巨額貿易順差、人民幣升值為主的諸多原因導致的流動性嚴重過剩,以及股指期貨的即將推出使得這輪大行情是藍籌股行情,機構投資者的重點不在中小板,這一點是很關鍵的。
二、我國中小板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上市速度過快。2006年上了50多家,進入2007年以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已上了十幾家,估計今年上市家數會超過2006年。這種迅速的推進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首先,社會財富會非公平地迅速流向少數私企業主。任何公司只要一上市就能獲得一筆巨額資金,出現成百上千的一夜暴富者。以大族激光為例,其股票發行時每股凈資產1.557元,董事長高云峰及其他出資人共出資8001.6萬,擁有74.8%的股份;而社會公眾流通股(發行價9.2元)共出資2.48億,只擁有25.2%的股份。公司上市后,總資產近4億,高云峰的非流通股的凈資產從1.557元/股上升至3.485元/股,其本人擁有的凈資產從原來的2320.46萬元一下子升至7121.14萬元,上市后他們必然還將通過分紅的方式獲得更多的“超額利潤”。而且,這一幕將在中小企業板塊的所有私營企業中一次次上演。非流通股股東將通過合法方式不斷地侵犯流通股股東權益,社會財富極不合理地迅速流向私營企業主。其次,新股發行過快可能會使上市公司質量打折扣。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中小企業有著很強的沖動去作價、欺騙。中小企業從申請發行到上市僅需幾個月的時間,主管機關對其審核無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質量很難得到保證。
2.上市公司行業結構和地區結構不太合理。首先,從行業結構來看,大部分公司集中在以傳統行業為主的制造業,而生物工程、信息技術、電子設備制造、消費升級、服務業等高科技或高成長的行業上市公司占比很低,這實際上與發展創業板的宗旨是相悖的。有關部門應該對上市公司的行業結構有所控制,留更多的機會給創新型、成長型的民營企業。否則的話,我們最終形成的創業板就會與主板沒什么區別。其次,地區結構上,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江浙、廣東、山東等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這與主板市場的地區結構沒什么兩樣。有些西部的省份,比如廣西,連一家中小板的上市公司都沒有,這樣是不和諧的。近些年來,無論是西部大開發、還是中部崛起或者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實際上都體現了管理層兼顧公平和建設和諧社會的思路。中央和地方有關部門應適當地應用政策杠桿鼓勵落后地區的民營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做強做大,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縮小地區經濟的差距。
3.中小企業板缺乏做空機制。發達國家成熟證券市場交易制度均包括做多和做空兩方面設計,我國即將推出滬深300指數期貨是做空機制,但和中小企業關系不大。因為中小板的走勢與主板指數相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目前針對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做空機制尚未真正建立,投資者面臨的系統風險難以通過分散投資加以回避。
總之,在我國中小板的建設中,應該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把好上市節奏和上市關;注意控制好地區結構和行業結構;多支持西部地區的企業上市,多支持高技術、高成長、自主創新的企業上市;盡快引進做空機制,比如推出中小企業指數期貨,從而降低投資風險。
三、對個人投資者的幾點建議
1.關于選股。管理層以后會努力吸納更多細分行業龍頭企業、新經濟、自主創新和新商業模式企業,以及金融企業進入中小板,改善市場結構,增強中小板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以后如有這些行業的中小企業進行IPO,投資者應高度關注,尤其是大盤處在相對歷史低位的時候。另外對于一些落后地區,比如中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尤其是該地區第一家在中小板上市的企業要高度關注。因為中西部地區上市的企業數量很少,這些上市企業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及意義是非常重大的。當地政府出于急于發展地方經濟的目的,一般都會比較重視這些企業,會有很多扶持措施,甚至會將之打造成一個資本運作的平臺。因此這些企業所表現出來的盈利性和成長性往往都很不錯,市場表現也不會差。
2.關于入市時機。從2005年行情啟動以來到現在,中小企業板指數漲幅為130%,雖然遠低于主板漲幅,但由于中間一直未有像樣的調整,累積風險仍然較大。全國兩會期間,政策面一般不會有大的利空,但是在兩會結束之后、股指期貨推出之前,估計市場會有相當幅度的調整,建議觀望為宜。股指期貨推出之后,市場參與各方有一個相互博弈和學習的過程,這個過程估計有半年的時間。這半年時間估計以強勢震蕩為主,非短線高手最好觀望和學習。待市場振幅趨于穩定之后,個人投資者可大膽介入中小板企業作中線投資。因為首先中小板企業有較好的業績和成長性,其次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其三市場資金面充裕。
3.關于風險。由于目前中小企業缺乏做空機制,缺乏市場經驗及相關知識的個人投資者可以將中小板股票指數基金(ETF)作為投資整體板塊、獲取指數上漲收益的投資工具。這樣可以免除選股煩惱,分散個股風險。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