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無官一身輕。反過來看,企業里做領導的總是很忙——為了做個盡職盡責的領導,廢寢忘食,鞠躬盡瘁。
讓我們描繪一下精明強干的某采油礦A礦長。一直在基層工作的A礦長,年富力強,熟悉生產,工作作風雷厲風行,處理事務果斷冷靜。時間流逝,A礦長在單位里倍受信賴,成為絕對權威,一日不可離開。當然A礦長很忙,早上上班提前半個小時到位,了解夜班生產情況后,思考一下當天要做的事,不久幾個副職、各部門負責人陸續來訪,匯報工作,有些文件、單據要礦長審閱簽字,還有一些不敢決策的問題等待A礦長最后拍板。A礦長需要協調解決很多問題:由于下雨,造成部分油井維修影響生產,成本支出增加;由于停電嚴重影響生產,需要盡快與供電部門交涉;員工對食堂伙食意見很大,食堂需要整改;車輛分配不均,某部門消極怠工;上級部門布置了崗檢、安全、成本控制等重要工作;…。從上班開始,A礦長辦公室人流不斷,門口還常有人排隊等候。有時要參加各種會議、學習,要到上級領導那里匯報工作。即使人不在辦公室,A礦長的心也時刻牽掛著礦里的人和事,經常是電話不斷。A礦長日理萬機,獲得成就感的同時也對下屬很不滿,下屬的無能讓他很惱火也很無奈,感嘆沒有一個人做事讓他放心!
類似A礦長的例子并不少見。應該說A礦長是個敬業而能干的領導,他從采油工、技術員、工程師、生產副礦長一路干上來,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一直是個稱職的工人、稱職的干部。
但是,A礦長不是一個會干的領導,嚴格來講也不是一個稱職的領導。領導是什么?領導是一個團隊的核心,領導的職責是發揮好下屬的能力,指揮整個團隊有序、高效工作。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A礦長在工作中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按倒了葫蘆又起了瓢”。而下屬諸事請示匯報,不敢決策,久而久之,基層部門經常越級報告,整個單位看起來管理嚴格,實則秩序混亂。
企業領導親歷親為,不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還會打擊下屬的工作熱情,甚至造成人才流失。古人說:“自為則不能任賢,不能任賢則群賢皆散。”領導事必躬親,是對下屬工作的不信任,管理中不肯放權,下屬在工作中感覺自己的價值不被承認,最終人才會流失。這是一個悲劇——因為過于能干的企業領導,導致有才能的下屬流失,剩下的是一群不愿使用大腦的庸才,整個團隊的戰斗力可想而知了。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一個企業僅靠領導個人的能力怎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因此,企業領導本身不一定是能干的人,而必須是一個讓別人“能干”的人。企業領導不可能把工作中的所有的細節都設計好,執行任務時要給下屬提供一個創造的空間。這樣的企業領導我們尊稱為“賢君”——具有人格魅力,具有凝聚力和親和力,如劉備一般籠絡一群能人忠心耿耿地為其效力。
一位管理專家對企業的崗位與人的匹配做了精彩的論述,頗能引人深思。企業里各種職位上要根據各人的特點合理安排,概括起來有四句話:賢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側。怎樣理解這四句箴言?
賢者居上:企業領導要具有劉備一樣禮賢下士的胸懷,這樣的人才能統領各路人馬,征戰市場。現代技術飛速發展,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企業領導自己不一定能干,不一定精通企業的所有工作,但是一定是能夠調動其他人干活,能夠激發屬下員工工作熱情的人。做企業領導要學會“休閑”,要從繁忙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要有時間傾聽員工,貼近員工,與員工溝通。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員工,為員工排憂解難,使員工對企業產生認同感,激發員工的創業激情。
能者居中:專業技術精湛、精明強干的人適合做中層干部。這些人能夠很好的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在企業中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能干的中層干部因為成績卓越被提拔到企業領導崗位,上任后卻不能扮演好新的角色。因為本身能干,總會覺得下屬的工作有欠缺,所以凡事事必躬親。而企業的事情千頭萬緒,即使是鐵打的金剛身,也無法一個人支撐整個企業。因此,技術人員、管理干部更適合的崗位在中層,而不是做企業領導。
工者居下:操作熟練、工作塌實的人適合做技術工人。隨著我國技術進步和生產精度的提高,企業目前最缺乏的就是技術工人。高級技工嚴重短缺現象在國企、民企中普遍存在。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就在于對技術工人的作用重視不夠,忽視這部分人才的培養。一個高級技工的成長要經過學習——工作——再學習,這樣反復的循環過程,不斷總結,不斷提高。因此,企業要對動手能力強、塌實肯干的員工加強培訓,奠定企業發展堅實的基礎。
智者居側:企業要有參謀,要有來自企業內部研究人員,更要吸納來自外部的人才做顧問,要借用“外腦”的智慧,為企業獻技。借用智者中立的角度,可以跳出企業來看自己,才能客觀、公正的分析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由賢者、能者、工者、智者組成的團隊才是一個和諧的組織,才能夠形成合力發揮最大的整體效力。“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兵”,從管理角度看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站在企業的立場,每個人按照特點安排崗位,是生產要素達到“帕累托效率最優”的最佳組合;從員工個人的立場看,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才會游刃有余,才能夠熱愛本職工作,獲得最大的成就感。
要做“賢君”,先要做“閑君”——企業領導首先要從繁雜的日常事物中脫身。前面我們談到了領導事必躬親,不肯放權的害處——既傷害下屬的感情和工作熱情,又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如果企業領導能夠讓自己閑下來,把權利適當下放,于人于己皆有益,何樂而不為?
怎樣做“閑君”?以前每天眼睜睜盯著,還是問題不斷,如今“大撒把”,豈不是要亂套?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企業領導要做“閑君”,就要大膽放權——管理上叫做“授權”,通過把一定的決策權交給下屬來分身。可是僅僅依靠對下屬的信任而放任下屬的行為,這種做法又過于輕率和昏聵。其實古今中外的管理名家已經指出了明路——激勵與約束,管理靠“機制”而不是“人制”。《孫子兵法》中對做領導的方法有這樣的論述:“因事而變和令文齊武”,意思是環境變化管理的方法要改變,要依靠激勵手段和紀律約束治理團隊。現代管理理論為企業領導提供了更多有效的管理手段:目標管理、績效考評、流程管理等等,使用恰當的“胡蘿卜加大棒”式的激勵與約束措施,能夠保證命令的執行效果,激發員工的創造性。
閑下來以后做什么?從繁雜的事物中脫身,企業領導還是很忙,忙于思考、忙于學習,運籌帷幄,舉大事。“智士不為暗主謀”。明主應是禮賢下士,從善如流,具有“智、信、仁、勇、嚴”(《孫子兵法》)的品質,所以領導要學習。現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快,用傳統的方法管理現代企業必然被市場無情地淘汰,企業領導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
領導的方法是實現管理理念的手段。學以致用——經過學習研究,逐步把先進的管理理念應用于生產實踐中,必將產生巨大的生產力。讓我們看看“閑君”B礦長的領導方法。
B礦長是個聰明而勤奮的企業領導。首先把礦里的各路工作授權分配下去,為了防止個別人謀取私利,所有工作根據其路徑在橫縱方向上各有把守。比如成本費用:生產總成本由主管副礦長掌握,層層分解到各采油小隊,每個小隊長掌控本隊的總成本,全礦的單項材料費用又設立專門的材料員控制,在這樣的網絡中,每個點都處于其他點的約束中,也對其他點產生約束力,形成了“人人有權利,人人說了不算”的有效制衡的局勢。因為每個人都處于其他人的監控之下,有困難不是找礦長解決,而是要獲得相關群體的認可。比如由于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成本超支,要增加預算,先要在各小隊長、材料員、副礦長等人面前公開提出,沒有站住腳的理由是越不過這道防線的。因此,該礦的各級干部都能夠把精力放在做好本職工作上,兢兢業業,不敢偷懶。
B礦長經常外出學習,用很多的時間思考管理企業的辦法。推行企業文化,讓員工對企業產生認同感;實行知識管理,明確員工對崗位責任,同時激發員工的創造性,鼓勵員工搞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發明和創新;完善各項制度,檢查、考核、激勵,堵塞管理上的漏洞。B礦長認為員工才是直接創造利潤的生產力要素,因此,學習以外,B礦長用較多的時間與員工溝通,了解員工,關心員工,使員工感到被重視,工作起來更賣力氣了。
B礦長的做法很成功:首先通過互相牽制保證了授權制度的成功,其次通過完善制度的方式擺脫了“人治”。做到這兩點,B礦長基本上成了“閑人”,不必憂心有人玩忽職守和濫用職權,從而有精力思考大事:企業的文化建設、知識管理,把員工的剩余精力吸引到創新增效上來,提高了團隊整體的戰斗力。
“有官一身輕”,企業領導成了“閑君”,屬下皆為智士,企業蓬勃發展。你是否也該嘗試做個“閑君”?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