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旅游業的改革尤其是國有旅游企業改革正在經歷著全面向市場化轉變的艱難歷程,其改革話題一直是業內關注的熱點,各個方面都在不懈地探索與實踐。本文就如何通過更新觀念深入、徹底地進行產權分離,如何強化管理、監督機制,保持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有效的政府管理模式,如何通過有效的旅游投融資政策,建立良好的資本運營市場提高旅游行業競爭實力、提高行業綜合發展水平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 旅游企業改革促進發展
河南省發展旅游業具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其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旅游業得到長足發展,但與其他省份相比較還相當落后,導致落后的原因除了發展起步較晚外,行業中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布局過寬,結構不盡合理,所占比重過大等狀況的存在及其所產生的與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負面效應,政府職能的亟待轉變,觀念的更新,投融資渠道的亟待暢通等等,仍然嚴重制約著河南旅游業的發展。如何針對所發現的問題通過旅游企業改革促進河南旅游業發展是值得研究與探討的問題,我們認為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以解決。
一、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深入、徹底的產權分離是提高行業競爭實力與提高行業綜合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大特點,這也是在西方經濟學中為什么要區別“企業家”和“經理”的原因。 “企業家”和“經理”實際上代表了兩個不同團體的利益,即業主的權利和管理者的權利。在業主權利使用界定不清的狀況下企業無法真正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企分離、產權分離成為一句空話。旅游行業是一個既非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競爭又相對充分的產業領域,政府完全不必要居于控制地位實行國有或國有控股,進行深入、徹底的產權分離,國有資產完全退出市場是提高行業競爭實力與提高行業綜合發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在旅游業的改革中,應鼓勵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拍賣、引進戰略合作伙伴等方式加快國有企業實行兩權分離;應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通過并購、合資等形式參與國有旅游企業改制、改組;應鼓勵企業職工以MBO(管理層收購)、EMBO(員工持股)等各種方式出資購買企業產權;積極推進旅游景區景點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改革,通過拍賣、招標或協議方式,依法有償出讓給國內外企業、其它組織或個人;鼓勵支持有實力的大企業以集中規劃、成片開發的形式取得旅游景區景點經營權;探索建立旅行社的批零體系,推進旅游飯店連鎖經營、景區集團化、旅游運輸聯合化以及導游服務公司化。
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正視國有資產流失問題
有關國企改革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的問題是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爭論激烈的話題,這使得一些領導干部因害怕背負罵名而走走停停、顧慮重重,事實上,如果我們從更深層次上來分析這一問題的話就會發現,只有加快改革步伐使國有資產盡快退出競爭性的旅游行業才可能使國有資產流失達到最小化。國有資產有兩種流失方式,一種是顯性的流失,表現為通過暗箱操作、關聯交易、甚至是成規模的資產轉移將國有資產變成私人財產;另一種是隱性的流失,表現為過高的福利支出、勞動激勵不足、出工不出力、生產效率低下,這種狀況也造成大量的國有資產流失,因此從長遠利益來講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正視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積極進行產權改革應是減少國有資產最少流失的最有效的方式,
三、通過采取有效措施,強化管理、監督機制,保持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
1.加大對旅游業的管理力度。對旅游業持續不斷的管理與合理規劃和開發同等重要。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牽涉到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需要有一個非常有效的管理體系。政府在保持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工作中,承擔著綜合決策、協調管理、組織引導、信息交流、資金籌措、服務監督等重要任務,必須建立適合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高效率的管理體系。
(1)建立實施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決策和管理機構。全省各地市應成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領導小組,作為各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的最高行政管理機構。領導小組負責實施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決策,進行宏觀指導和組織協調。
(2)建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資金籌措機制。
(3)由旅游部門和科研部門合作建立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并以此定期檢查、評估。
(4)建立覆蓋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信息網絡系統。監測跟蹤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過程的各種信息系統,及時了解國內外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信息動態,該系統可為市場營銷、開發和監督提供參考數據。
(5)加大國家級、省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的資格認定力度,使更多符合上述要求的景區能納入到應有的保護體系中。
2.成立綜合環境管理的監督機構。監督是對旅游業實行有效管理的關鍵。成立旅游區綜合環境管理的監督機構,對旅游區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建立旅游企業環境審計制度。制定包含環境規劃在內的規劃,做到開發與保護并舉,對于一些稀缺的、不可再生的旅游資源,應以保護為主,在不破壞資源的前提下,有限度地、科學地開發利用。實施嚴厲的旅游景區保護措施。在劃定的國家旅游公園內除了建設必要的風景資源保護設施和必要的旅游設施以外,應嚴格控制豪華度假村、旅游城鎮、高層豪華酒店等,只允許建造少量的、小型的、樸素的、分散的旅游生活服務設施。國家公園內的建筑,其外形要原始、粗獷,富有野趣,色彩淡雅,形式多采用地方風格,力求與當地自然環境和當地風俗民情相協調,而且建筑宜建在隱蔽的地方,使其與當地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四、隨著改革的深入進行,必須建立有效的政府管理模式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世界旅游組織認為,政府在旅游業發展過程中依次扮演三種角色:開拓者——在旅游業發展初期,政府負責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并以制定旅游業發展戰略和規劃為工作重點;規范者——在旅游業逐步興起乃至蓬勃發展時期,政府主要進行立法和旅游市場規范工作,保證行業良性發展;協調者——在旅游業逐步走向成熟時,政府鼓勵企業發展,保護消費者利益,中心工作是協調各方面的關系。
1.建立一種對管理部門的角色實行定位的管理模式。在政府行政管理模式下,管理部門應放棄對直屬企業的直接管理,超然于對個別企業的利益渴求,面對整個行業進行宏觀管理和宏觀服務。目前一些地市存在的管理部門同時掛上“旅游局”和“xx公司”兩塊牌子,這既不符合市場經濟中政企分離的原則,也不能保證在行業管理方面的公平性。企業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而管理職能是以規范行業行為為首要任務,他們之間的利益取向有著對立的方面。具體而言,旅游管理部門應主要行使如下職權:
(1)制定行業發展規劃并在此基礎上保證供求關系的總量平衡。
(2)負責組織社會力量對旅游資源開發的規劃及旅游項目的審批。
(3)負責制定行業管理法規并通過各種手段監督實施。
(4)組織旅游業對外宣傳促銷,塑造所在地在國際國內旅游市場上的整體形象。
(5)組織行業人才培訓,開發行業人力資源。
(6)提供行業服務,使管理手段和服務手段并存。
2.立多層次、多側面的旅游業管理網絡體系。政府行政管理是目前我國旅游業管理的主要手段,但并不是唯一手段。旅游行業規范的形成和發展需要通過多層次、多側面的管理網絡體系來制定、貫徹和監督行業行為標準,從而形成一種行業制度或者說行業紀律。這個目標的實現不是單純依賴于旅游管理部門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但旅游局應在這個管理體系中起核心作用,并有責任扶持這個體系的形成,操縱其運作以完成行政管理意志。
旅游行業協會應成為管理網絡體系中重要的一個層面。協會管理的優勢在于從企業自身實際利益要求出發,從而超脫于管理組織的自我利益,以被約束對象更易接受的方式完成行業管理意志,但協會只能成為當前中國旅游業管理的輔助手段。
發揮社會公共監督、消費者監督作用是完成行業管理的又一重要側面。旅游業是一門綜合性很突出的產業,公安、文化、文物、環衛、城建、規劃、宗教、園林、物價、工商等部門既可能成為發展旅游業的捍衛者,也可能成為發展旅游業的制約因素,因此應建立完善的公共監督體系監督相關部門尊重旅游業的行業規范協調全面運轉。
獨立的旅游企業的自我約束是行業管理要達到的高級目標。但這種目標的實現在我國還需要相當長的歷史時段。當前政府管理部門的當務之急是制定合適有效的政策法規及行業標準來制約企業不成熟的市場行為,強行使企業納入軌道,在秩序中發展,而不是任其徘徊不前或惡性發展。
3.尋求新的經費來源。在新的體制下,管理部門所需經費來源主要有兩種途徑:
(1)建立旅游發展基金。通過從旅游企業的營業收入中收取一定比例的經費來建立旅游發展基金既符合國際慣例也符合企業的根本利益。旅游業的特殊性對整體城市形象的要求比對個別企業的要求更為重要。旅游發展基金征收的范疇、方式和數額可在全省統一政策范圍內根據各地情況而定,但該基金的主要用途是基本一致的,應主要用于:①整體旅游市場的開發、促銷及調研;②整體旅游產品的開發和行業組織活動;③資源開發導向和激發;④旅游管理人力資源開發。
(2)在現有經營體制下,政府稅務部門將征收的旅游企業所得稅按照一定比例返還給旅游管理部門。這樣做的結果是政府通過扶持旅游業的發展將收取更多的企業所得稅,旅游經濟會更具活力。
五、有效的旅游投融資政策,建立良好的資本運營市場是旅游業改革的成功保證
旅游業的社會化和多元化融資將是旅游業深層開發的重要途徑,也是市場經濟下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必經之路,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應是旅游業發展的一個前提性和基礎性條件。從旅游業開發來說,引進外資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吸引內資。為此我們可以采用企業、金融機構及個人的直接投資(包括外資)、合作經營(包括BOT系列方式,ABS方式,建立專門的或綜合性投資基金,產權置換,股權轉讓,收購兼并) 等方式獲得資本性資金,加快旅游業改革進程。
在開發投融資渠道,拓寬投融資領域,吸收外來資金的過程中,要注意融資的質量,資金的運用方向,以及相關的政策、法規的完善,投融資環境的改善等幾個方面的問題。
1.優先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相對的地理環境,為投融資創造一個良好的硬性環境。
2.建立健全的市場體系,完善金融、郵電通訊等服務體系,加快服務業的發展。
3.加快與新的投融資渠道相對應的政策、法規與監督引導機制的建立,確保融通資金的安全及合理流向。
4.加強對投融資的引導,執行規范的利用內、外資政策。
5.高度重視政府和社會的信用,提高規范性和透明度,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建立起規范有效的社會誠信制度。
6.要注意投融資的風險性,進行投融資的收益分析,注意投融資質量,并不是說所有的投資都是好的。
總之,通過更新觀念深入、徹底的進行產權分離,強化管理、監督機制,保持旅游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并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有效的政府管理模式,通過有效的旅游投融資政策,建立良好的資本運營市場必將會對旅游業的改革給與成功的保證,將提高旅游行業競爭實力、提高行業綜合發展水平,促進河南省旅游業快速、健康地發展。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