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先生退休后,就從喧鬧的大都市移居到了一個僻靜的小鎮靜養。小鎮由于人口稀少,鄰里關系融洽,尤其是小鎮上的孩子都是常常聚在一起玩耍。
史密斯先生最初到小鎮買房子的時候,看中了這個房子后面的那一大片天然草坪,而現在這塊天然草坪為他帶來了不少的煩惱。十二三歲的孩子們每天都會利用午休的時間,到這塊草坪上踢皮球,那嘭嘭的踢球聲、孩子的叫喊聲擾得史密斯先生無法安睡,更不用說靜養了。
史密斯先生想對孩子進行說教,可那么大的孩子正是淘氣的時候,根本無法施行;想找家長理論,又怕影響了鄰里關系,這樣那樣的方法想了很多,可沒有一條是行得通的。
史密斯先生只好給學心理學的兒子打電話,向他訴說著窗外的不安份。兒子萬般同情父親的遭遇,然后讓父親如此這般的試試。
史密斯先生按照兒子的方法,把所有的孩子都叫了過來,然后告訴他們,他從小就特別喜歡踢皮球,現在因為年齡的關系踢不動了,但是每次聽到踢皮球的聲音總能讓他回想起童年的往事,他非常感謝這些孩子,希望他們每天都能來他屋后的草坪上踢球,并許諾哪個孩子喊的聲最大,踢的最響,他每天就會給拿點美分做為回報。
孩子們非常的開心,心想踢皮球也能賺到錢真的非常值得。于是每天孩子們都拼命地想比別的孩子更大聲。拿到錢的孩子很開心,沒有拿到的也在繼續賣力地喊叫著,希望第二天能超越所有人。就這樣的持續了近半個月的時間,然后,史密斯先生又對孩子說,他現在積蓄不多,獎勵由原來的五差分減到兩美分,請孩子們理解,并繼續大聲踢球。等經濟好轉的時候繼續增多獎勵。
兩美分雖比五美分的誘惑少了許事,但孩子們還是拼命地喊叫著。又過了一個月,史密靳先生很“難過”地告訴孩子們,他現在的積蓄更少了,每天兩美分的裝勵也已經負擔不起了,請孩子們理解他的處境,免費為他大聲踢球。
孩子們接著踢了幾天球,可是喊叫聲已經越來越無力,最后,竟然有些氣憤地認為,白白為史密斯先生踢球和喊叫而得不到回報著實太吃虧了,后來,又過了一段時間,再也沒有孩子到史密斯先生屋后的草坪上踢球了,史密斯終于獲得了他想要的安靜。
原來,有很多事情按著相反的方向行進,才能更快地到達終點。
編輯 楊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