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下旬,正是眾多考生等待高考成績揭曉的日子。江蘇省東海縣一所農村中學的高三學生張晨并沒有參加今年的高考,但關于他的求學故事卻在當地被廣為傳頌:他已經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并獲得每年近4.9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首開全省農村中學生考入世界名校的先河!6月24日,張晨受南京某培訓中心的邀請,給上千名省城學生介紹了他的“進軍哈佛之路”。
然而,隨著省內外媒體對這個“創造奇跡”的農家子弟的高度關注,一些人開始質疑張晨被哈佛錄取的真實性,一時間眾說紛紜,真假難辨……
在給哈佛大學的申請書里。張晨寄去了自己一只穿了幾年的襪子。他在這只襪子上用紙條寫道:“我的一只腳已經踏進哈佛。希望另一只腳也有機會跨進哈佛。”
今年18歲的張晨出生于東海縣山左口鄉一個普通農家。父母在他上小學三年級時,就斷斷續續到外地打工,后來到浙江承包菜地。張晨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但父母對他的學習十分關心,幾乎每周都要打電話詢問他的相關情況。2004年,張晨在本鄉讀完初中,以總分537分的中等成績考入農村三星級高中白塔中學。
在高中階段,張晨在班里的學習成績仍屬于中等。2006年8月,正當班里同學熱火朝天地備戰高考時,張晨卻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考托福,出國留學。當時,這個消息在全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這在農村中學可是破天荒的事。震驚之余,有的老師覺得張晨非常有想法,但有的同學覺得張晨吹牛,還有的老師擔心他上當受騙。
張晨主動找到年級主任,談了自己的想法。他說,自己做出這個決定絕不是盲目的。從高一開始,他就自學了大學英語四、六級,并閱讀了大量的外文資料。同時,他的英語口語特別好,美國情景劇《老友記》的帶子堅持每天聽10個小時。對考托福,他有相當大的把握。此外,張晨說他在高二下學期時就曾孤身一人到南京參加英國劍橋大學的面試,他用英語當場朗誦了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連考官都為之叫好。
年級主任和班主任老師溝通后,感到這個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肯鉆研,有獨特的方法,決定從學生個性發展出發,同意他在考托福的兩個月內,可以自由安排上課時間。同時,請英語老師給他專門輔導考試技巧。
在爭取到學校和老師的支持后,張晨搬到學校辦公樓的四樓打印室,每天按照學習進度,進行艱苦的復習。據他自己介紹,一本厚厚的托福詞匯,他一個星期就背下來,有時一晚上背兩千多個單詞。在考試的最后階段,他幾乎整晚不睡覺,上網查資料,做習題。
2006年10月4日,張晨在自己的宿舍墻上貼上一張目標書:“2007年,我的目的地: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大學。”還有一張勵志宣言:“讓我的名字響徹全世界!”接著,張晨準備啟程到北京參加考試,但父母不同意,極力阻止。當時,張晨感覺自己像一支逆行的箭在激流中穿行,遇到的所有力量都是反方向的。此后,他跟同學湊了500元錢出發了。為了省錢,考試期間,他就在北京林業大學校園的臺階上過夜。這次托福考試,120分的試卷,張晨考了101分。
通過托福考試后,為了申請到獎學金,張晨又緊張地備戰11月份在香港舉行的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賽達)。據張晨說,在辦理到香港簽證時,眼看時間就要到了,他自己找到縣公安局的領導請求幫助。縣公安局一位副局長專門派車把他送到山東濰坊,與等在那里的同學會合。在香港考試期間,除他以外,其他同學都是在家長的陪同下參加考試。而他因為家境不寬裕,身上帶的錢十分有限,沒有地方住宿,就在地鐵站過夜,沒有錢給父母打電話,就向一位老外借了電話卡……最終,張晨的SATI考了2001分,SATII考了三科滿分共2400分。
托福成績出來后,張晨就開始陸續向美國15所大學發出申請。在給哈佛大學的申請書里,張晨不僅按要求提供了有關資料,還寄去了自己的一幅書法作品,一張記錄在校一天生活學習的光盤,還有一只穿了幾年的襪子。他在這只襪子上用紙條寫道:“我的一只腳已經踏進哈佛,希望另一只腳也有機會跨進哈佛。”在隨后的說明里,他詳細講述了這只襪子的故事,它曾陪伴自己走過很多地方,見證了自己的成長歷程……張晨后來說,或許正是這個頗有創意的“禮物”打動了哈佛的招生人員,使他從2萬多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獲得面談的機會。
“敏感的話題可以增加自己的交流時間。”這是張晨在與哈佛大學的4位考官面談時的經驗。之前,張晨精心準備了關于艾滋病、中國和諧社會、非洲發展、臺灣問題和溫州皮鞋事件等熱點問題。面談過程中,考官問了他從哈佛畢業將做什么,將怎樣為社會作貢獻、是否回國,怎么看待伊朗核問題等。張晨在回答完上述問題后,主動將話題引到自己準備的話題,從而為自己爭取到了37分鐘的面談時間,給每位考官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接下來,張晨取得了驚人的收獲:美國哈佛大學、紐約大學法學院等5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和全額獎學金陸續送到張晨面前。他最終選擇了哈佛大學……
是奇跡還是謊言?“哈佛男孩”的頭銜越來越受關注之時。網上開始出現了強烈的質疑并逐漸蔓延到現實中來。
據張晨說,哈佛大學早在2006年12月26日就給他發來了電子郵件錄取通知,并給予每年近4.9萬美元的全額獎學金。兩個月后,張晨把考上哈佛的事告訴了同宿舍的幾個室友,后來同學告訴了老師,老師又反映給了學校。
2007年3月,學校接到了來自北京的兩份喜報。一下子,張晨考上哈佛的消息在當地引起了轟動。5月18日,連云港市一家地方報紙以《哈佛,我的哈佛!》為題,對張晨考取哈佛大學的經過作了詳細描述,當地電視臺也對張晨的事跡作了跟蹤報道。
6月11日,東海團縣委給張晨送來的7000元助學款;鄉、村領導也敲鑼打鼓趕到張晨家,贈送7000元在杭州打工的張晨父母早已趕了回來,在家擺了一天的流水席,大宴全村鄉親。6月24日,張晨受邀到南京某培訓中心,給上千名省城學生介紹了他的“進軍哈佛之路”。他講的一個個故事生動有趣,談吐相當自信、流暢,現場表現令人折服。該中心一位姓張的女教師激動之余,特地趕到商場,精心挑選了一臺在美國也能保修三年的手提電腦,贈送給張晨。6月26日,縣政府向白塔中學發來賀信,祝賀張晨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一時間,張晨簡直就像放了顆衛星,“一只襪子”申請哈佛的經歷也如同神話傳說一般被寫在母校的外墻上。
然而,就在張晨因為“哈佛男孩”的頭銜越來越受關注之時,網上開始出現了強烈的質疑聲并逐漸蔓延到現實中來。
首先有人站出來指出,教育部考試中心向白塔中學發來的兩份“喜報”漏洞百出。據東海縣教育局發布的一則信息稱:近日,教育部考試中心向白塔中學發來喜報,祝賀2007屆學生張晨在以優異的成績和突出的綜合素質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后,又在“教育部考試中心”和“國務院港澳學術交流辦公室”的推薦下,榮獲“白宮世界精英青年男子獎”榮譽稱號,彰顯了中國優秀青年的風采。香港《大公報》將對張晨同學進行跟蹤采訪和報道。
而南京一位教育專家指出,教育部考試中心沒有這個權力,也不會幫助該生申請任何獎項,因為這不是他們的職責范圍。另外,哈佛大學的錄取并不證明或自動延伸其他獎項,而且哈佛也沒有將“錄取信息”通知考試中心的義務。因此,這兩份喜報從何而來,讓人疑竇叢生。
面對質疑,白塔中學的侯校長說,他們確實在3月份收到從北京寄來的這兩份喜報,也曾打過電話給教育部考試中心求證,但是北京方面說他們并沒有寄過這樣的喜報。所以兩份喜報的事一直讓校方感到疑惑,其真實來源無法確認。但不難看出,學校方面雖然對“喜報”心存疑問,而這種朝臉上貼金的好事,學校最終“寧可信其有”。
于是,白塔中學的網站上發布了一則消息《張晨被美國哈佛大學錄取》,正文只有一句話:“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網站的消息:我校高三(12)班張晨同學已被哈佛大學錄取。”同時鏈接了一個“哈佛大學網站”的頁面。但南京一位從事國外留學工作多年的網友指出,這不是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網站的消息,而是每年數百萬學生公用的網站,只是表示考生本人同意把SAT成績送到哈佛,與考生被任何學校錄取毫無關系。這位網友還說:“如果張晨真的被哈佛錄取的話,他手上應該有可用的幾張王牌:錄取通知書、經濟資助安排、個人網頁賬戶、哈佛電子郵箱、課程及選修資料以及所在地的哈佛校友會的祝賀信等。”
那么,張晨手里到底有沒有這幾張“王牌”呢?當學校面臨外界質疑的壓力時,再三要求張晨提供證據以平息這些質疑,但張晨并沒有拿出上述任何一件東西。6月24日,張晨到南京某培訓中心作演講。南京一些媒體的記者聞訊前來采訪,并就外界的一些質疑向張晨求證。在整個采訪過程中,張晨談笑風生,但仍然沒有拿出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更沒有提供其它相關材料。
6月25日,相關記者電話聯系張晨,請他把哈佛錄取他的電子郵件通知書發過來。但張晨說,他目前在家里,不方便上網,所以沒法發郵件。接著他把話鋒一轉,說:“我的申請過程很難復制,而且容易造成爭論。被哈佛錄取對我來說僅僅是個開始,我的路還很遠很遠。”
6月28日,白塔中學向相關記者發了一份郵件,其中有幅照片翻拍的是張晨的錄取通知書。經過英語教學專家的仔細鑒別,發現這份錄取通知書存在低級的語法和拼寫錯誤。有關專家說,“通知書”里面出現拼寫錯誤,很不應該。
對此,校方表示,作為一所農村的三星級中學,他們也無法鑒別張晨是不是真的被哈佛大學錄取了。該校侯校長曾經在不同場合多次要求張晨當面打開哈佛的電子郵箱以及個人網頁的賬戶,但都被張晨以不能公開自己個人信息的理由拒絕。校方找張晨談過一次話,希望他拿不出錄取證據就不要再接受記者采訪,如果是假的應及時收手。但張晨始終堅稱,“王牌”在自己手上,不到最后一刻是不會公布天下的。按照張晨的說法,他會在去美國之后用哈佛的電郵地址給學校發郵件,到時候一切就真相大白了。也就是說,只有去了美國后,他才會亮出手里的“王牌”。
7月3日,應江蘇教育電視臺的邀請,張晨再次來到南京,補拍電視節目。次日,相關記者再次采訪張晨,并拿到了他提供的哈佛錄取通知書復印件。張晨說,頭一天他去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辦理簽證了。記者問辦成了嗎,他說辦成了,但要過幾天才能寄到他手里。
接著,在記者的見證下,張晨和美國安生文教交流基金會亞太區總裁張梧華教授進行了半個多小時的對話。事后,張教授對記者說:“這件事情有問題,80%不真實。”首先,張晨的英文水平一般,無論是中譯英還是英譯中,都不具備哈佛錄取學生應有的素質;第二,他提供的錄取通知書復印件可能是仿造品,里面有七八處拼寫錯誤,而且哈佛招生辦主任的簽名也不流暢,一看就是仿冒的,第三,張晨所說的曾參加劍橋大學考試的經歷與事實不符。中國大陸本土學生申請劍橋都要通過安生文教交流基金會,而且筆試也是在“安生”進行的,但“安生”查不到張晨的任何資料。此外,張晨所說的參加劍橋面試的時間、地點等都不對。
7月16日上午,張教授約見記者稱,經哈佛大學高級教育官員的鑒定,張晨提供的哈佛“錄取通知書”復印件系偽造的。別的拼寫錯誤不說,僅通知書中哈佛招辦主任的簽名就少了兩個字母。
當天下午,相關記者咨詢了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對方答復,電腦中沒有查到張晨前去申請辦理赴美簽證的記錄。記者隨即聯絡了張晨。他在電話中說不想回答任何問題,稍后他給記者發了兩則短信:“我不想再接受任何報道和猜測,我只是個平常的孩子。”“謝謝您的關心,就讓他們追究吧。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再關注我了,希望您以后也別關注此事了。”
事已至此,人們不禁要問,張晨的手里究竟有沒有一份真正的哈佛大學錄取通知書?是他沒有提供出來,還是他被美國的其他大學錄取了,卻稱是被哈佛錄取?要么,他根本就沒有被國外的大學錄取?
“教育急功近利,學生以考取名校為榮。這種社會虛榮心讓張晨成了犧牲品。”網友寫道“給張晨一個機會吧,畢竟他還是孩子。”
2007年7月20日晚,一直關注張晨事跡的南京一位女記者突然接到他的來電:“記者姐姐,我希望我們的對話是以姐弟身份來談,我考取哈佛是假的!”接著,張晨又給她發來短信:“我沒有被哈佛錄取,請貴報向大家解釋道歉。”
電話里,張晨的聲音顯得很低沉,“我說的所有申請過程都是真的,但結果是假的。”他說,自己確實是從高二下學期開始準備申請國外大學的。平時學英語的故事、在北京考托福睡露天的事全是真的。在他原先告訴大家的考試成績中,新托福考101分是真的,SATI是正好2000分,而不是所說的2001分,多講一分就是為了虛榮心。而SATⅡ所謂的三科滿分是假的,因為他根本沒有考。
此外,所謂考劍橋大學的過程也是假的,他只不過到南京參加了一個與劍橋有關的考試,而且沒有通過。張晨說,哈佛和斯坦福都是自己申請的學校。可申請了不少學校,一直都沒有回音,他急了,就在宿舍里告訴同學,自己被哈佛錄取了,誰知這消息很快傳到了老師和校領導那里。學校很快在當地電視臺做了流動的報喜字幕。為了圓謊,他就自己制作了兩份“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喜報,上面只有當地的收件郵戳。
張晨承認,那份哈佛錄取通知書是自己仿制的,因為時間倉促,有很多錯誤。不過,他還留了個懸念:“我手里有美國另一所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那份哈佛的通知書就是照著這份真的通知書仿制的。”
“那你能告訴我們,你究竟被哪所大學錄取了?”記者問張晨。“我不能再說了,再這樣下去恐怕要影響我的大學生涯了。”張晨說,當地公安部門已經在找他調查,他很害怕,沒想到事情鬧得這么大,聯想到自己接受了一萬多元錢及一臺電腦的捐贈,他的內心備受煎熬,他辜負了人們的善意,不知道自己要承擔什么責任。
更讓張晨內疚的是,原本以他為榮的家人知道事情的真相后都愣住了。姐姐和母親流下了悲憤的淚水,一個晚上都沒有和他說一句話,父親則蹲在門外一個勁兒地抽煙,嘆息……張晨的心里充滿了悔意。
真相披露之后,社會各界議論紛紛。安生文教交流基金會張教授一針見血說:“教育急功近利,學生以考取名校為榮,這種社會虛榮心讓這個孩子成了犧牲品。”張教授說,現在國外留學的真假信息混雜,加之環境的浮躁,導致了這次“造假”事件的發生。對張晨這樣的學生,他感到非常惋惜:“他把自己的優點用歪了。”
南京金陵中學徐蘋老師是一位中學生心理專家。她分析說,作為一個農村“留守少年”,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張晨承受著太多的孤獨,他盼望著被人們關注。在這樣的心態下,虛榮便是一味能夠滿足他的安慰劑。當初張晨告訴室友自己被哈佛錄取時,目的并不是要招搖過市或者是嘩眾取寵,也許僅僅是一句滿足虛榮心的玩笑。當人們執意要把張晨樹立成典型時,忽略了事件背后的真實性。張晨一定也沒有想到事情會發生戲劇性的變化,他無奈只得假戲真唱。
徐蘋說,不能把責任強加在張晨一個人身上,這個責任來自于社會的浮躁和虛榮。她同時也表示,不可否認張晨有性格的缺陷,他不能腳踏實地,攀比和浮躁心理一直纏繞著他。一旦謊言被拆穿,他跌得也很慘。徐蘋認為,應該請一位心理醫生對張晨進行心理干預。不要一味指責,把孩子逼到一個尷尬的絕境,而要給他一個安靜的空間,讓他卸下謊言的壓力,敞開心扉說出真話。過了人生這道坎,他才能真正長大。
南京某培訓中心的張老師曾捐贈張晨一臺手提電腦,她得知真相后說“幾千塊錢不是件大事,我更擔心他的一生——有時候一點小事就會毀了一個人的一生。我可以不追究他。”張老師希望張晨從此能夠吸取教訓,誠信做人。
鑒于當地公安部門已對張晨接受捐贈一事介入調查,張晨構不構成詐騙罪呢?南京圣典律師事務所嚴國亞律師認為,根據我國犯罪構成理論,張晨的行為并不觸犯《刑法》。捐獻是當事人主動向張晨做出的表示和行為,張晨并不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但是捐贈人可以通過民事法律途徑向張晨要求返回財物,張晨的行為事實上屬于一種不當得利,故應將財物返還給捐贈人。
網友“今日說法”寫道:給張晨一個機會吧,畢竟他還是孩子。平心而論,這個孩子還是有很多優點的,有闖勁、有創意、好學、善交往,只是虛榮心害了他。但愿他真的被另一所美國大學錄取,希望他吸取教訓,好好做人做事。
網友“常百姓”寫道:“年輕人犯了錯,上帝也會寬恕”。請給張晨一個寬容的微笑,幫這個孩子走出人生的低谷!
編輯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