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準備外出辦事,剛走出單位門口,好好的天氣是然下起了大雨。我很猶豫,回單位找同事借傘吧,他們都沒有帶傘,是下大雨且這件事情非當時辦好不可。只好到單位旁邊我暫住的賓館借傘。
到了賓館向總臺服務員借掛在門口被鎖起來的傘。服務員讓我交出房卡,遺憾的是房卡被我同住的同事帶走,一時趕不回來。我解釋說房卡不在身上的原因。她說:“那你交出證件,不然我怎么相信你?”我說:“和你下午換班的同事認識我,她可以證明啊。我沒有隨身帶證件的習慣。我保證一個小時后把傘還給你!”她很懷疑地打量我,緊接著問“如果你把傘帶走了,不還給我們,那我不就要個人賠了?我憑什么信任你啊?”我說“憑我的真誠人格和對你的信任”。她說:“你信任我,我還不敢信任你呢?”她冷冷的眼神和表情讓我的心比外面的雨還涼。
最終她拒絕了我借傘的請求,我望著那些被鎖在傘架上的傘,失望地冒雨走出賓館。
我們周圍總有好多把鎖,鎖孔里填滿了猜疑、冷漠,仇恨、邪惡等等。填充了猜疑就打不開信任;填充了冷漠,就打不開熱情:填充了仇恨就打不開友愛;填充了邪惡就打不開善良;填充了丑陋就打開美好……
面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被“鎖”住的傘,我們缺少的并不是那把能遮風擋雨的傘,而是一把信任的鑰匙,僅此而已。
編輯 朱小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