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寫這篇文章時,我的心情就像注了鉛一樣,沉到谷底。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16歲開始我就是當家人了,家里的錢都歸我管,而這是不得已的事。
初涉錢財
2000年7月,母親在一場車禍中去世。無意中聽到人們議論,這兄妹倆好可憐,將來得讓后媽管了。我和妹妹都很害怕有了后媽讀不成書,遂決定把家里的錢控制起來。后來,為了管好這些錢,我知道了什么是整存整取,什么是教育儲蓄,甚至還糊里糊涂地買過基金。
母親的去世讓我們浸泡在悲痛里,老爸經常黃昏時坐在門檻上抽煙,一言不發。也許,他早猜到事情的真相,對家里的錢從來不過問。我們怕把錢存在一家銀行不可靠,就把家里僅有的3萬元分為三份,分別存在小鎮上的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的儲蓄所里。我和妹妹一個人保管存折,另一個人知道密碼,存錢取錢要兩個人一起去。剛開始,銀行工作人員用懷疑的眼神打量我們,還反復查驗我的身份證。
我后來考上了妹妹所在中學的高中部,妹妹上初三。我們經常在一起商量怎么少花錢,怎么能掙點錢。學校門口賣早點的阿姨因為生意很好總是忙不過來,妹妹下了早自習,就去幫她賣早餐,每天能掙3塊錢。我心里卻高興不起來,甚至不敢到門口去買早餐,怕看到妹妹熟悉的身影。放假時,我也去打工。有一次到一家小型的電鍍廠打工,由于身體瘦,每天下班都是背一著床就睡死過去。到第7天,我洗澡時發現雙腿都起了小紅疙瘩,癢得可怕。工頭說那是化學藥水過敏,叫我如果受不了就不要逞強,出了什么事人家是不管的。我怕生病了得花錢,就不辭而別,工錢都不敢找老板要。
扣了利息稅,存在銀行里的錢幾乎沒變多,而物價卻悄悄在漲。看著錢越來越貶值,我們都很擔心生活沒著落。有一次我忍不住問銀行的阿姨,錢要怎么存才能變多些,她說那就買股票型基金或者存教育儲蓄。買股票型基金合同上說可能會虧損錢,但一般是不會虧的,至少可以保本;而教育儲蓄國家是不收稅的,收入就比平常的儲蓄高點,但辦理時要有學校的在讀證明。
我們商量后決定冒險買股票型基金。我跑到市里去開了一個賬戶,第一次聽到“申購”和“贖回”這樣的詞語。在合同書上簽字時,手一直在發抖,從這一刻,15000元從我銀行賬戶里被扣走。可沒幾天我老做夢,夢見錢不見了。抽空就去銀行查賬,見錢不在就很著急。阿姨說只有贖回后錢才能到你賬戶,我說那就贖回吧。所以,那段時問基本上是一個月贖回一次申購一次。幾個月過去了,我只掙到幾十元錢,還天天擔驚受怕。后來不知道為什么,我的錢一直在賬戶里,基金公司都不扣了,我認為是基金公司嫌我麻煩。我也對它煩了,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基金這個詞就再也沒有出現在我腦海里。
財識增長
今年校園里經常聽到同學談論基金和股票。我也抽時間上網了解,幾天下來,才發現自己的膚淺和偏見,心中的問號一個一個地拉直,我興奮無比。現在,我雖然想不起當初那只基金叫什么了,卻知道基金和基金公司是怎么回事了。原來我選擇的那家基金公司不是嫌我麻煩,可能當時那只基金停止了申購。
我錯在把基金當股票炒,在買進:賣出中把收益損失掉;錯在沒有分析基金特點和自身情況,沒有做到知己知彼;錯在意志不堅定,心態是投機套利而不是投資增值。
了解了各家基金公司的背景和實力,了解了各只基金的類型和特點,我又有點躍躍欲試。我把去年暑假里掙的2000元和大三時在一家美國公司里兼職掙的2000元拿出來“養基”。我到興業銀行開通了網上銀行,因為網上基金直銷的費率優惠。通過艱苦的比較和抉擇,最終,3000元投給廣發穩健增長,1000元大冒險,在目前股市高點投給了嘉實300指數型基金。我是這樣想的,前者是股票型基金中的穩健增長型,過去的收益不錯,如果市場開始震蕩,損失的風險比較低。后者則是我看好了中國的宏觀市場形勢,就算它在市場調整中有下跌,我也會持有不放。基金的好處就是短期的風險會在長期持有中化解掉。端正了長期投資的態度后,發現基金帶給我更多的是快樂和信心。
我又查看了很多財經新聞和基金論壇的貼子,對基金的了解進一步加深。現在選定了博時、廣發、嘉實和匯豐晉信4家基金公司長期關注。其中匯豐晉信是最年輕的,我相信它的生命力是無窮的,肯定會在市場中茁壯成長。我很喜歡匯豐晉信2016生命周期基金,準備等這輪行情過去了再找機會買進,然后長期持有。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生活的艱辛,在自己修養和學識的增長中漸漸淡化。父親為了培養我們兄妹上大學,至今不肯再婚,我心中一直感激和愛著他,雖然不說出口。我懂得付出才有回報,打理好財富,不管它是多是少,生活才會更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