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地處西歐中部,西臨北海,東臨德國,南與比利時接壤,與英國隔海相望。同時荷蘭還是萊茵河、馬斯河、瓦爾河等眾多國際河流的入海口,這樣就造就了鹿特丹、阿姆斯特丹等天然良港,擁有著這樣得天獨厚條件,使荷蘭的優勢尤為突出,成為不折不扣的歐洲之門。它的貿易地位早在幾百年前就凸顯出來了,那時人們稱荷蘭王國為“海上馬車夫”。現在,一體化的歐盟市場,使荷蘭的國際市場地位更加重要。如果想要進入歐洲做生意,那么荷蘭無疑是一個進入歐洲市場最好的跳板。
進軍歐洲,先“攻克”荷蘭這座橋頭堡
幾百年來,開放的荷蘭已經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國家,并成為歐洲貿易的樞紐。在歐洲,經由荷蘭進入的商品覆蓋了歐盟25個成員國超過4.8億的消費者。有人甚至說,進入了荷蘭,就等于打開了通向歐洲市場的大門。
荷蘭這個“金庫”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難以開啟,相反荷蘭向眾多中國投資者敞開了“掘金”的大門。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需要得到中國商務部的批準,而到荷蘭投資只需要通過省級商務主管部門的審批。這與其他國家投資程序有著明顯的不同,省去了諸多繁瑣的手續和對中國企業的限制,對中國的投資者方便之極。這就是荷蘭吸引中國投資者的優勢之一。
除此之外,荷蘭政府對于外來投資者一直持很積極的態度,當然也包括中國的投資者。荷蘭政府在北京設有大使館,在香港、上海和廣州都設立了總領事館。他們會有一整套的服務體系來幫助想要來荷蘭投資的中國商人。
商業環境是中國商人的首選之地
海牙的國際法庭,這是大家眾所周知的。其實是荷蘭人首先創造了現代國際法,其“自由貿易”作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從一開始便得到了世界各國的擁護和執行,并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基石。同時奠定了海牙的地位,使之成為法律的圣城。
世界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是由荷蘭人首創的。荷蘭創造并且不斷改良了資本市場,使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重要的金融大都會之一。
同時,荷蘭創造了一整套的十分完善的公司法律體系,除本土公司外,國外公司同樣受益。荷蘭給予外商無條件的國民待遇,吸引了全世界范圍內的公司跨國投資,當然,中國也是其中之一。這些公司在荷蘭建立自己的物流公司和全球控股公司。在物流速度以及便捷程度上,都使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益。這也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到荷蘭發展的原因。
自2007年1月1日起荷蘭實行的一般企業所得稅率為25.5%,低于25000歐元的利潤適用20%的稅率,25000~60000歐元之間的利潤適用23.5%。為鼓勵企業對于研發領域的投資,新稅法還規定了對于來自創新專利知識產權的收入只征10%的稅收。
作為高消費國家,荷蘭的商場、辦公樓年租金每平方米是200歐元左右;倉庫年租金每平方米為70歐元;住宅樓每一個單位(套房)月租金為850歐元左右。荷蘭的工作人員的月薪(稅前)約2500歐元左右,普通員工月薪(稅前)為2000歐元。
專為投資企業敞開的幾扇“大門”
首先是保稅。只要滿足稅務局的報表要求,荷蘭到處都可以成為商家的保稅倉庫,這一政策有利于做轉口貿易。可以在荷蘭設立增值性的物流中心。
中國出口歐盟的企業都知道,歐盟對于中國的產品反傾銷越來越嚴重,中國企業除了被動挨打,也可以選擇防守反擊,主動出擊。此時中國企業可以在荷蘭設立保稅性加工倉庫,進口零部件,出產成品,加上一系列其他的措施,例如貼牌、分銷等,改變成品的原產地,應對歐盟專門針對中國產品的種種法律法規。
除了保稅,其他的形式還有:免稅,直接進入本地市場的商品雖無保稅可言,但為方便進口商流動資金周轉,荷蘭稅務局通常批準進口商通關后免繳19%的增值稅的申請,這等于在補貼進口;抵稅,公司贏利需繳納公司所得稅。然而,一旦公司發生虧損,該年度的虧損額可向前抵稅三年,并可無限期的向后延長,充抵贏利年度的抵稅支出;參與豁免,在荷蘭開辦公司后,無論在世界任何地方再設立子(分)公司,該公司贏利后的分紅額雖然是荷蘭公司所得,但不需繳納公司所得稅;減稅,中國公司在荷蘭成立子(分)公司,其派遣到荷蘭的主要領導和業務骨干均可享受30%的減稅優惠待遇。
另外,合理的稅務和法律制度造就了荷蘭完善的商業環境。政府的公務人員辦事比較認真,沒有官僚作風。同樣在歐盟國家的公務員都有著相同的職業素質。但是荷蘭在吸引外資方面要比其他歐盟國家開放,比較認同外資。這一點對于中國企業,也是荷蘭不可忽視的優勢。
哪些中國商品最受歡迎
荷蘭Utrecht省省長V/D Ooste先生在第四屆中歐貿易熱點論壇上發表講演時說,“中國大多數商品在荷蘭市場上還是比較受歡迎的,電子產品包括冷氣機、電子工具、電熨斗、電須刨、電子廚房用品等。其他的產品,像紡織品、五金產品、文體用品、皮革制品等在荷蘭也同樣受大家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