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當日本的AKARA設計出的機器人玩具在市場上打了個啞炮時,美國的“孩之寶”從這個機器人身上發現了商機,1983年底新設計出的變形金剛出爐了,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孩之寶”最多一年的營業額為40多億美元,光是在中國玩具市場上就卷走了50億元人民幣。
近日,電影版的變形金剛正在全球掀起一股“變形金剛熱”,這部雄居美國電影票房榜首的影片在中國首映當日同樣創下2240萬的票房記錄。一時間,似乎在人人心目中自己都是“擎天柱”、“大黃蜂”,每個人都在心中高喊“汽車人,變身,出發!”與此同時,電影配套的玩具也出現熱賣狂潮。孩子們整天琢磨的是如何讓家長排著長隊去給自己買一個變形金剛玩具回來,成年人則想著無論如何也要買一個回來重溫下昨日的情懷。
沒看到報道之前,總以為電視臺或影院播放那些變形金剛動畫片一定收了外國人不少好處費,要不然他的玩具產品能賣的那么火?吃虧點也得撈個“白放”,現在才知道,電視片是花錢買的,等于我們出錢給外國人做廣告。用句北京土話來講,真有點冤大頭了。
你可能會說這點錢算什么,國家有的是外匯儲備,但是,再多的外匯儲備也是有限的,面對無限的國外優勢產業沖擊,最終會被無情吞噬。在這方面,落后國家是有過慘痛教訓的,有些發展中國家用資源和初級產品換來的一點有限外匯,大部分用來進口國外優質奢侈品和消費品,最終使本來就很落后的民族工業進一步萎縮,導致整個產業的消亡。
當然,我們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該不會出現上述情況,畢竟實力雄厚,尤其沒事兒就會拿自己的外匯儲備出來炫耀一下,但防患于未然畢竟不是壞事,更何況現在我們考慮的不僅僅是一部分外匯的流失,更多的是整個國內玩具產業的發展。在這方面,以前的“亞洲四小龍”給我們樹立了好榜樣。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已變為巨大的玩具消費市場。隨著這些國家的勞動力和勞動成本過高等問題的出現,玩具商們把目光轉向東亞、東南亞,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成為了重要的玩具生產基地。面對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高質量產品的挑戰,這些國家和地區在引進、消化外來技術的基礎上,生產出自己的優質產品,再打到國際市場上去。.
“變形金剛熱”的發生,對我國目前的玩具產業是一個警鐘。不要怪人家搶了你的飯碗,怨天尤人更換不來任何同情,該是反思的時候了。當下情形,“閉關鎖國”已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我們須要的是轉變。變形金剛的魔力在于變形,為什么我們不能在變形上做做文章,設計生產出當下兒童、成年人都喜歡的玩具呢?有人可能會說,我們的泥娃娃、小風車不是也很好嗎?這里不妨負責任地說一句:靠這些去“戰勝”變形金剛,那還不如拿雞蛋去碰石頭。雞蛋固然拿石頭沒辦法,但至少染你一身,而我們的布娃娃卻在變形金剛身上什么都留不下。
因此,“變形金剛熱”給我們的啟示在于,封閉的、陳舊的玩具生產和設計是無法和開放的、迅速更新的西方玩具相競爭的。我國的玩具產業,無論是在生產技術上,還是在經營思路和戰略構想上,都需要來一次“變形”。
玩具產業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我國很有發展潛力,但我們所強調的不應該只是生產成本低,更多地我們需要增加玩具業的技術含量,同時配以新的營銷模式,生產出吸引全球眼球的玩具來。因此,要振興,要發展,必須更新觀念,首先是上上下下要把玩具業當成一個大產業來發展,依靠技術進步,樹立經營理念,在激烈競爭的世界玩具市場殺出一條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