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2007年世界經濟的增長將會放緩,可還是會持續增長,這是不容爭辯的事實。但是在不同的行業里,利潤的增長前景卻不像經濟的增長前景那樣的樂觀,有很多以前增長速度快、利潤高的行業,在2007年正成為高風險的行業,也有以前不被看好的行業,正逐漸成為搶手貨。那么這些行業到底是哪些行業?危險程度到底有多高?
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放緩,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在下跌。這種逆轉趨勢會抑制不斷增長的生產成本,并有益于密集型行業(例如:鋼鐵、工程、汽車等)的企業利潤空間。另一方面, 各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亞洲,繼續保持其活躍的國內需求以及巨大的競爭優勢,非本地化經營無疑將投向這些有低生產成本優勢的增長市場。
針對經濟前景和各個行業在短期內的付款水平,可以根據一些行業的數據和經驗來分析各個行業在世界貿易中存在的風險。
這種評級反映了經濟前景與企業平均財務狀況,對特定行業的企業在短期商業交易中付款的影響。在以上這些行業中,相比2006年只有一個行業升級,而有四個行業降級,其余則保持不變。
電子元件被評為A。亞洲的評級從2006年的A+降至A
電子元器件產業已經結束了第三個增長強勁的年頭,而且將會引來第四個增長年,生產量的增長彌補了2006年價格下滑的損失。雖然與新產能啟動有關的產量效應會加強價格的下跌走勢,但是2007年的需求依然堅實。由此所產生的利潤空間壓力是導致該行業在亞洲降級的原因。
機械工程行業的評極為A-。該行業的評級保持未變
2007年全球經濟下滑只會給機械工程行業帶來輕微的影響。實際上,在工業化國家進行的投資將繼續受到企業財務勢力的驅動。在中國和印度的帶動下,新興國家動力十足的經濟體,將進一步拉動本來就已呈上升趨勢的需求。機械工程行業2007年企業的償付能力會繼續令人滿意。
在美國,公共工程和采礦設備,以及機械加工工具的銷售,在2007年繼續受居高的產能利用率,以及良好的公司財務驅動。受美元疲軟和新興國家需求強勁這些競爭優勢的推動,出口將呈現繁榮。
在西歐,由于國內市場感覺到了客戶業績不景氣的影響,2007年產量的增長會減緩。盡管歐元升值,但對新興國家的出口將繼續呈現繁榮景象。
信息和電信技術的評極為B+
2006年,在互聯網、移動產品、消費電子和服務需求高漲以及電話網投資好轉的支持下,全球信息和電信技術市場增長了大約6%。新興地區市場需求高漲,但實際集中于廉價產品。
電信設備評極為B+。由于移動通信產品制造商的利潤遇到強大的壓力,無論全球還是在亞洲,電信設備制造業的評級已從A-降至B+。
2006年全球的手機銷售量上升了25%,達到96000萬部。預計2007年將達到10億部。但是手機的銷售主要是在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火爆。另外,更為富裕的客戶所使用的日益精致的手機增長,有助于阻止平均價格的下降。但是,手機制造商必須致力于滿足新興市場,如遇到新技術挑戰,不能生存下來的話,手機制造商將處于困境。
最近的破產案就能說明這一點。以德國的BenQ為例,BenQ為中國臺灣的明基公司,2005年明基宣布收購德國西門子手機業務,組成明基西門子公司,2006年底明基宣布德國手機子公司將向當地法院申請無力清償保護。
電腦制造商以及分銷商,均面臨幾乎不能通過銷量的增長而彌補價格下跌的走勢。同時,交貨期限以及售前服務的競爭也很激烈。新興市場不斷增長的重要性及成熟市場里家庭對商業的需求,向該行業的業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結構性重組將繼續加快步伐,但解決不了該行業的財務困難。
建筑業的評級為B+
因為住宅房地產前景不太有利,會影響到大多數易受沖擊的企業的償付能力。因此,該行業的全球性評級已經從A-降至B+。
盡管過去數年,幾個工業化國家的房地產價格有了明顯的上漲,但是在2007年該行業的增長仍將以強烈的地區特異性為顯著特點。
在美國及幾個歐洲國家,經過數年的繁榮之后,預計房價和住房建設業會在2007年繼續下降,日本和德國在經過數年的低迷之后開始逐漸復蘇。在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里, 除日本的民用工程業之外,非住宅建筑以及民用工程將繼續良好的業績。在許多新興國家活躍的國內需求支持下,以及石油豐富的國家對建筑工程進行的大規模投資支持下,該行業將繼續享有繁榮。
在中國、新加坡、韓國的首爾,還包括海灣國家和俄羅斯以及阿爾及利亞,非住宅建筑以及民用工程正在強勁增長。
汽車工業的評級為B-
該行業的西歐評級已經從B降至B-。同時,美國汽車制造商繼續面臨著巨大的風險。
汽車工業在新興市場充滿活力,但是該行業主要出路的各個工業國家的需求則停滯增長。盡管其投入價格更為穩定,但毫無革新的模式,更為敏感的客戶,不斷上升的利率,以及經過數年高增長,導致美國和歐洲制造商的利潤空間將繼續趨緊。正是這個情況,使該行業的重新部署定位具有很強的誘惑力。零部件制造商面對其身陷困境的客戶,成為主要的犧牲品。另外,亞洲汽車制造商在豐田汽車公司的帶領下,將繼續受益于充滿活力的區域市場以極其清晰的競爭力優勢,進而即使在最成熟的市場里也能保持其繁榮。
在北美,2006年汽車銷售下降了2.3%,估計在2007年大約會下降6%。因為亞洲制造商,例如豐田汽車,占據優勢,北美制造商的市場份額將繼續被侵占55%。在西歐,2006年私人汽車銷售停滯不前,而且在2007年不可能好轉。即使這樣,歐洲汽車制造商的業績也因國而異,德國品牌比法國品牌的表現要好得多。
紡織業的評級為C,服裝業的評級為C-。該行業的評級保持未變
2006年,該行業受益于工業化國家較強的需求。家庭消費的輕微下滑便會削弱2007年的銷售增長。全球化性質的企業,成功控制了直到分銷的整個經營鏈條,已經表現出良好的業績。另一方面,小型企業,尤其是服裝制造商,面臨著來自新興國家的激烈競爭壓力,包括高附加值產品的競爭壓力。大量企業繼續重新配置定位以適應新形勢,重新對某些中國商品設置配額只能給其提供暫時的緩和。
在歐洲和美國,主要是面臨亞洲國家低成本勞動力的強大競爭力,紡織及服裝業仍然承受著巨大的風險。只有致力于高端產品并能把生產進行外包,或能管理設計運營其產品的企業,才能表現出良好的償付能力。
新興國家是目前大量全球服裝生產企業集中之地。當地企業自身反對激烈的競爭,但價格的壓力十分嚴峻。中國已證實了其領導地位與生產更高端的意向,并且中國企業已經通過香港、越南、印度尼西亞開辟出了新渠道。在印度,生產成本略高,因此其具有較高附加值的商品很具競爭力,包括服裝和家用亞麻布。另一方面,在孟加拉國的生產成本較低,而且批量生產極具競爭力。至于巴基斯坦,則極大地受益于美國和歐洲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