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并購是企業擴張的重要手段,然而并購的成功率卻不足50%,究其原因關鍵之一就是并購后的整合問題,尤其是跨國并購后的文化整合,歷來被視為跨文化并購的最大障礙,如何越過文化整合這道門檻成為很多企業不能克服的難題。本文從《孫子兵法》的思想出發,針對跨文化并購后的文化整合特點,提出了一些解決措施。
[關鍵詞] 并購 文化整合 孫子兵法
當前,很多企業熱衷于通過跨國并購來擴展自己的業務領域和經營范圍,這無疑是尋求企業更大發展的一種捷徑。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跨文化的企業并購“是一個戰場,而不是一個鋪滿了玫瑰的溫床”。選擇合適的并購目標并簽訂了有利的并購協議只是整個并購活動的一個開始,并購后戰略框架的制定、業務和文化的整合等這些后續的大量工作才直接決定著企業并購成功與否,而企業文化的整合又是跨文化并購后整合過程中最困難的任務。在對跨國公司的100位高層管理人員參與的上千個案例的研究結果顯示,企業并購的最大障礙來自于“文化和人”的方面,可以這樣說,文化的整合比技術和業務上的整合更難,因為它涉及到人的思想、行為模式和價值觀念的徹底改變,而這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但為了盡快渡過員工生產率降低和企業效益下降的過渡期,一定要快速的完成整合以保證并購的成功。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一種文化融合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并購能否成功。
《孫子兵法》享有“世界古代第一兵書”、“兵學圣典”之美譽,是我國璀璨文化遺產中的瑰寶,代表了我國古代軍事管理思想的最高成就,其豐富深邃的思想正引起中外人士的普遍關注,影響遠遠超出軍事管理領域。已有大量企業家將《孫子兵法》中的軍事謀略引入企業經營管理,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此,筆者應用《孫子兵法》的思想,對過去一系列跨文化整合的案例所帶給我們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進行了一些總結與概括,希望能對解決跨文化整合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知己知彼——了解潛在的差異和沖突
《孫子兵法·謀攻篇》指出:“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孫子兵法》的“知”歸結起來,就是搜集信息,“經之以五事”,指道、天、地、將、法五方面的情況;“核之以七計”,指“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大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孫子強調作戰中一定要從“五事”、“七計”多方面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而在并購前對文化差異仔細的審視與調查,可以大大地降低并購后整合的難度,進而提高并購的成功率。在并購的前期準備過程中,就應該讓并購后的整合團隊參與到準備過程中,并把文化差異當作前期調查的重要部分。
企業在并購中通常的做法是由一個團隊負責并購交易,而由另外一個團隊負責并購后的整合。這種做法會導致一個致命的缺陷,即在整合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包括文化差異)在并購的準備階段并未發現,以至于整合團隊措手不及、倉促應對,常常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不但會使整合的時間延長,更有可能導致整個并購的失敗。因此并購整合團隊的全過程介入,會加強對并購后整合工作的計劃性和針對性,有利于提高整合的成功率。
在進行并購前的調查時,傳統的做法主要關注對于公司財務狀況和業務狀況的調查,而忽視對文化差異的審視。這主要是緣于對文化差異的重要性缺乏認識造成的,很多高層管理者并未意識到文化差異對決定并購成功與否的重要作用。而并購的大量案例恰恰告訴我們,企業并購的最大障礙正是來自于文化差異。所以在并購開始階段我們就應該注重對文化差異的審視,做好前期文化差異的調查。不但要調查對方企業而“知彼”,更要注重對本企業文化的全面認識以求做到“知己”。通過調查,了解雙方的價值觀、主要規則和做法、共同接受的行為規范和主要領導的管理風格:一方面這樣可以找到企業之間的主要文化差異。通過分析主要文化差異,確定整合的可能性。如果兩個企業的文化無法融合,則應盡早停止并購活動;另一方面能夠發現對協同效應影響最大的關鍵因素,讓企業有所準備和有的放矢的應付文化差異引發的問題和沖突,做到有備而無患。
二、謀定而后動——好的計劃是成功整合的關鍵因素
“謀”是《孫子兵法》的精髓,“謀定而后動”、“謀攻廟算”、“上兵伐謀”都強調的是謀略和計劃的重要性。謀略和計劃在跨文化整合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真正的并購整合正是通過各種手段(也可以說是謀略和計劃)讓雙方員工接受并購,并能夠相互了解、相互包容,接受各自的差異,達到對未來共同的愿望,以實現并購雙方的共同目標。并購中,企業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實現跨文化整合的“謀定而后動”。
1.確立“整合愿景”
企業愿景通常是以企業的使命為出發點而確定的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企業希望達成的目標。企業沒有愿景,如同人沒有理想和追求一樣,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并購過程中,被并購企業的員工大多會感到企業和自身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加,恐懼、不安會影響員工的情緒和工作效率,而這會進一步加劇對并購整合的抵制。只有在新企業的發展愿景非常明確,并且通過宣傳與溝通讓員工接受和認可,才有助于企業的戰略逐步實施,減少阻力和抵制。因此企業要綜合評估和把握并購雙方總體的資源、競爭能力、優勢和劣勢、機遇和風險,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并購后企業發展的愿景。
2.選擇恰當的文化整合戰略
組織并購的過程是重新調整建立新的組織過程,任何組織都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系統內部有許多因素影響著組織內部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要改變和調整組織,首先要認識這些影響因素,并制定改變這些因素以實現組織目標的計劃。而文化的調整是實現新目標的關鍵,文化整合戰略的確定又是文化整合總體方向和手段確定的一個必要環節,運用什么樣的文化戰略對并購后的整合至關重要。
并購后的文化整合戰略有五種,分別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并購。(1)強勢整合。采用這種戰略時被并購企業不再保留自己的文化,而是完全接受并購方的文化。適用于被并購企業相對規模較小,企業歷史較短,尚未形成完成的企業文化體系的情況。(2)反向整合。這是一種以被并購方的文化影響并購方的戰略。當并購方在某些領域相對較弱,或者被并購方的企業文化對并購目標的實現更有利時,可采用反向整合戰略。(3)不整合。即雙方各自保留自己的文化。這適用于購并雙方不在同一行業,并購只是多元化戰略的一種手段的情況。(4)融合。這一戰略是通過整合雙方文化中的優點,相互融合。當并購雙方都是同行業中的佼佼者時,此戰略有助于形成優秀的新文化。(5)全面革新。并購后雙方的文化都不保留,而是建立一種全新的文化體系。
五種文化整合戰略分別適應不同的情況,企業要綜合分析雙方的文化特征以選擇最恰當的戰略,并制定出具體的落實措施。
三、令齊文武——思想和制度雙攻略
《孫子·行軍篇》中說:“故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謂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則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則民不服。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義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軍紀來統一步調,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就必定勝利。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的治軍思想,體現了孫子文武兼施、德威并重的治軍思想和治軍原則,強調的是既要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對部屬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同時要用制度控制的方法,嚴明紀律、嚴肅法度。跨文化整合中我們同樣也要做到“令其文武”,既要加強宣傳和教育,從思想上對員工進行文化滲透,也要注重制度的強化,通過制度約束和規范,形成一種特定的行為模式,進而改變員工的思維模式,強化對文化的接受和認同。
制度本身就是企業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而在并購初期員工對文化認知的缺乏使制度顯得尤其重要。由于對文化尚未了解和接受,所以其思維和行為模式也會和組織的總體目標偏離,此時合理的制度對于強化員工的思想和行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購開始時我們就應該為新企業制定完善的制度,但是我們不能一開始就力求完美,要注意適應過渡期這一特點。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制度的公平性和嚴肅性,要“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制度約束很重要,而思想上的改變才是文化整合的重中之重。《孫子·謀攻篇》中講道:取勝有五個條件,其中之一是“上下同欲者勝” ,意思是說,官兵同心,上下齊心協力,是奪取戰爭的勝利必要條件。并購后我們著手提煉出新的企業文化,但最重要的是讓員工接受新的價值和行為規范而做到“官兵同心”。要實現這個目標是不容易的,需要包括并購整合團隊在內的更多人的參與,一定要把少數人確立的價值觀體系推廣為多數人認同的強勢文化,即通過恰當的溝通手段對員工進行宣傳與教育,樹立起共同的價值觀體系。并購過程中,面對著變化和對未來的不確定,員工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疑問,如果溝通交流不得當,這種疑問就會轉變成焦慮和壓力,給并購蒙上一層陰影。所以一定要結合員工特點,選擇合適的時機,通過恰當的方式傳達合適的信息而做到“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也”。可以考慮采取一些手段如:通過小組會議、視頻播放、建立對話和互動的網上交流平臺或者一些其他的形式廣泛分享和討論企業的遠景和文化。
四、因變制勝——不要拘泥于理論和經驗
孫子強調“因利而制權”,“懸權而動”,即根據戰爭中條件的變化采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以制勝,即權變論。《九地篇》說:“大九之變,屈伸之利,不可不察也” 。《虛實篇》中有:“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
孫子的這些思想告訴我們,在并購時我們要認證分析并購雙方的文化差異,制定相關的戰略解決差異,實現并購目標。由于行業、環境、企業規模、成長戰略等許多因素共同影響著并購的效果,而這些因素的不斷變化造成企業并購后的文化整合策略措施也是千差萬別。我們不能照搬別人成功的經驗,也不能把以往自己成功的整合經驗一成不變的當作“圣經”,而應該結合企業并購類型、行業特點、戰略目標等因素,從如何有利于新組織實現遠景和創造價值的角度做出選擇,了解什么能力是實現遠景、創造價值的關鍵后,應詳細分析并購雙方實現新遠景的能力。已經具備的,整合中就應該保留和強化這些能力;對于不具備的,則應想辦法利用整合的機會建立這些能力,很多時候,變化中的環境往往是新能力建立的最佳時機。比如在知識密集型的行業中,人才是創造價和實現遠景的關鍵,所以文化整合就要考慮如何留住關鍵的人才,此時可以用緩慢過渡式的文化整合,不應采用完全融合的方式以避免造成人才流失;而這時也是吸引優秀人才的一個絕好時機,并購中企業處于一個“二次創業”的過程,這一過程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機會和挑戰,同時也為優秀人才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很多高知識、高技術的人才往往十分看重這一點,企業正可以利用這一機會提升人才的存量。
五、結語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積累了大量優秀的文化成果,《孫子兵法》正是高度濃縮和體現我們中華民族大智、大學的不朽之作,其思想和影響在今天已超出軍事領域,深入到政治、經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今天在加速推進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的進程中,作為身逢盛世的我國企業家和經營者,深入學習和研究《孫子兵法》,認證領悟其中關于現代企業經營藝術的方法可供借鑒的思想,有著至關重要的時代價值。而作為學者,我們不應該奉行“拿來主義”,不要認為只有西方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更不應該守著民族傳統文化這么巨大的寶藏卻視而不見,而應該深入的挖掘先賢們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繼承之、發揚之。
參考文獻:
[1]張巖貴:超優勢競爭戰略[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2]李桂榮:中國企業文化深層解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吳琪等:跨文化整合的差異化戰略[J].中國企業家,2005年第3-4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