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總結區域旅游合作概念研究的基礎上,給其做了科學界定。
[關鍵詞] 區域旅游 區域旅游合作 概念
世界經濟一體化、區域經濟集團化的趨勢促進了全球旅游市場進一步開放和融合,這一潮流又促進了旅游產業區域合作時代的到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旅游合作取得豐碩成果。目前,關于區域旅游合作的研究尚處于初步階段,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本文就區域旅游合作的基本問題——區域旅游合作的概念作點探索。
一、對區域旅游和區域旅游合作概念的不同界定
旅游學科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值得商榷,有待深入研究,其理論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現代旅游起源于國外,我國對現代旅游的研究,要晚些。我國旅游學術界于20世紀80年代起才開始有學者關注和研究旅游學的學科建設問題。對區域旅游和區域旅游合作這一概念的界定,國內學術界各自從自己的學科背景出發,提出了不同的觀點。涂人猛(1994)認為區域旅游是指特定空間存在的旅游活動及其經濟關系的總和,它是一種以區域作為相對獨立的單位,接待旅游者、組織安排旅游活動的經營服務方式。鄭榮富(1997)認為,區域旅游是依據旅游資源、交通、設施以及地理位置、行政區劃諸要素,以客源集中的中心城市或著名的旅游點為依托,以彼此相互協作的接待服務為基礎,形成較為完整的旅游區域。這種界定為以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中心景點為核心、向周邊擴散的核心-邊緣理論在區域旅游合作中的應用提供了依據。鄭耀星(1999)認為區域旅游是指跨行政區域的一些旅游地域空間關系密切的地方在一定空間范圍內的跨行政區的旅游。這一概念強調區域旅游合作的關鍵是跨行政區,并將區域旅游合作作為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來對待。薛瑩(2001)認為,區域旅游合作是指區域范圍內不同地區之間的旅游經濟主體,依據一定的協議章程或合同,將資源在地區之間重新配置、組合,以便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旅游經濟活動。它包括合作三要素:合作主體、合作對象、合作效益。這一界定比較切合我國區域旅游合作的實際和目標。秦學等(2002)認為:區域合作是指區域之間或區域內部不同地區之間的旅游經濟主體(包括政府、企事業單位、自然人),依據一定的目標、原則和制度,將旅游系統要素在地區之間進行重新配置、整合與優化,形成規模更大、結構更佳、品牌更高的旅游產品——市場體系,以便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旅游經濟行為。陳烈等(2002)認為區域旅游協同發展是從旅游的經營規律和特點出發,跨越行政區劃甚至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國家間的限制,充分發揮各地區旅游的優勢、特色,精心組織旅游線路和產品組合,共享客源市場,逐步形成相對發達的旅游區域。梁藝樺等(2004)認為,區域旅游合作是由不同行為主體和不同類型旅游產業要素(資源景觀、交通廊道、旅游商品、信息等)及區域性相互關系構成的有機體系。從這個意義上,可以給出區域旅游合作的系統學定義:區域旅游合作是具有區域性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各個旅游主體單元與在它們之間流動的各種旅游資源要素形成有機運行系統,并不斷促使系統“整合功能”日趨增強和發展的演化過程。薛瑩(2004)認為,區域旅游合作是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主體,依據一定的協議章程或合同,自愿進行的自利性與互利性相統一的旅游經濟活動。袁宇杰(2004)認為,廣義上,區域旅游合作是在大合作區域內,圍繞著旅游者的空間流動,合作各方采取各種措施促進資本、勞動力、物資和信息等生產要素的空間流動和優化配置,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最優。從上面可以看出,一些學者對“區域旅游”的界定實際上已包含了“合作”的內容。
二、區域旅游合作的概念
旅游本身不是為了經濟目的,但現代旅游活動又離不開經濟活動,必須以經濟活動為基礎。對區域旅游合作概念的界定要考慮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環境因素和體制因素。對區域旅游合作的稱謂各不相同,有稱旅游板塊、區域空間旅游合作、區域旅游協作,有稱旅游圈、旅游帶等的,用的多且廣泛的是“區域旅游合作”一詞。隨著實踐的發展,區域旅游合作概念的內涵越來越深刻,外延的范圍越來越大,有些區域旅游合作主體在地理空間上并沒多大聯系。在其他學者對區域旅游合作概念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總結我國區域旅游合作的實踐,可以下這樣的定義:區域旅游合作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市場等價交換原則約束下,為了完成某些重大的旅游發展計劃或為了謀取某種共同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區域或區際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經濟主體及其他相關部門,在自愿的基礎上平等參與,依投入大小分享利益、分擔風險。區域旅游合作既包括區域內地區與地區間的旅游合作,又包括區域間的旅游合作。區域內合作是基礎,區域間合作是區域內合作的擴展,沒有區域內合作就沒有區域間合作。
參考文獻:
[1]涂人猛:區域旅游理論研究[J].社會科學家,1994(5):83~88
[2]鄭榮富:促進區域旅游與合作 加速發展福建旅游業[J].旅游學刊,1997(5):19~21
[3]鄭耀星:區域旅游合作是旅游業持續發展的新路———制訂〈閩西南五市旅游合作發展規劃綱要〉的深層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2):29
[4]薛瑩:對區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幾個基本問題的認識[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2):26~29
[5]秦學陶希東:張家港旅游資源區域合作的對策[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2(6):60~62
[6]陳烈沈靜:環北部灣旅游圈協同發展的戰略目標與對策[J].熱帶地理,2002(4):345~349
[7]梁藝樺楊新軍馬曉龍:區域旅游合作演化與動因的系統學分析———兼論“西安咸陽旅游合作”[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4(3):105~108
[8]薛瑩:區域旅游合作:再一次審視與反思[N].中國旅游報,2004年5月28日,第8版
[9]袁宇杰:區域旅游合作的系統分析[N].中國旅游報,2004年9月22日,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