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由貿易區是對外開放的最高形式之一。本文就在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現實基礎、路徑選擇、類型選擇、選址方案等進行了探討,并就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應該注意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 連云港 自由貿易區 可行性
自由貿易區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實行“境內關外”管理的特殊區域,對外開放的最高級形式之一。連云港市是我國首批沿海14個開放城市之一,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在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不僅能加速連云港港口的發展,實現連云港市的經濟騰飛、帶動東隴海經濟帶的崛起,而且對推進我國東中西部的協調發展,完善我國區域發展的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就在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客席可行性做一些探討。
一、在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現實基礎
根據自由貿易區的性質和功能,自由貿易區的選址一般應考慮以下因素:一是要考慮交通區位因素。設立自由貿易區的主要目的是與國外開展自由貿易,便于貨物中轉和促進加工貿易等。因此,自由貿易區一般都設立在邊境地區或港口城市。二是要考慮經濟腹地和終端市場。具有廣闊經濟腹地,接近終端銷售市場,不僅能減少貨物的運輸費、保險費等商品流通費用,增加商品的競爭能力,更重要的是便于占領和開辟新的銷售市場,獲取高額利潤。三是要考慮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最終目的無非是要刺激本國經濟的發展。雖然世界上絕大多數自由貿易區都設立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同時,自由貿易區也是帶動該地區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世界上有為數不少的國家在經濟相對落后,但又有區位優勢的地區設立自由貿易區,以期能帶動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如日本在沖繩建立金融特區,在區內實行金融和貿易自由化,賦予稅收優惠和放寬產業準入等措施以期帶動整個沖繩地區的發展。
從交通區位因素上看,連云港市是我國主要的交通樞紐之一。從海運上看,近幾年,作為我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的連云港快速發展,2006年港口吞吐量突破7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30萬標箱。目前,港口正在加快建設,力爭在2008年實現港口吞吐量突破1億噸,集裝箱運量突破300萬標箱的目標,成為青島和上海之間的樞紐港。從河運上看,連接連云港港口與京杭大運河的灌河河港也正在建設之中。從鐵路運輸上看,自從1992年新亞歐大陸橋開通以來,連云港一直是這條新亞歐鐵路大通道的最主要出海口,承擔著陸橋過境運輸量的90%以上,2006年過橋集裝箱運輸量突破4萬3千標箱,鐵海聯運運輸量突破6萬標箱,實現了陸橋運輸的飛躍,鞏固了東橋頭堡的地位。目前,連接上海與煙臺,貫穿連云港的沿海鐵路正在籌建之中。從公路運輸上看,連霍、同三高速公路在連云港交匯,貫穿連云港的沿海高速公路業已開通。因此,連云港不僅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而且是我國集海運、河運、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于一體的一個主要運輸樞紐。
從經濟腹地和終端市場來看,根據地區間貨物交流,運輸線路的合理性來劃分,連云港的經濟腹地和終端市場包括以下幾個層次:一是以行政區劃為基點的蘇北地區;二是以港口輻射半徑的淮海經濟區;三是以港口主要服務對象為基點的隴海蘭新經濟帶,四是以東橋頭堡為基點,以陸橋為紐帶的日韓等國和中亞、直至西歐市場。陸橋東西兩端的東亞和西歐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規模龐大的終端市場;陸橋終端的中亞各國自蘇聯解體后,經過革新,經濟發展已步入快車道;我國境內的隴海蘭新經濟帶已經納入我國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在不遠的將來,將迎來經濟的崛起,并以其巨大的人口規模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無疑將成為巨大的經濟腹地和終端市場。連云港具有這樣廣闊的經濟腹地和巨大的終端市場是我國其他任何一個沿海城市所難以比擬的。
從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來看,連云港市所在的淮海經濟區或被稱為海州灣經濟圈,與其他沿海地區相比,經濟發展落后,已經成為我國沿海經濟發展的洼地。隴海蘭新鐵路沿線地區更是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我國政府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目的就是要實現我國中西部經濟的崛起。因此,在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盡快將連云港市建設成為區域性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商務中心和我國重要的臨海產業基地,使連云港市成為帶動海州灣經濟圈和隴海蘭新經濟帶經濟騰飛的一個重要發展極,以實現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在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路徑選擇
目前,在我國正在進行8家保稅區(上海外高橋、天津港、大連、青島黃島、張家港、寧波、廈門象嶼和深圳鹽田)向“區港一體化”轉型的試點,其中,大連和上海外高橋保稅區領先一步,正在進行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試點。但是,從國際上自由貿易區的發展歷程來看,從保稅區轉型到自由貿易區并非是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必由之路。目前在全世界有1000多個自由貿易區,單美國就有183個自由貿易區。這些自由貿易區不可能通過一種途徑,采用一種模式建立起來的。因此,雖然從保稅區轉型到自由貿易區具有很多有利因素,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保稅區的地方就不能建立自由貿易區。只要區位優勢明顯,對區域經濟乃至全國經濟帶動能力強,客觀條件具備,就應該可以建立自由貿易區。更進一步說,沒有保稅區的地方,走先申請保稅物流中心,然后再升級到保稅區,再由保稅區轉型到自由貿易區之路也就并非是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必經之路。因此,雖然在連云港市沒有保稅區,但是為了盡快實現連云港市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進而帶動海州灣經濟圈和隴海蘭新經濟帶的快速發展,國家必須打破常規,在連云港市這樣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區進行直接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試點。
三、在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類型選擇
從國際上看,自由貿易區的類型按照主體活動的經濟性質可分為貿易型自由貿易區、工貿結合型自由貿易區、科學園區型自由貿易區和綜合型自由貿易區四大類。從這次保稅區轉型的模式中可以看出,國家主要是想通過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采購和國際轉口貿易等功能,把我國沿海的幾個主要港口發展成國際樞紐港。但是,筆者認為我國的自由貿易區沒有必要只鐘情于某一種模式。我國的沿海港口條件各有優劣,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腹地差別很大。因此,應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發展模式和類型。再說,我國的沿海主要港口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都成為國際樞紐港。
在上述幾種類型的自由貿易區當中,綜合型自由貿易區除了具備貿易型的功能特點外,還發展出口加工業,并允許和鼓勵金融業、旅游業、交通電訊業和科教衛生事業獲得發展。綜合型自由貿易區由于其功能多樣化,能夠靈活適應經濟調整和變幻莫測的國際形勢,可以在各類自由貿易區彼此激烈競爭的情況下,不斷創新和發展。它還可以盡可能大地對毗鄰地區、甚至對全國的經濟發展產生廣泛影響,因而建立和發展綜合型自由貿易區往往被視為設區所在國或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舉措。連云港雖然是我國最早的沿海14個開放城市之一、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但經濟發展一直比較緩慢,被形容為我國沿海地區發展的洼地。連云港在港口總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轉口貿易和物流分撥等方面與沿海其他主要港口相比稍顯遜色,但以建立綜合型自由貿易區帶動連云港市臨港工業的發展是建設東隴海經濟帶,帶動隴海沿線經濟發展和填補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之間沿海發展洼地的最佳手段。因此,在連云港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初始目的不能以轉口貿易和物流分撥為主,而應以自由貿易區帶動加工制造業的發展,再以加工制造業帶動自由貿易區的發展為目標,進而服務和帶動隴海經濟帶的發展。連云港自由貿易區應具有聯運中心功能;保稅物流功能;普通倉儲或堆存功能;城市物流配送功能;臨港加工功能;綜合管理服務功能和綜合商貿功能等。
四、連云港自由貿易區的選址建議
根據連云港自由貿易區應該選擇綜合型自由貿易區的設想,連云港自由貿易區應該依托連云港市良好的交通區位優勢,港口的物流基礎設施及東部城區現有的商務服務設施,建設集國際運輸、倉儲、配運、分撥轉運、臨港交易、臨港加工及配套服務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區域。由于連云港港口的陸域狹窄,自由貿易區不能建在直接與現有的港口相連接的地方。目前,有2個比較理想的選擇方案。
一個選址方案是正在規劃中的中云臺山國際物流園區。該規劃區包括東輸港通道兩岸,燒香河兩岸及這兩條長廊的中間地域,東北起后云臺山,西南至大島山,總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遠期規劃可以延伸直連云開發區。該選址的優勢是不僅通過規劃中的云臺山第二遂道能與現有的港區(南岸港區)相聯系,而且能依托燒香河兩岸形成海河聯運區,依托連徐高速、242省道、沿海鐵路、東疏港通道的交會區形成公、鐵、海、河聯運。 該選址的劣勢是不能利用東部城區的現有的商務服務設施,自由貿易區的所有設施必須全部新建。
另一個選址方案是通過規劃中的北崮山遂道將正在建設中北岸港區(北大堤港區)與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涵蓋臨港產業區)、連云港出口加工區聯系起來,將北岸港區全部、東部城區的一部分、開發區的一部分,甚至將出口加工區的全部納入連云港自由貿易區。該方案的優勢是:一能利用東部城區的部分商務服務設施,如國際展覽中心、國際商務中心和商業銀行等;二是能充分利用開發區和出口加工區現有的開發條件,加速臨港產業的發展和積聚;三是由于北大堤與東西連島相連,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將連島開辟成國際旅游度假區,連接成為自由貿易區的一部分。該方案的劣勢是:一是北岸港區正在填海造岸當中,形成生產能力尚須時日。二是由于北岸港區全部是集裝箱碼頭,且目前與南岸碼頭不能直接聯系,因此,非集裝箱貨物難以進入自由貿易區,必須考慮非集裝箱貨物入區的解決方案。三是由于不與內河直接相連,無法形成公、鐵、海、河聯運。
無論選擇哪一種方案,自由貿易區都應設立在港口所在的東部城區。東部城區集港口、商務、展覽、旅游和臨港產業等優勢于一體,是連云港市的黃金區域和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核心區域。自由貿易區在建立之初,范圍可以小一點,隨著經驗的積累和自由貿易區的發展,連云港自由貿易區應該可以擴展至整個東部城區,使連云港自由貿易區成為一個面積廣闊、規模巨大、帶動力和輻射力強大的特殊區域。
五、在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當前應注意的問題
1.凝成共識,積極做好爭取工作
在連云港建立自由貿易區不是能不能建和要不要建的問題,而是在何時建和選擇何種類型的問題,對這一點全市上下必須達成高度共識。在此基礎上,在大力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應該積極爭取江蘇省政府的有力支持,按照 “共建共用”原則,積極爭取隴海蘭新鐵路沿線各省的支持,從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角度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以期中央將在連云港市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問題早日納入規劃之中。
2.應該將自由貿易區的規劃納入連云港市的整體規劃之中
目前,連云港市未來發展的總體規劃雖然完成,但是進一步詳細的規劃正在制定之中。因此,應該將連云港自由貿易區的選址規劃和將來發展的預留空間納入進一步的規劃之中,以便為自由貿易區的順利建立和未來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
3.做好爭建自由貿易區的組織保障工作
直接建立自由貿易區在我國還沒有先例,而且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運轉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因此,必須成立一個由政府官員和經濟、法律、物流、規劃、建設、海關、檢驗檢疫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專門機構,負責自由貿易區的爭取、研究和論證等工作,從而保證在連云港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工作在正確的軌道上快速推進。
參考文獻:
[1]古龍高:設立連云港自由港區的探討[J].海洋開發與管理,2005(2)
[2]孫紅燕:日照開展區港聯動的設想[J].水運工程,2006(3)
[3]古龍高吳有玉李苗:連云港沿海地區發展的思路和對策[J].決策參考,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