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綠色物流,就是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為目標,利用先進物流技術規劃和實施運輸、倉儲、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包裝等物流活動。
我國物流業的起步較晚,綠色物流還剛剛興起,與國際上先進技術國家在綠色物流的觀念上、政策上以及技術上均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1.觀念滯后。一方面,領導和政府的觀念仍未轉變,綠色物流的思想還沒確立。另一方面,經營者和消費者對域外物流綠色經營消費理念仍非常淡薄,綠色物流的思想幾乎為零。經營者展現給我們的是綠色產品、綠色標志、綠色營銷和綠色服務,消費者追求的是綠色消費、綠色享用和綠色保障,而其中的綠色通道——物流環節,誰也未有足夠的重視和關心。
2.政策缺乏前瞻性。綠色物流是當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因為如此,綠色物流的實施不僅是企業的事情,而且還必須從政府約束的角度,對現有的物流體制強化管理,構筑綠色物流建立與發展的框架,做好綠色物流的政策性建設。
3.基礎設施障礙。近幾年來,盡管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已有較大的改善,但與我國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綠色物流快速健康發展。
4.技術上的瓶頸。綠色物流的關鍵所在,不僅依賴物流綠色思想的建立,物流政策的制訂和遵循,更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而我們的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如我國的物流業還沒有什么規模,基本上是各自為政,沒有很好的規劃,存在物流行業內部的無序發展和無序競爭狀態,對環保造成很大的壓力;在機械化方面,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要求還有距離;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另外,在物流的自動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環節上,綠色物流更是無從談起。
5.復合型物流人才匱乏。隨著我國現代物流產業的蓬勃發展,對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加,物流人才的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現代綠色物流業發展的瓶頸,物流專業人才也被列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當前我國現有的物流從業人員整體素質還比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術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物流學歷教育與培訓認證工作滯后;物流師資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嚴重制約綠色物流的快速發展。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加快我國綠色物流的進程,必須:
1.轉變觀念,樹立全民參與意識。綠色物流管理是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業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著眼于長遠利益,這就要求企業領導與員工轉變觀念,樹立全員參與意識。全員參與還包括企業要運用綠色理念來指導規劃和改造產品結構,并切實制定“綠色計劃”,實施“綠色工程”,對生產第一線的員工,要培育“綠色消費”、“綠色產品”和珍愛人類生存環境的意識,使“環保、生態、綠色”的理念深入人心,樹立綠色物流全新運作理念。
2.加強立法工作。政府對綠色物流的調控應主要通過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來進行,圍繞市場建立健全一系列的綠色物流法規。政府要嚴格實施《環境保護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以及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條例等,并不斷完善有關環境法律法規,并制定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綠色生產、綠色經營,比如對公路運輸提價,鼓勵鐵路運輸,并構筑綠色物流發展的框架。
3.加快綠色物流公共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第一,要重視現有物流基礎設施的利用和改造,通過對其規模、布局、功能進行科學的整合,提高現有設施的使用效率,發揮現有設施的綜合效能。第二,要加強新建物流基礎設施的宏觀協調和功能整合。應從整體戰略的高度協調物流相關規劃,理順各種規劃的關系,使物流規劃、不同運輸方式的場站建設規劃、工業及商貿流通行業的倉儲設施規劃能夠有機銜接和配合,防止重復建設,避免土地資源的浪費。第三,要繼續擴大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加大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設施的建設力度。對基礎性、公益性設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對經營性設施應按照市場經濟規律,擴大投融資渠道,鼓勵企業經營。第四,要注重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4.促進物流信息系統發展和標準化體系建設。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是發展綠色物流的重要基礎,有助于提高物流資源的利用率和經濟性。首先,政府應引導企業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包括全面質量管理(TQM)、電子數據交換(EDI)、射頻技術(RF)、全球定位系統(GPS)、企業資源計劃(ERP)等技術,全面提高企業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應大力支持建設公共網絡信息平臺,加快構筑全國和區域性物流網絡,實現不同物流部門、物流企業的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信息互通,為物流信息交流的暢通和高效創造條件。針對我國當前物流標準化存在的問題和國際物流標準化的發展方向,政府應加強對物流標準化工作的重視,一方面要在物流術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運作模式與管理標準等方面做好基礎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強標準化的組織協調工作。在對各種與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全面梳理現行標準,對已經落后于物流發展需要的標準應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標準;對部分不符合實際需要的標準進行修訂完善;對尚缺的標準應抓緊制訂,以使各種相關的技術標準協調一致,與國際標準接軌。
5.加強對物流綠色化的研究和人才培養。綠色物流作為新生事物,對營運籌劃人員和各專業人才要求面廣,層次高,亟需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有針對性地培養,才能為綠色物流業輸送更多的合格的綠色物流人才。通過調動企業、大學以及科研機構相互合作的積極性,促進產學研的結合,使大學與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能轉化為指導實踐的基礎,提升企業物流從業人員的理論業務水平。也只有建立了系統的人才教育體系,現代物流才能在綠色的軌道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