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作者從東營市石油石化行業的現狀出發,站在東營市經濟發展的角度,對東營市的石油石化企業的發展前景進行展望,并從管理和技術上提出了具體的希望和要求。
[關鍵詞] 石化行業 產品結構 發展 對策
一、制定符合市情的產品質量升級步驟與戰略
我國雖然相繼實施新的汽油標準,但是與國際汽油標準存在一定的差距,油品質量不斷提高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隨著國內市場逐步與國際市場融合,國內和全球環保意識的提高,環保立法的推動,減少汽油尾氣造成的大氣污染已經成為各國面臨的一大問題,煉油業將始終面臨產品質量升級的沉重壓力。東營市的各煉油企業發展不平衡,與我國大城市相比,東營市汽車分布密度相對較低,在不影響汽車性能的情況下,不必對汽油中各項污染指標都一味苛求與國際先進水平靠齊;同樣柴油消費主要在城市、農村地區之間,污染影響較小,如果發動機性能穩定,其質量升級步驟,可以適度的放緩。作為東營市各企業一方面需要呼吁國家根據地區發展的情況制定不同級別的質量標準,另一方面要及早著手制定質量升級戰略,尤其是產品出口的煉油廠需要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出口產品的質量要符合國際標準,從而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能力。東營市煉油企業要堅持集中資金、重點改造的原則,提高大型骨干煉廠的產品質量,并以質量升級為契機,實施資源優化配置和發展調整戰略,關閉小型煉油廠。
二、進一步加強技術突破是推進我市煉油發展的重要措施
1.加氫裂化催化劑。在較低的壓力下,能夠有較高的裂化轉化率;在目前的轉化率下,氫分壓降低30%~40%或在同等壓力的轉化率下,空速提高一倍,將對煉油發展發揮重大作用。
2.含硫渣油加氫處理催化劑。對含硫原油加工最佳方案仍是對含硫渣油進行加氫處理,當前的問題是氫壓高、空速低、投資昂貴,應爭取把氫分壓降到100Kg/cm2左右,催化劑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未來大型的煉油廠都將改造成全氫型煉油廠,加氫處理催化劑的技術突破將影響這一轉變過程。
3.催化裂化催化劑。根據新的汽油標準要求,必須在2年之內解決汽油烯烴和硫含量指標的控制問題,然后在催化工藝設計和化學動力學理論突破的基礎上研制出高性能的催化劑。
4.異構化催化劑
通過石腦油異構化生產高質量汽油組分,將是下世紀提高煉油質量的重要途徑。MTBE、烷基化等工藝主要受資源的嚴重制約,只有沙特等少數具有豐富輕烴資源的地區具備發展前景。重整工藝的不利因素是難以降低芳烴含量,而催化汽油降低烯烴等含量可能要以減少辛烷值或降低產率為代價,異構化以資源豐富,產品質量較高為特點成為最佳選擇。
三、煉油廠建設的模式需要更新觀念
跨國公司煉油廠的運營與發展模式很顯然將會產生直接影響,下世紀我國煉油業的經營和發展將進入管理高度集權的現代管理階段,以資源的開發、配置、加工、銷售到改擴建,將完全由集團公司總部協調進行,因此我市的煉廠的改造與建設模式要適應發展環境的變化,就必須站在總體角度以全新的觀念進行設計模式的調整:
1.突出重點建設大型煉油基地。各煉廠均衡發展的模式必須打破,必須嚴格遵循總體效益最大、優化互補的原則,統籌規劃煉廠改擴建工程。根據原油配置、原油性質、油品市場結構與質量要求、各地化工原料需求等多種目標,確立大型加工基地的改擴建方案,產品方案特別要強調化工原料的生產,在我市建設幾個大型的煉油基地。
2.加工裝置規摸大型化建設要加速。煉廠總能力不是經濟規模的標志,真正影響規模效益的是單套裝置能力大型化,現在裝置能力達到300萬t/a左右的煉油廠僅是多個小規模加工系列的組合,要想真正建成具有國內水準的煉油廠,就必須大型化裝置及建設,關閉標準規模以下的裝置,并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調整標準,從而降低煉油總體加工費用及提高總體競爭力。
3.煉廠改擴建也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市幾家較大型煉油廠發展都在套用一個模式,常常是常堿壓、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焦化、溶劑脫瀝青,減粘裂化、MTBE、烷基化等各種加工手段,似乎是越全越好,卻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而真正裝置的開工率很低,因為綜合配套能力不夠,造成煉廠加工費用居高不下。因此,應慎重進行新的擴能改造建設,對確需改造擴能的煉油廠要進行特色模式設計,從而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4.積極尋求合資合作建設模式。目前,煉油加工處于原油與油品價格的狹小空間內,對于現有我市煉油擴能或興建煉廠都具有較大的效益。尋求外方合作可以分攤風險,特別是尋求產油國石油公司的合作非常重要,可以增強資源供應的安全性,保證煉油業務的穩定發展。
四、瞄準國內外市場,發展優勢拳頭產品
隨著世界石油化工業格局的改變,我市要積極鼓勵每個企業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生產出自己的拳頭產品,頂替進口。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市場一體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擴大,國內石化市場日益成為國際市場的一部分。我市各企業面臨來自國外石化公司在資金、資源、產品價格、品種、成本、質量、服務、工藝、技術、投資等全方位的競爭。
目前,國內潤滑油的25%、塑料的53%、橡膠的44%,化纖和化纖原料的52%,已經被進口產品所占領。因此增強我國石化市場,我們必須提高產品質量,增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頂替進口,擴大油品的終端銷售,盡快搶占市場,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力度,奪回失去的市場分額。同時,我市各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時,應避免出現一個品種、一個牌號的新產品多家企業一起開法、生產的現象,以防自己的企業之間發生競爭。要充分發揮自己本身的優勢,形成自己的品牌產品,頂替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