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對生鮮冷凍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零售商為了提高其銷售水平,對城市冷鏈物流配送商的要求也愈來愈高,通常會對配送時間和配送質量提出限制性的要求。本文從配送的角度分析了冷鏈物流的特性,以及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現狀,并對冷鏈物流的配送問題進行了相關的探討。
[關鍵詞] 冷鏈物流 冷凍食品 配送
隨著現代就業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的就業壓力和工作壓力逐漸加大,整個社會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因此,在人們的日常家庭生活中,需要儲存適量的熟食(或速凍)物品用來節省用餐時間,以適應節奏的變化。這也使得社會商品流通過程中的食品加工、冷凍、冷藏食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從而使速凍食品業成為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的要求也上了一個新臺階,不但要求產品新鮮、配送快速及時,還呈現出多品種、少數量的需求特征。目前,我國已經認識到冷鏈物流系統建設的重要性,于1998年將低溫運輸技術與設備的開發列為“九五”國家科技攻關的重要課題之一。此外,上海冷藏庫協會正和上海市委一起制定上海的冷鏈物流標準,這些都表明我國越來越注重對冷鏈物流的規劃與研究。盡管如此,國內冷鏈物流的研究側重于技術、設備、工藝等,而對管理系統研究極少。尤其是將冷鏈與物流供應鏈結合,研究整個物流體系的設計規劃,國內理論界尚未有該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且,在實踐中,很多企業鑒于冷鏈食品發展的商機迫切需要建立或優化冷鏈物流體系,在整個冷鏈物流體系中,配送作為一個重要環節,針對其配送路徑問題展開的冷鏈物流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
一、冷鏈物流的內涵
1.冷鏈物流的定義。冷鏈物流是指為實現顧客需求,連接供應主體與需求主體之間,克服溫度、空間和時間阻礙的一種快速和有效的低溫商品流動和服務的經營活動過程。冷鏈物流是低溫食品供應鏈和超低溫水產品供應鏈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把冷凍、物流和信息技術融為一體,把冷鏈物流配送、倉儲理貨、分裝與加工和車輛調度各功能環節,按照第三方物流或第四方物流服務的需求,客戶物流系統和物流網絡發展規劃的需求,實現客戶集成冷鏈物流服務的物流市場需求資源信息量的最大化。
2.冷鏈物流的適應范圍。目前冷鏈物流適用的食品范圍包括:初級農產品:蔬菜、水果;肉、禽、蛋;水產品;花卉產品。加工食品:速凍食品;禽、肉、水產等包裝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藥品。食品冷鏈(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從產地收購或捕撈之后,在產品加工、貯藏、運輸、分銷、零售、直到轉入到消費者手中,其各個環節始終處于產品所必需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應鏈系統。
二、我國冷鏈物流發展現狀
1.我國易腐冷藏貨物的生產和運輸快速發展。據統計,我國2004年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奶類的年均增長率分別達約11%、25.8%、12%、24%和7.8%,2004年各類易腐食品的產量總和達近7億多噸;城鎮居民的食品消費支出中,生鮮產品的消費已占51% ,全國年易腐類食品消費量約2.4億噸。其中主要以凍結狀態進行運輸的肉類食品生產與運輸產量以11%的速度迅速增長;主要以新鮮狀態進行運輸的水果產量以年均40.5%的速度在快速增長,導致水果的運量也以較快的速度同步增長;同樣主要以新鮮狀態進行運輸的蔬菜量以12%的速度增長(其中蔬菜運量增長較快的有海南、四川、云南等省區);隨著海洋、湖泊水產品的養殖面積和產量的不斷提高,以凍結和新鮮狀態進行跨區、跨境運輸的水產品也在大大提高。
2.冷藏、冷凍產品市場容量進一步擴大
(1)大型商場、連鎖超市、便利店等新型商業零售業態的持續發展,使得生鮮、冷凍食品區在各賣場所占面積的比重不斷增加。商家把生鮮、冷凍產品作為其重要的拳頭經營項目,不斷加大采購和銷售力度,從而擴大了冷藏、冷凍產品的市場容量。
(2)隨著人們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人們逐漸傾向通過節省“廚房時間”來增加自己的學習、工作或休息時間,使得冷凍、冷藏產品的購買不斷增加。
(3)知識消費的興起及消費理念的更新,人們對冷藏、冷凍產品的認知度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年輕消費者在顧客群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擴大,他們大多不愿將太多的時間花在廚房里,這對冷藏、冷凍消費市場的擴大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
(4)市場的激烈競爭促使冷藏、冷凍產品加工企業不得不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無論是在產品的形態還是在包裝上都竭力于吸引顧客,使更多的消費者傾向于冷藏、冷凍產品的消費。
由此可見,各種新鮮和冷凍食品的大量需求,一方面拉動了我國生鮮和冷凍食品加工業的快速成長,另一方面也使我國的物流配送業面臨著新的挑戰。
三、冷鏈物流的配送特性
冷鏈物流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達到以較低成本滿足較高服務水平、進而促進銷售的目的,需要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高度協調、通暢的信息流通、高效的運作、資源的優化管理等。在冷鏈物流的過程中,配送是冷鏈物流中一個及其重要的環節,易腐物品從生產者到最終消費者的過程中,有80%以上的時間是在配送運輸上。因此從配送的角度研究冷鏈物流的特性,為配送商如何合理安排車輛調度,縮短貨物的在途時間,從而減少物流成本和貨損成本,具有重要的意義。
針對不同產品的特性進行合理配送在冷鏈物流供應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從配送角度而言,與常溫物流比較而言,冷鏈物流具有以下特征:
1.冷鏈物流配送貨物的易腐性。冷鏈物流配送的貨物通常是生鮮產品,屬于易腐(Perishable)性食品,在運送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會使貨物品質逐漸下降。生鮮食品在運送時保存環境的溫度越低,品質越能保持長久。生鮮產品品質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過程中,“溫度”是影響其品質最重要的因素。儲藏生鮮食品依儲藏環境的溫度而定,溫度越低,則能保持品質不變的時間越長。而冷凍食品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中,經過工廠制造加工、冷藏、輸送,到銷售點的冷藏,各階段的冷藏溫度皆不相同。如果能將食品品質可能維持的時間與冷藏溫度的關系進行量化,實際運作過程中將會相當便利。
2.冷鏈物流配送貨物的時效性。生鮮產品的生命周期短。易腐性產品在運送過程中由于運送時間的長短,而造成產品的品質下降,人們在購買時從表面上無法區別。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生命周期較短的生鮮產品,如果運送時間的增加,雖然品質不至于達到不可食用的地步,但是人們在購買過程中,此類產品被銷售出去的機率會降低,銷售量會減少,從而造成損失。這部分雖然是銷售商的損失,但是因為運送時間的延誤而造成銷售上的損失,理應由物流配送商承擔。因此生鮮產品銷售商為了達到較高的服務水準,在貨物到達銷售端時,往往會有時間窗(Time Windows)的限制,限制運送者必須在事先約定的時段內送達。因此事先規劃配送路線,考慮時間窗的限制,不僅可降低運輸企業的營運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銷售商的服務水準,滿足顧客的需求。
3.冷鏈物流配送裝備要求的特殊性。一天之中氣溫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在不同氣溫下為維持產品在適宜的低溫,冷藏運輸車的油耗會隨著溫度的上升而增加,這就使得冷鏈物流配送商在配送時必須額外考慮氣溫的變化。
4.冷鏈物流配送存在的問題。就目前我國生鮮和冷凍食品行業的物流狀況,特別是冷鏈物流的狀況而言,存在著諸多堪憂之處。我國是果蔬生產大國,但由于保鮮加工產業落后,儲藏方式和消費方式原始,我國每年約有8000萬噸、總價值近800億元人民幣的果蔬腐爛,高居世界榜首。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的腐爛主要集中在采摘、運輸、貯存等物流環節上,其損失率高達25%~30%左右。一個很重要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國的食品冷藏運輸裝備、技術和管理水平還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和物流發展的需求,其主要表現為:
(1)冷鮮食品的裝船、裝車大多是在露天而不是按照國際食品標準在冷庫和保溫場所操作,致使冷鮮食品在運送過程中的損耗很大。
(2)物流鏈各個環節信息阻塞,缺乏透明和暢通機制,環節脫鉤造成食品在運輸途中發生無謂滯留,貨損風險增多。
(3)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食品冷鏈運送體系。對整體冷鏈運送體系而言,無論是從中國經濟發展的消費內需和外貿來著,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顯。目前大約90%肉類、80%水產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還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銷。冷凍食品產銷冷鏈情況稍好,但由于部分產品流入集貿市場拆零散賣,冷鏈存在中斷現象,冷鏈物流發展的滯后性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食品產業的經濟效益和進一步發展。
從各種情況來看,中國目前的冷鏈設施和冷鏈物流裝備不足,原有設施設備陳舊,發展和分布不均衡,無法為生鮮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由此產生兩個直接后果,一是生鮮易腐食品特別是初級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造成大量損耗,使整個易腐物品成本占到的物流總成本的70%,而按照國際標準,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過其總成本的50%。二是由于運輸過程中,由于食品腐壞而造成品質下降,使人們食用的冷凍食品在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隱患。上述問題的解決,迫切需要我們不斷改進運輸裝備,同時在技術方面,要合理安排車輛調度,縮短易腐物品的在途時間,減少商品的腐壞成本,從而減少物流成本。
參考文獻:
[1]李靜:上海冷鏈物流標準07年出臺.市場周刊-新物流,2006,9:31
[2]吳稼樂陳堅朱富強:低溫物流基本構架和關鍵技術的探討.制冷,2004,6.(23)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