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了第18號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18號—所得稅》,規定所得稅會計處理方法只能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實現了所得稅會計處理的重大突破。會計和稅收是經濟領域中的相關聯的兩個重要分支,它們相互影響,但差異也十分明顯。
一、會計與所得稅的相互影響
1.所得稅借助于會計才得以推行和成熟
會計對稅收的影響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在我國,周朝時的會計就用來反映政府的稅收收入、政府的預算執行情況與分析政府預算的編制質量。在英國,最古老的會計記錄也是封建社會稅務法庭編制的“總稅冊”。會計對現代所得稅的影響是在工業社會產生之后。現代所得稅的產生有賴于工商企業的繁榮、文化的普及、大量的資本積累等,但另一個不可少的條件是,會計必須能夠確認、計量和記錄涉稅經濟事項,以便正確地計算所得稅。美國、英國等國家的所得稅之所以比較成熟和完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們有比較完整的會計準則體系,并且能夠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修訂和制定新的會計準則,財務會計及其報告比較規范,所得稅會計比較成熟。
2.會計借助于所得稅才更顯重要和規范
所得稅法對會計的影響也是多方面、顯而易見、持續至今的。在會計的各種環境因素中,對會計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各種稅收法規了。從企業的籌建伊始至企業破產清算為止,均不能擺脫稅收的影響,其中以所得稅法最甚。美國于1913年的稅法規定,納稅所得的確定必須以會計記錄為基礎確立納稅原則,并強調“根據采用的標準會計方法,一般都能明確的反映所得收入,所得收入的確認應根據記賬時通用的會計方法。”由于所得稅法的強制性及其與會計的緊密聯系,使會計為社會、為民眾所重視。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1979年7月發布了《國際會計準則12號-所得稅會計》,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都先后頒布、修訂所得稅或與所得稅有關的會計準則,對財務會計、所得稅會計進行規范,目的都是為了使會計提供的計稅資料符合各國稅法的要求,同時又要使財務會計報告更規范地服務于投資人。
3.正確處理會計與所得稅的關系,使各自不斷發展和完善
在會計與所得稅的相互影響中,兩者通過相互借鑒促進了各自的發展,但也不能不正視,由于稅收是國家政治權力的體現,稅收往往采用實用主義的原則。一般來說,稅收處于強勢,會計處于弱勢。正是因為稅法對財務會計的干預呈現的強勢和不可更改性,使財務會計方法缺乏彈性,會計原則顯示異化取向,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要想保持自己獨立的概念框架,必須有自己的對策,那就是制定自己的規范標準,有意識地擺脫盲目追隨稅法的做法,努力建立統一的會計理論、方法體系去解決稅收對會計提出的新問題;會計還應有意識地利用稅法的重大影響,把合理的會計概念、原則、方法借助稅法去推廣,以加快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建設。同時,稅務當局也應積極支付會計界廢除不合理的會計方法,推廣合理的會計方法,有效地實現會計目標。
二、會計與所得稅的差異
1.目的不同
會計核算目的是為了真實、完整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以及財務狀況變動的全貌,為投資者、債權人、企業管理者,以及其他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稅法則是以課稅為目的,根據經濟合理、公平稅負、促進競爭的原則,依據有關的稅收法規,確定一定時期內納稅人應交納的稅額,從所得稅的角度考慮,主要確定企業的應稅所得,以對企業的經營所得進行征稅。
2.規范的內容不同
會計與稅法分別遵循不同的規則,規范著不同的對象。會計在于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 真實、完整地提供會計信息, 以滿足有關各方面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稅法規范了國家稅務機關征稅行為和納稅人的納稅行為, 解決的是社會財富如何在國家與納稅人之間進行分配, 具有強制性和無償性。
3.核算原則的不同
會計原則與稅收法規基本準則是企業進行會計核算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和總體要求。會計準則規定了會計核算信息質量要求,具體包括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而稅法的原則主要包括權責發生制、配比、相關性、合理性原則等。
(1)權責發生制原則。會計準則和稅法在權責發生制的應用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會計核算的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負擔的費用,都應作為當期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于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到或支付,也不應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稅法中也有此要求,但是,為保證財政收入的均衡性和防止避稅,稅法也可能背離權責發生制,更偏向于收付實現制,如根據開票情況確認收入。
(2)謹慎性原則。會計對謹慎性原則的解釋是在面臨不確定性因素時, 既不高估資產或收益, 也不低估負債或損失; 稅法對謹慎性原則的理解著重強調防止稅收收入的流失, 更多地從反避稅的角度出發。。
(3)重要性原則。會計的重要性原則指的是在選擇會計方法和程序時, 要考慮經濟業務本身的性質和規模, 根據特定的經濟業務對經濟決策影響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會計方法和程序; 而稅法不承認重要性原則, 只要是應納稅收入或不得扣除項目, 無論金額大小均需按規定計算所得。
(4)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會計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 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會計和所得稅兩者是密切相關聯的。兩者之間應互相借鑒、互相學習,各自不斷發展、完善自己,形成一種良性互動關系,達到雙贏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