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的熱點話題之一, 本文對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 經濟全球化 產生的原因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其中有兩大熱點:一是知識經濟,又稱信息經濟、新經濟;二是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可以說是當代世界經濟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關系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決策和普通公民的切身利益,其影響已日益為國際社會所廣泛關注。因此,對經濟全球化產生的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就顯得十分必要。
一、經濟全球化是經濟活動跨越國界運作和發展的客觀結果
經濟資源愈益跨越國界在全球范圍內自由、全面、大量、結合地流動和配置,使得世界各國經濟愈益相互開放和融合,各國經濟的增長與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愈益相互影響、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經濟全球化,實質上也就是經濟國際化、一體化的高層次體現。它一是體現在經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的自由化,生產經營的自由化,商品貿易的自由化,從而導致了關稅率的下降,以及國家民族界限的弱化;二是體現在經濟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動的全方位、多領域的擴張。從資源配置到跨國生產,從商品輸出到勞務輸出,從貨幣市場到技術市場,各方面諸領域流動速度加快,規模急增,呈全面膨脹之勢;三是體現在世界各國經濟的緊密聯結、相互影響。遍及全球的各種資源的流動方式與領域的擴延,成為把各國聯結為一體的經濟紐帶,既促成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開放、相互融合的大勢,又造就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相互依存愈益加強的狀況,還生成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等互動、連體的局面。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代進程中,隨著經濟資源跨國流動的經濟自由化的逐步實現,工業品的加權平均關稅水平,發達國家降至3%,發展中國家也只有14%;隨著經濟資源跨國流動的全面膨脹,跨國投資、跨國生產、國際貿易、外匯市場、專利、技術的國際轉讓,都有了迅猛的發展。這既可以是發展的機遇與契機,也可能是危機與災難的波及與蔓延。然而,這是經濟活動自身發展的必然過程,正是由于經濟活動中資源自由、全面的跨國流動,才有了世界各國經濟的聯姻,也才有了經濟全球化及其不斷發展。而且,它已是一種客觀現實,一種經濟活動的客觀的社會發展趨勢,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和深化對它的認識。
二、經濟全球化是經濟發展的市場化取向及其擴展的自然和必然過程
經濟全球化實際上是市場經濟的全球化,其生成和發展受經濟發展的市場化取向、市場機制的力量、市場經濟規律的作用決定和支配。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敏銳地揭示了市場經濟與全球化聯系的必然性:“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業的建立已經成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悠關的問題;這些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 由此可見,經濟全球化的革命性發展趨勢,其主要的推動力就是市場經濟。如果說,商品、交換、市場是經濟活動發展的必然,那么隨著市場關系的擴張和資本的積累,也就必然地、內在地要求在全球范圍內拓展其發展空間。
經濟全球化是以市場經濟體制的全球化為基礎的,沒有市場經濟體制的全球化,也就沒有生產要素國際間的自由流動,也就談不上真正意義的經濟全球化。西方發達國家實行市場經濟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二戰后相繼取得民族獨立的發展中國家也大都選擇了市場經濟體制。但是大多數學者都認為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也只是上世紀末的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已成為不同制度和不同層次國家的共同體制,真正形成了世界性的無所不包的統一的世界市場,從而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制度性基礎。
三、微觀經濟主體的趨利動機是促使經濟全球化的基本動因
商品與要素價格在全球不同地區的差異,被人們稱之為“區位優勢”。區位優勢的客觀存在,為企業在全球范疇內的“套利”活動提供了空間。于是,便有了對外投資、技術轉讓, 以及企業生產過程的分解與全球配置。在這種微觀主體世界范圍內的套利活動中,跨國公司逐漸扮演了主角。這是因為跨國公司本身具有“所有權優勢”和“內部化優勢”。所有權優勢,使跨國公司可以憑借其獨有的知識產權、技術訣竅、管理戰略以及資金實力,一方面,利用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的生產要素,將產品銷售到價格更高的市場上進行套利;另一方面,將巨額剩余資本轉向資本稀缺、投資回報率高的發展中國家進行資本套利。而內部化優勢,又使得跨國公司能夠將生產和銷售活動按照最有利的區位優勢配置于世界各地,并將每一個分支機構及其所聯系的企業在職能專門化的情況下,組成一個一體化的網絡,通過在世界各地的生產、銷售等活動而服務于母公司的發展戰略。這樣做的結果是,國際范圍的分工與協作實際上變成了跨國公司內部的分工與協作。當跨國公司利用優勢而大舉進行全球性套利活動的時候,其客觀的效應便是推動了經濟的全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2]何自力:經濟全球化、跨國公司與產業結構調整[J].世界經濟導刊,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