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果說服裝服飾是點,服飾文化則是線,那么,由服飾文化與其他文化的線共同形成了東西方文化的塊面。作為一種邊緣學科,服裝不可能也不可以脫離其他文化而獨立發展。但中國傳統服裝在我們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詮釋了一句話:“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關鍵詞] 服裝 傳統 服裝設計 應用
服裝,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它反映了社會文化的發展狀況,“衣食住行”成為人們關注評價社會文化發展狀況的四個重要指標,因為這是所有社會共有的基本元素,是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無論你翻天地覆改朝換代,這都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民族,5000年的文明孕育了獨特的中國文化,由于中國傳統的服裝與西方服裝體系相互交融,使得服裝界更加注目于東方古老的文化精粹,使得服裝舞臺上的東方情節閃爍不滅。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充分將傳統中的式樣、局部、面料特點、圖案和各種小的元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使偉大民族精髓在時裝舞臺上刮起了長久的中國風。由于時裝帶有鮮明的時代個性,因此,復古的流行也決不會是簡單的重復過去,而是以現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裝和詮釋,所以現代的時裝設計不僅要體現傳統的文化韻律,更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具體中國傳統服裝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我歸結出以下五點:
一、現代服裝設計中對于傳統服裝款式式樣的應用
在中裝設計中對于中國傳統服裝的式樣應用,無非是展現其寬大的風貌和復古的興起。例如較有代表性的(1977~1978秋冬)圣羅朗的中國風格的作品。其所表現的上衣都是寬松型的,傳統的平面結構手段能夠迎合簡約的風格,但如果將傳統的平面結構完全再現的話是很難在現代設計中全面再現,所以,除了式樣上的設計承襲寬大之風外,更多的是用傳統的領、襟、扣等局部設計加以有效強調。
二、現代服裝設計中對于中國傳統服裝中局部應用
在中國服裝設計中通常較為常見的是將中裝中的立領或門襟、盤扣等因素通過有效的再現,來表達設計的風格,這幾個點的應用最具有說服力和征服性,讓人一眼就能深刻體會到中國傳統服裝的精粹所在,并能通過西方服裝體系中的以人體為根本的合體裁剪,更好地表現女性的優雅、含蓄的特點,在設計過程中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
三、傳統絲綢面料在現代服裝中的應用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傳統絲綢面料要在日常裝中經久不衰,就需要與新型化纖材料進行混紡,以改善其服務性能,使得在服裝設計中有更廣的應用領域。面料上的花紋及其各種美好的寓意都是西方服裝所不可比擬的。
四、傳統圖案、裝飾在中國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傳統的圖案和裝飾是中國服裝文化的出新之處,其相對的獨立性使它們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現代服裝中去,但是,中國傳統紋樣和裝飾對于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往往過于繁雜,所以,在應用時必須加以簡化,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宜男百草,吉慶(馨)有余(魚)”的吉祥意境,但要放棄滿地花的紛繁格式。繡花、滾邊、挖嵌等傳統工藝是中國裝的有效再現手段,但不能照搬清末花俏復雜的十八鑲滾。
五、中國傳統華美精巧的配件及搭配方法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中國傳統的配伍方法是塑造中國風情的捷徑,但要視服裝場合而定,在日常服裝中可能更多的是中國風格的口袋和西式裙相配,甚至只有一個精巧的中國結,旗袍或全套的中式衣褲或許只能在禮服中出現。精致含蓄的中國傳統服裝理念是中國古代人和現代人衣著審美的最大鍥合點,可以在現代中國裝設計中得以充分張揚。在晚清的上海,兩件粗看非常類似的男裝袍,可以用在梅、蘭、竹紋樣中的花蕾開放與否區分晚裝,這種中國式的耐看、美好,同樣值得現代中國裝借鑒。
六、結論
以中國傳統服飾作為靈感來源的時裝,表現出不同凡響的生命力,這些時裝的外形雖以現代的設計方法進行包裝,卻充滿了中國文化特有的青煙淡墨,超塵出世的氣質,在這些中國味十足的時裝中,有的很難說清,設計靈感來源于中國的哪個朝代,但是大襟、對襟、盤扣、開衩、滾邊、及中國結飾等則是這些時裝共同擁有的細節處理。于是突然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有了更深的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你的,是我的,也是世界的。
參考文獻:
[1]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第一版第一次.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6月
[2]李長青譯:Alison Lurie(美),解讀服裝 第一版第一次.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