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積極探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在理論上的重大創新和實踐上的偉大創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全社會各階級、階層的廣泛參與、共同努力,還特別需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實現社會關系的和諧,實現社會各階級階層之間的和諧相處。本文通過對新的社會階層的地位貢獻的客觀剖析,為正確認識新的社會階層提供有益的參考。
70年前,在大革命的烽火中,毛澤東撰寫了著名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深刻揭示了各階級的經濟地位、政治態度及其相互關系,為制定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戰略和策略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今天,我國已進入創建和諧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偨Y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的變化,意義最大、特征最為突出的是社會結構的變化。按照社會學家的說法,這一變化的具體表現是以戶籍、出身、文憑、地域等的“先賦因素”為依據的“身份分層”的地位開始弱化、下降,以擁有財富、技術、知識等“后賦因素”為主的“經濟分層”地位上升。一降一升之間,新的社會階層開始出現。這些新的社會階層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特別是對和諧社會的創建影響越來越大。
“新的社會階層”是 指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的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騁于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社會階層。據2006年統計顯示,我國新的社會階層及從業人員人數已超過1.5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著10萬億元左右的資本,使用著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直接或間接地貢獻著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稅收。其中廣東省約350多萬人,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這些數據令人不禁驚嘆:我國社會階層結構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新的社會階層正產生著巨大影響力。
一、新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貢獻者
新的社會階層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對GDP的貢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速度成倍地高于全國經濟增長速度,占GDP的比重已超過三分之一;對就業的貢獻,新的社會階層通過自主創業,吸納社會勞動力,拓寬了就業渠道,近10年來,個體、私營企業平均每年新增就業崗位近600萬個,約占同期城鎮新增就業崗位的四分之三;對財政收入的貢獻,2006年全國私營個體企業各項稅收總額為2532億元,占全國稅收總額的12.3%,每年的稅收貢獻仍以70%以上的速度遞增;從上述意義上講,在當代中國,還沒有哪一個社會階層有如此大的社會貢獻。
二、新的社會階層是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者
在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路線指引下,外資企業、個體私營經濟、民營科技企業和中介組織等才逐步發展起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新的社會階層人員數量還會不斷增加,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支活躍的力量。新的社會階層是改革開放的直接參與者,是改革開放的直接產物。據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06年6月,中國民營企業達到465萬戶。
三、新的社會階層是解放思想的探索者
我黨歷史上,有過多次重大的思想解放。每一次思想解放,都不是憑空產生的,都是首先經過社會實踐探索后的必然產物?,F階段我國社會新的社會階層是改革開放的探索者,也是解放思想的探索者。他們率先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存出路;率先探索新型所有制實現形式;率先探索市場配置資源的新的生產方式,是解放思想的探索者。
四、新的社會階層是先進生產力的推動者
新的社會階層之所以能夠從小到大,由弱到強,發展壯大,成為社會經濟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最關鍵的是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解放、發展了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之一。在改革開放進程中,他們采用靈活、先進的生產經營方式,與眾多規模比自己大、實力比自己強的國有、集體企業同場競爭,敢闖敢試,贏得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先機。
五、新的社會階層是現代化階層結構的完善者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許多人隨著制度創新、工業化、城市化、教育和科學技術事業的不斷發展,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流動頻繁,他們的身份、地位、職業和就業方式也不斷地發生變化,形成了一種較為合理的階層結構,這種階層結構是穩定、開放、有活力的,其中各個階層既有各自的階層利益,又有許多可以通過廣泛合作來實現的共同利益。新的社會階層為完善我國的現代化階層結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六、新的社會階層是和諧社會的奉獻者
在公益事業上, 新的社會階層中的不少人,自己富了不忘國家、不忘社會,積極參加“希望工程”、“光彩事業”等社會公益活動,以各種方式回報社會。
據統計,截至2006年6月30日,共有19982位民營企業家及港、澳、臺、僑工商界人士,到中西部地區、老少邊窮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興辦光彩事業項目15429個,到位資金總額1247.13億元,培訓人員372.98萬人,安排就業479.81萬人,幫助、帶動769.81萬人實現了脫貧,并捐贈了170.15億元用于社會公益事業。
新的社會階層與時俱進,順應潮流,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貢獻者,是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踐者,是解放思想的探索者,是先進生產力發展的推動者,是現代化階層結構的完善者,是和諧社會的奉獻者。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全社會各階級、階層的廣泛參與、共同努力,還特別需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承擔更多的責任,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素云:我國社會階層結構變化對統一戰線工作的影響[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2]新社會階層的作用不容忽視.中華工商時報,2006年07月12日
[3]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課題組:我國新社會階層的出現與統一戰線性質的表述[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