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旅游公共產品的需求日漸增加,旅游公共產品供需的矛盾也越顯突出。目前我國政府對旅游公共產品管理及作用的研究還很缺乏,本文以旅游公共產品由三層次產品組成為切入點,來研究政府對旅游公共產品的管理及作用。
[關鍵詞] 旅游公共產品 現狀 原因 政府管理及作用
現階段我國旅游公共產品主要供給方是政府,由于政府財力匱乏,常造成旅游公共產品在數量與質量上供給都不適應于人們正常的需求。在經濟發達地區由于人民生活富裕,社會資金豐厚,可采用多渠道方式來組織民間資金,調節旅游公共產品的供需矛盾,克服資金上的不足,滿足人們對旅游公共產品的需要。了解旅游公共產品的定義及特點,分析我國旅游公共產品的現狀及存在的原因,對研究經濟發達地區政府對旅游公共產品的管理及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旅游公共產品定義及特點
1.公共產品定義及特點
(1)公共產品定義
按照薩繆爾森給出的定義,公共產品(pure public goods)是指任何一個人對某種物品的消費,不會減少別人對這種物品的消費。因此,只要一定數量的公共產品被生產出來或被提供,社會的所有成員都可以進行消費。
(2)公共產品的特點
在理論上,鑒別公共產品的標準或者說公共產品的特征有兩個,即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和消費的非競爭性(non-rivalness in consumption)或非競爭性消費。
①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
公共產品的非排他性是指物品和服務在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利益不能被某個消費者所專有,若要限制其他人享受這種物品帶來的好處或消費這種物品是不可能的或代價(成本)太大。或者說,一個人不管是否付費,都會得益于這種物品。非排他性具有三方面的含義:公共產品在技術上不易排除眾多的受益人;公共產品還具有不可拒絕性;任何人不可能拒絕享受公共產品的利益,或者說,拒絕享用公共產品是違法的。
②消費的非競爭性
消費的非競爭性是指在生產水平既定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消費不會減少其他人的消費數量,或者說,許多人可以同時消費同一種物品。正因為如此,非競爭性消費(non-rival consumption)有時也稱為集體消費(collective consumption)、共同消費joint consumption)、受益的不可分性(indivisibility of benefits)等。
2.旅游公共產品定義及特點
(1)旅游產品定義及特點
①旅游產品定義
旅游產品,從需求角度表現為旅游者在旅游活動中獲得的全部經歷體驗。從供給角度表現為商家在一次旅游消費中,提供的全部商品和服務的總和。旅游產品可以簡要概括為:資源+設施+服務,此三大要素所構成。旅游產品的概念包括了三層次產品即形體產品、實質產品和延伸產品。
②旅游產品特點
旅游產品是比較復雜的產品。既有一般服務產品的共性:無形性、不可儲存性、不可移動性、生產與消費的同步性。同時又有特殊性:產品的消費過程是一種主觀的體驗;產品的不流動而消費者流動;產品須由多項子產品組合;是為滿足生活基本需求之外為更高層次需求的產品,是彈性較大的需求產品。
③旅游產品的構成
旅游產品的構成涵蓋了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各環節,是一種綜合性復合型的產品。產品的形成跨部門、跨行業,涉及面多、關聯度廣。
(2)旅游公共產品
旅游公共產品是具有公共產品特點的旅游產品,是依靠旅游公共投入的產品。所謂公共投入是指凡有政府行為的投入,就是旅游公共產品的投入。它包含有:一是旅游產品的策劃、規劃、宣傳、信息、招商、營銷、培訓、參觀考察等等,還有一些必要的產品配套。 二是以旅游景區的道路為載體,全面配套水、電、氣、通訊、寬帶等基礎設施,特別是旅游接待能力,接待設施作為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產品。三是旅游景區景點的投入。即可分為公共產品、基礎設施、景區景點三大部分的產品。旅游公共產品是由三層次產品組成的,即形體產品、實質產品、延伸產品。
二、對我國旅游公共產品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旅游業是由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兩部分所組成,它們分別提供了非營利性產品和營利性產品。由于旅游公共產品是由國家政府投資,其維護、修復、保護是依靠國家的收稅,是國家的公共資產,國民有權免費享受國家旅游資源和福利性供給。現階段,我國旅游公共產品供給所需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預算,旅游公共產品是在政府直接經營下進行生產的,直接生產成為政府供給旅游公共產品的主要形式之一。政府引導下的市場機制,在公共旅游產品領域存在著“市場失靈”的現象,甚至造成政府投資生產的失敗(低效率、官僚廣義,無成本,效益觀念,尋租行為),出現了我國旅游公共產品供需矛盾突出的狀況。目前我國的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文化古跡等公共旅游產品的福利性供給嚴重不足,造成了中國旅游公共產品的“收費問題”,以及政府將公共產品的屬性改變為私營產品,對旅游公共產品的開發轉換成為旅游景區的大量的投資,使大量的公共旅游產品流失,更加劇了我國公共旅游產品的供需矛盾。
三、經濟發達地區政府對旅游公共產品管理及作用
在經濟發達地區旅游公共產品的投資資金渠道較多,除政府作為主要的投資主體外,還可通過多種方式組織資金,如募集集體或個人的資金,來發展旅游公共產品,調節旅游公共產品的供需矛盾,克服資金上的不足。然而在經濟落后的地區,由于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經濟不富裕,地方財政匱乏,造成對旅游公區產品投資的嚴重不足,導致了旅游公共產品在供需上的矛盾,影響了人們對旅游公共產品的享用。旅游公共產品由三層次產品所組成,以三層次產品為研究切入點,研究經濟發達地區政府對旅游公共產品的管理及作用。
1.形體產品
形體產品是指企業向市場提供的產品實體或服務的外觀。旅游公共產品所具有的形體產品層次,表現為其出現于市場時的面貌。通過形體旅游產品提供給旅游者基本的效用或利益,滿足自己旅游感受和旅游體驗“經歷”的需要。首先旅游對象資源和旅游設施作為旅游吸引物,總具有一定的形態、特征,從而體現出以旅游吸引力大小來衡量的質量層次,而旅游吸引力的大小、質量的高低,又以旅游者的主觀認識、理解和感受程度為主要標志。其次,以旅游對象資源和旅游設施為憑借提供給旅游者的服務,也具有一定的形態特征和質量。因此政府可通過對旅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挖掘旅游吸引物,提高旅游吸引物的數量及質量,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旅游公共產品的功能,規范從業標準,滿足國民旅游體驗,以為國民提高豐富的高質量福利性旅游公共產品的供給。
2.實質產品
旅游實質產品是指通過形體旅游產品,提供給旅游者基本的效用或利益。旅游者購買旅游產品,是得到它提供的“觀賞和享用”或“操作和表現”的實際利益,滿足自己旅游感受和旅游體驗“經歷”的需要。政府在調研旅游公共產品的類型及特點時,一定要以國民的實際利益需要為前提,來設計和定位旅游公共產品,克服浮于表面形式形體產品,強化旅游公共產品的實質產品功能,體現出為民服務,為民所想的政府工作理念。
3.延伸產品
延伸產品是指顧客在購買產品時所能獲得的形體產品以外的利益,即顧客需要的產品延伸部分與更廣泛的服務,它包括提供信貸、產品知識介紹、技術培訓安裝、運輸維護、修理以及售前售后的服務保證等。旅游公共產品的延伸產品層次,是根據消費者深入發展的客觀需求,政府通過加強融資、旅游地環境保護與維護、旅游產品的宣傳、報道、旅游公共產品的培訓等措施,確保旅游公共產品的效用,促進旅游公共產品的發展。
在經濟發達地區為了給國民提供高品質、大規模的旅游公共產品,在政策上政府應該允許和鼓勵私營生產和經營旅游公共產品,鼓勵和擴大私營企業進入公共旅游產品領域,允許他們根據居民對旅游公共產品的需求來決定旅游公共產品的經營規模和結構,減輕政府財力負擔,并通過競爭機制的引入,提高旅游公共產品的供給的效率和質量。由于旅游公共產品所具有的非競爭性特征,表明了社會對于該類物品或服務的普遍需要,而旅游公共產品的非排斥性特征則表明了收費是困難的,僅靠市場機制遠遠無法提供最優配置標準所要求的規模,只有依賴政府機制的介入,才是真正解決旅游公共產品供需矛盾問題的惟一途徑。
參考文獻:
[1]查爾斯.R.戈爾德耐等:旅游業教程——旅游業原理、方法和實踐[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3)
[2]戴文標:公共經濟學導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1)
[3]張啟春:公共財政學教程[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10)
[4]劉偉平陳秋平:旅游市場營銷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