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奧運經濟為體育產業造就了巨大的商機。而江西省體育產業還處開起步階段,因而必須加大江西省體育產業國際化步伐,緊抓機遇,以開闊的思路求發展,以產業化經營謀發展,通過強有力的體育產業管理改革,把體育產業做大、做強、促進體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 奧運經濟 江西省 體育產業
隨著北京2008奧運會的臨近,奧運經濟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奧運不僅是體育盛會,也是經濟大舞臺。當前,北京正全力籌辦奧運會,并緊緊抓住這一歷史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全面實施奧運經濟戰略,推動北京和全國的體育產業快速發展。江西省的體育產業應該緊抓這次機遇,更新觀念,以開闊的思路求發展,以產業化經營謀發展,通過強有力的體育產業管理改革,把體育產業做大、做強、促進體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
一、江西體育產業發展的現狀
江西省體育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產業領域不斷拓展,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產業質量有所改善,產業效益明顯增高。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體育彩票為支柱、以體育場館經營、體育設備生產消費為先導的產業基本框架;基本具備了建立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健身娛樂、體育培訓等多層次細分市場體系的條件。據統計,1986年全省體育產業收入僅為39萬元;到2003年,省本級體育產業收入為4222.7萬元。其中,體育競賽表演市場結合無形資產的開發已經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企業以冠名、冠杯的形式參與體育競賽表演,已成為宣傳企業形象和產品的有效舞臺。江西省的體育場館經營,近幾年主動與市場接軌,開拓創新,呈現出多種經營的模式,保持了經營創收穩步增長的形勢。南昌、宜春、景德鎮等地的場館已成為體育產業經營的重要陣地。作為江西省體育產業重要支柱的體育彩票,2003年銷售量達到30091.51萬元,與上年相比增幅達79%,籌集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基金9832萬元。江西省體育產業雖然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也存在明顯不足,具體表現在:
1.體育產業的總體規模仍待提高。與體育產業發達國家相比,有著很大的差距。與相鄰的浙江相比,浙江省2000年體育產業就占浙江省生產總值的0.92%,而我省2003年僅占0.59%,有一定的差距。江西省體育產業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體育服務業的比重偏低。江西省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僅為17.89%,比重較低。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開展、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對體育服務的需求也將日益擴大,大眾體育消費需求增長將會逐步加快,可以預見,江西省的體育產業正面臨著高速發展的時期。
3.體育產品競爭力不強。江西省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利潤雖然有所增加,但沒有形成品牌效益,大多數企業仍然是來料加工或是小打小鬧,這不利于體育用品制造業的做大做強,也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體育用品制造業急需打出自己的品牌,提高產品競爭。
4.競技體育的市場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競技體育是體育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江西省競技體育的市場化程度不高,雖然建立了足球、籃球等一些體育俱樂部,但這些俱樂部離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新型企業制度仍有一定的距離。而且這些俱樂部多數為省級俱樂部,市及市以下體育俱樂部仍是鳳毛麟角。
針對上述問題,要加快體育社會化、產業化的進程,大力推進體育管理體制改革;整合體育資源,實現體育企業的資產重組;加強體育產業與資本市場的互動,拓寬體育產業的融資渠道。借奧運經濟之風,加快體育產業的規模化、國際化發展。把江西省體育產業培養成為全省經濟新的增長點。
二、江西體育產業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江西體育產業經濟發展,應從江西的實情出發,找到既符合實情又遵循慣例的,既尊重市場規律又尊重體育規律的發展模式。這是加快江西體育產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確保江西體育產業良性循環的重要保障。發展江西體育產業必須解放思想、大膽創新,遵循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和本質要求,以改革作為發展的動力,逐步理順體育產業發展中的各種關系,積極推進體育產業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的創新。
2.健全體育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政府要進一步完善體育產業政策,將體育產業發展規劃納入文化產業發展總體規劃中。通過政策引導,加大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的民營企業投資體育。
3.努力搞好體育彩票的發行工作。體育彩票作為體育產業的一支新生力量,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社會集資功能。
4.加大各類體育賽事的營銷力度,激活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江西要加大各類賽事的營銷力度,激活體育競賽表演市場。鼓勵社會各界承辦體育賽事或以冠名、特許、指定、專營等方式贊助體育賽事,逐步建立賽事機構和賽事經紀人制度,以此帶動相關的傳媒、廣告等行業的發展,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5.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多元發展江西體育產業。發展江西體育產業僅僅依靠體育部門一家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多元發展體育產業。要力爭民營經濟在投資發展體育產業中唱主角。參與體育產業經營開發,參與體育場館設施建設,參與社區體育服務、體育中介服務,形式不同所有制共同發展體育產業的格局。
參考文獻:
[1]王斌王駿: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奧運經濟”效應的分析[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2004年
[2]宋宜清王曉明:“十一五”期間江西體育產業發展研究.集團經濟研究,2005,3
[3]傅秋仁王躍鳳:江西省普通高校試辦體育俱樂部可行性研究.井岡山學院學報,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