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背景
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是各自經濟體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在促成經濟增長,提高本國人民福利、吸納人口就業,實現技術創新等事關國家宏觀、微觀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國中小企業都發揮了舉足輕重和無可替代的作用。
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政策環境相對滯后、信息不對稱、融資難、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從業人員素質相對較低、內部管理薄弱等問題,制約著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企業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現代化管理手段,企業發展明顯滯后于市場經濟的變化。
經過多家中小企業的實踐證明,信息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是當前提高中小企業競爭力的兩個最活躍的因素。將信息技術與現代管理技術相結合,應用于企業產品生產周期的各個階段,可以大幅度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從而根本上改變企業管理落后的狀況。
二、管理中的信息化
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是密不可分。信息技術是現代管理技術重要支持,信息技術的發展必然推動現代管理技術的創新與提高。管理技術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體系,信息除了能夠改善現有管理方法的信息基礎和信息通訊手段外,它還與傳統管理技術相融合,產生出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術,見下表。
把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的最新發展應用于企業經營與管理實踐中,為企業參與競爭提供了完善的理論指導,促進了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的提高。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一系列現代化技術,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集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與制造技術于一體的CAD/ CIMS的應用,以及制造資源計劃 MRP-II和企業資源計劃 ERP等先進管理模式的運用,都有效地改善企業管理的現代管理技術,從而提高了企業的管理水平。
三、企業的信息化
1.定義
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等一系列現代化技術,通過對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廣泛利用,不斷提高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從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企業競爭力的過程。
企業信息化的基本思路:
(1)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生產工藝,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
(2)改善企業經營管理,實現管理方式系統化;
(3)改進信息系統,實現知識管理網絡化;
(4)改變營銷手段,實現商務運營電子化。
2.企業信息化的層次
一般來說,企業管理可分為三個層次:戰略規劃層、管理控制層和操作控制層。根據信息服務的不同層次,企業信息化可相應建立不同的層次。各個層次上的系統應無縫地集成在一起,相互之間還要進行頻繁的信息交流。
(1)戰略層系統:主要是幫助高層經理處理和解決戰略問題和預測未來趨勢,包括對企業內外部生產經營環境的分析和預測。
(2)管理層系統:主要是為中層經理的監督、管理、決策和行政事務活動服務的。它又可分為管理信息系統和決策支持系統。
(3)操作控制層:主要是控制企業的各項基本活動,如銷售、庫存、財務、設計和生產等。及其支持技術,主要是支持知識和數據的管理,其目的是幫助企業把知識運用到管理中,如工程圖庫管理和辦公自動化等。此層又可相應地分為作業層系統和知識層系統。
3.企業信息化的主要內容
企業信息化建設包括:網絡平臺建設、信息資源建設、應用系統建設三大部分,其邏輯結構如下圖所示。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所有系統都是建立在計算機通信網絡平臺之上,并要配有網絡管理系統和信息安全監控系統。而應用系統必須要有相應的信息資源支持,通常分為“內部綜合信息資源”和“對外公共服務信息資源”,這些都是建立在統一的信息資源平臺之上,并要有相應的數據維護管理系統。
企業信息化在應用層上涉了企業的決策、產品設計、生產過程、產品銷售、經營管理等多個方面內容。可分為如下一些主要系統:
(1)管理信息系統(MIS):實現辦公自動化系統(OA)、計劃管理、財務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企業事務處理活動自動化和信息化,并輔助領導決策,建立決策支持系統 (DSS)。
(2)輔助設計制造系統:實現設計和生產過程的自動化、信息化,通過CAD/CAM/CAPP/CAE計算機輔助系統的運用,逐步建立起產品數據管理(PDM)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
(3)企業網站系統:建立企業內部網(Intranet),實現對生產、物資、財務、計劃、銷售、庫存等大量數據的綜合處理,完成企業級的信息集成,建立企業資源規劃(ERP)。
(4)企業電子商務系統:實現企業Internet的接入,通過供應鏈與客戶關系管理,建立新型的商務管理模式,引領企業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實現交易信息的網絡化、電子化和國際化。
四、中小企業信息化的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同時通過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的實踐,切實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并在激烈的競爭求生存,不斷發展壯大。
1.提高了中小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在信息化過程中企業采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提高全體員工的整體素質,建立良好的管理規范和管理流程,使現代信息技術為企業管理服務,全面增強管理功能,從而提高了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2.促進組織結構優化
企業信息化從根本上改變了組織收集、處理、利用信息的方式,從而導致組織形式的巨大變革,推動了業務流程再造乃至組織結構的重構。企業由原來的中央集權式的金字塔結構轉變成矩陣型,這時的組織結構是相對扁平的,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信息網絡結構。組織結構通過優化,改變了傳統組織結構存在的各種弊端,使信息傳遞更為暢通,反饋及時準確,促進了各部門相互間知識和經驗的交流,調動了組織成員的潛能和積極性,從而更好地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
3.有效降低成本,贏得競爭優勢
現代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相結合,實現了企業開發、設計、制造、營銷及管理的高度集成化。加快產品和技術創新,提高設計效率,保證設計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有使企業管理趨于柔性、敏捷性和適應性,生產經營更為精良、靈活和高效。從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贏得競爭優勢。
4.擴大了中小企業競爭范圍
信息化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加強了企業與社會之間的信息聯系,提高了辦事效率,使企業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存在,增強企業適應市場變化、抓住機遇的能力。企業通過改變和調整經營戰略,在企業與供應商及客戶之間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聯系,為企業客戶提供更完善的服務,從而為企業樹立起的獨特競爭優勢,適應國際化競爭。
五、結束語
信息技術與管理技術的結合,對企業和企業管理的變革產生了和正在產生著深遠的影響。通過信息化來動工業化,加速企業生產、科技和經營管理的信息化進程,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產品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中小企業只要抓住機遇,大力改革,以企業信息化建設為契機,推動企業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共同提高,必將迅速的擺脫暫時困難,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的綜合實力,完成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甘仞初:信息資源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2]楊學山:企業信息化建設與管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3]林漢川邱紅:中小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