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運用遼寧省1991年~2005年共15年的統計數據,從產出、就業兩個層面,重新估算了三大產業的貢獻率,得出結論:工業仍是遼寧省增長的主要推動力;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正逐漸增強,同時在勞動力吸收方面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關鍵詞] 產業 貢獻率 就業 遼寧省
產業作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基石,始終是政府、學術界關注的焦點之一。經濟增長速度的快慢、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社會資源能否有效配置,而產業結構的狀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會資源的配置效果。因此,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客觀上要求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演進之間的互聯、互動特征和產業貢獻率己成為研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一直以來,產業的貢獻率定義為產業增量與國內生產總值增量之比。如服務業貢獻率的計算方法:
服務業貢獻率 =服務業當年增量/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增量×100%(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這種算法只注重產出,而要討論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測算產業的貢獻率時,各產業對勞動力的吸收情況也不容忽視。因此,本文試圖從產出和勞動力吸收兩個層面,分析遼寧三大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重新估算遼寧近幾年來三大產業的貢獻率。
一、產出面的分析與測算
產業結構的演變軌跡,首先看各產業的年增長率。本文將遼寧省產業結構演變分為三個時期(1991年~1995年, 1996年~2000年,2001年~2005年)來觀察。農業從第一時期的年平均增長率5.2%上升為第二時期的6.1% ,再升到7.6%;工業由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11%下降為9%,2001年后又上升到12.5%;服務業由11.4%先跌到8.8%,再上升到10.7%。三大產業占GDP的比重,1991 年農業占15.1%,2000年時己降為10.8%,2003年降至最低點10.3%,2004、2005年又升至11%。同期工業生產值所占的比率則分別為49.2%、50.2%和49.4%(2005年);服務業的比重在1991年時為35.7%,2000年是39%,到2005年時增至39.6%。從產值增加率和產值所占比率兩種指標來看,迄今為止,農業相對沒落,工業是遼寧省GDP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居關鍵地位,一直都是舉足輕重的角色,服務業則增長緩慢、平穩。
進一步探究三大產業在15年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v觀15年,工業的平均貢獻率最高,為46.8%, 服務業居次,是42.7%;農業的貢獻率只有10.5%。若以前述的三個階段來看,農業的貢獻逐步下降,由1991年~1995年的18.7%下降到2001年~2005年的6.9%,下降之份額達到11個百分點;工業對遼寧省增長的貢獻率仍占居主導地位,上世紀90年代中期優勢略有削弱,即從55.6%(1992年)回落到39.5%(1995年),2001年降至26.4%,后又升至2005年的66.7%,可以說,工業依舊是推動遼寧經濟增長的主動力。與此同時,服務業對遼寧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1991年~1995年的37.1%上升到1996年~2000年的44%,再攀升到2001年~2005年的45.9%,值得說明的是,進入21世紀之后,與20世紀90年代后期相比,服務業第一次以大幅度貢獻份額的擴張優勢超過了工業貢獻份額的擴張程度??梢姡諛I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二、就業面的分析與測算
數據顯示,農業的絕對就業人數從1991年(666.3萬人)開始,就呈現負增長,從三個不同時期(1991年~1995年、1996年~2000年、2001年~2005年)來看,工業總的就業人數自1995年(787.5萬人)起一直在不斷減少,但農業從業人數在前兩個時期總體上是不斷減少,自2000年起農業從業人數(685.4萬人)轉為增長;服務業的就業人數變化則較為平穩,總體趨勢是不斷增長但也略有起伏。由于各產業的就業人數有上述的變動,其占總就業人數的比例也出現了如下的情況:農業的就業比例從1991年的34.4%降到2005年的34.1%,工業就業比例則由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40.7%下降為28.1%,服務業的就業比重,在1991年時僅為24.9%,到2005年時增至37.8%。
同樣,再來看三大產業的就業吸收能力,農業從1992年之后,不再對勞動力的吸收有貢獻,反而人數減少,但1995年~1997年農業也對勞動力吸收有貢獻,其中1996年農業的勞動吸收貢獻率達300%,但1998年后農業的勞動吸收率為負;工業的勞動吸收率一直不高,但從三個時間段上看,1991年~1995年的-376.5%到1996年~2000年的-108.4%,再到2001年~2005年的42.7%,工業的勞動吸收貢獻率不斷升高,可能是遼寧省對國有企業的改制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的緣故;服務業對于勞動力吸收的貢獻率一直很高,但從三個時間段分析,反而是下降了。筆者認為其主要原因:第一是傳統服務業吸收的勞動力在統計上存在一些出入;第二是現代服務業成長起來,對勞動力吸納較少。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始,工業和服務業對勞動力的吸收彼此消長。
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對勞動力吸收兩個層面看,工業仍是遼寧省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正逐漸增強,已接近于工業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水平;同時服務業在勞動力吸收方面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參考文獻:
[1]劉偉:工業化進程中的產業結構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
[2]李江帆曾國軍:中國第三產業內部結構升級趨勢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3(3):34-39
[3]韓明:GDP與三次產業貢獻的統計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4)
[4]遼寧省統計局:遼寧統計年鑒(1991年~2006年).中國統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