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機器著想很容易,付諸行動卻很困難;邏輯很簡單,感情卻很復雜
想知道技術專家制造出來的智能機器真正能做些什么其實非常困難,特別是當它們的行為具有一定價值的時候。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是看著小說、電影和電視中的機器人與大型電子計算機長大的,這些媒介告訴我們機器是全能的:機器有時顯得笨拙(想想《星球大戰》中的3cPo),有時無所不知(想想《2001》中的HAL),有時又與人類相像到無法區別(想想《銀翼殺手》中的英雄Rick Deckard到底是人類還是復制人?)不過,現實與小說截然不同:21世紀的機器人幾乎還不能走路,他們操作世界上真實事物的能力仍非常有限。
至于交流溝通,因為缺乏足夠的價值與經驗背景來進行有意義的交互,機器與人類制造者只能進行某些特定的交互。
因此,大多數智能設備只能專注于像泡咖啡、洗衣服、控制燈光、調節空氣溫度、吸塵打掃這類任務——要求一定智能又明確告知要求的平凡工作。
它們能感知溫度、液體與食物的數量,還能通過感知溫度與空氣中的濕潤度來判斷食物是否做好或衣服是否烘干。新型洗衣機甚至能感知到它所洗滌的哪一種材料、工作量有多少,衣服又要求哪個程度的烘干效果,然后根據這些自動調節自己的設置。
這確實是一件機器能夠做到的事,因為它不需要任何與人真正的交互:沒有社交行為、沒有溝通交流、沒有關系到安全的問題,自動行李只要跟著主人走就可以了。擔心小偷?它可以被編程為對任何可疑舉動大聲發出警報,或者小偷能偷走箱子,卻無法打開它。對這種行李箱來說,穿過城市擁擠的人行道、布滿障礙物的通道都能使它的視覺處理程序失效。它跟隨主人、避開障礙、找到道路的能力是由沒有腿的設備操控,對避開汽車、自行車與人們的沖撞顯然并不那么在行。
所以,當技術專家放棄宏大的夢想轉而著眼于更現實的可能性時并不使人吃驚。他們放棄了自治的、全能的設備,開始考慮沒有大腦、能力有限、無法溝通卻能自己決定做什么、以及怎樣做的自動機器。難怪技術專家們所謂的智能設備只有在人們不擋道或像沿著鐵路行駛的火車那樣行動時才表現最好,因為道路都已經仔細準備好,不要求上下樓梯或避開障礙物,也沒有陡坡或意外事件。當每件事都按部就班,沒有討厭的人攔在路中心,而全部的交互與溝通只是與另一臺機器,或者只是需要小心的清潔打掃“真實”世界時,機器們就運行良好,完成自己的工作,把我們從辛苦或危險的任務中解放出來,使生活變得更輕松。
每天,我都收到一些要我為世界某個地方的一個研究會議寫論文的請求。這些請求都是合理的:如果你在從事一項與這個會議相關的研究,請寫一篇論文提交給我們,最好的論文將被挑選出來參與會議。下面這個公告將代表著智能機器的最新設計趨勢一一征集論文。關于感智能環境的研討。英國紐卡斯爾。
情景智能(AmblentIntelligence)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其目標是創造出一種能根據人類的表現與行為來主動做出相應反應的“聰明”環境,以向環境中的居住者提供他們所要求或被認為將會要求的服務。
情景智能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日益增多:電腦已經植根于很多日常用品中,比如電視機、廚具及中央暖氣系統。很快,它們將通過網絡與其他類似設備及手機這樣的個人信息與通信設備相聯系。與具體情景、環境的交流將很普遍,類似生物的感知系統將使設備感加用戶的情況與狀態,以便理解他們的需求與目的,進而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及實際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