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到底值多少錢?品牌能帶來多少銷售額?這是兩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對于雙眼緊盯著“預算”和“目標”的營銷經理人而言,品牌是一個比廣告、推廣及促銷更玄乎的詞匯,盡管他們不否認品牌的神奇力量。雖然大家每天都在念叨這個詞語,但它卻并沒有受到高度重視,例如在大多數企業,品牌關聯部門多是為銷售而服務。一些長效的品牌策略,如果在某個時間段沒有促進銷售,可能就會被決策者棄用。為品牌燒錢,并不是中國企業的作風,但對一個著眼于未來5年的企業來說,為品牌下注將會帶來長期的收益和回報。
隨著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分工越來越明晰,精明的企業會集中精力提升核心競爭力,例如品牌、技術,而將生產的活交給擁有成本優勢的制造商。這是一個趨勢。對于許多企業來說,以前的優勢也許到現在就成為了羈絆。品牌的最終目的是取悅消費者,而消費者才是企業基業常青的一個基本要素。在品牌上加大投入,其實就是為了獲得消費者和客戶的認知和認同,這是一個持續的戰略。
9月23日,在由《新營銷》聯合多米國際等機構主辦的“中國營銷高峰論壇”(武漢)上,以米爾頓·科特勒為首的十幾位中外品牌專家以“品牌改變中國”為議題,系統闡釋了關于“品牌”的理論與方法、策略與實踐。正是有了這些頂級品牌專家的熱情參與,此次會議才得以成為一次盛大的品牌思想頭腦激蕩會。
現代公司制造的不再是產品,而是品牌
米爾頓·科特勒(科特勒咨詢集團總裁)
現在的企業,制造和生產的再也不是所謂產品本身,而是品牌,因為人們把整個生產過程外包給別的企業,企業的核心就是設計、執行并且推廣這個品牌。因此,消費者買的是品牌,而不是產品。
美國企業都變成了營銷型的企業。然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擁有的是20年的OEM制造以及流程的經驗,因此,中國企業要從生產制造型轉移到生產品牌上來。美國GDP的70%來自于這些消費品,中國卻只有37%。品牌越強,就越能讓企業在國際和國內市場擁有一個很清晰的定位。
品牌成長中的文化力量
袁信成(前TCL集團首席運營官)
一個企業家必須回答自己:打算讓自己的品牌成為一個什么品牌?
第一個是確立品牌的基本航線與方向,企業的一把手如果用自己的意愿鑄造企業品牌,那成功的機率一定不大,一定要從專業的角度來考慮;第二個是確定品牌的市場地位;第三個是實現品牌價值的機制。你的顧客在哪里?這是確定品牌的成長方式。要清晰了解你的競爭對手。
創造品牌唯一的商業目的是創造更多的顧客,而不是創造更多的利潤,品牌要圍繞著這一基點來運行。我們必須給顧客創造意外價值,這樣顧客就會對這個品牌有一種情結,才能維持持續購買力。因此,企業必須保持品牌資源和顧客結構的高度一致,否則這個品牌做了很多廣告,也只是賣了一個吆喝。
建立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品牌,企業要做好兩點:一是外在的行為表現與企業道德要保持一致性,二是要均衡顧客及社會關系人群的權益并進行深度溝通。如果有一條做得不夠,那么這個品牌就會倒下,三株口服液為什么快速倒掉,就是因為深入溝通不夠。
先插位、后升位
──品牌快速崛起之道
李光斗(著名品牌專家)
“定位”是讓消費者找到自己的位置,“插位”是讓你的企業與眾不同,是讓消費者記住你。蒙牛為什么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他們在六七年的時間里先插位、后升位,然后找到并控制了一個市場縫隙。
中小企業也應有鮮明的品牌理念
徐源(前小天鵝集團副總裁、現無錫尚德電力集團顧問)
中小企業不要回避品牌。我在德國、日本與當地的企業交流過,它們大都是中小企業,但是卻有非常好的品牌理念。所以,我認為,一家企業在所在的行業中做到了全國前三名、世界前三名,那么它的品牌就是成功的。做隱形冠軍是一種強大品牌力的表現。
營銷就是體驗
陳一(威漢傳播集團董事長、香港廣告商會主席)
未來的營銷是怎么樣的?M1.0就是用大眾媒體傳導品牌,M2.0是有針對性地選擇品牌推廣方式,其中有三個要素:一是Who,二是What,三是How。M3.0是個人化,以后的傳播就將會走向消費者主導、個人選擇的時代。很多人說新營銷的概念是個人化、信息化、數碼化、顧客至上等等,但我認為,營銷就是體驗。
體驗營銷可以分為五個步驟:第一是定義自己的品牌;第二是建設體驗營銷體系;第三是融入消費者的需求,進行人性化的設計;第四是讓體驗者產生激動而愉悅的感受;第五是超越競爭對手。
找準契合點,
實現企業與城市品牌互動
白長虹(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前麗江市市長助理)
“原產地效益”會讓購買者根據原產地形象對企業品牌和產品做出評價,即便同樣的產品質量、價格沒有什么差別,購買者也往往會形成一種對某一個城市、某一個地區、某一個國家的偏愛。企業品牌如果跟自己所在的國家、城市實現互動,將有利于企業建設更鮮明、更強大的品牌,而互動的基點在于兩者品牌傳播價值點的契合。因此,依托城市符號強化企業品牌識別非常重要。不過,企業要對城市的幾大要素進行綜合考量:一是城市的環境,這包括生態環境、居住環境;二是城市的文化,包括人文景觀、標志性活動、城市親和力等;三是城市的經濟,它往往通過支柱產業、發展潛力和商業機會等形式呈現出來;四是推廣與傳播,比如這個城市到底有沒有知名度,是否經常曝光,給人印象如何,是否給人特別的期待。
通過水平營銷發現新的市場機會
曾曉明(微軟亞太區前首席顧問、領導力大師曾曉明)
科特勒博士對水平式思考的定義是:把腦子里思考的概念做出敏銳的重組,以產生創意構想的方式來運用信息的一套流程。而水平營銷告訴我們要利用六項基礎,包括取代、調整、結合、強化、去除某些東西、重新排列。水平營銷的思考要集中在七個地方:1.哪些隱藏的資產被里忽略了;2.忽略的機會;3.未能充分發揮的營運活動;4.被低估的關系或人脈;5.尚未優化的配銷渠道;6.尚未利用的銷售系統;7.鮮為人知的營銷切入手段。
像產品一樣開發和運營品牌
張彬(北汽福田品牌總監)
美國學者唐·舒爾茨寫了一本名叫《整合營銷傳播》的著作,他認為所有的目標建立品牌,除了目標受眾、潛在用戶、關系利害人,最終是建立品牌資產、累計品牌價值,通過不斷的整合來創造品牌價值。這個理論有三個維度:營銷即傳播,傳播即營銷,營銷即品牌。營銷活動由于完整系統溝通的活動,所有的營銷最終目標是建立品牌,所以它們是相等的。
這是幾十年前的概念,但對現在的企業來說,更重要的是以消費者為中心,考慮品牌的整體體驗。從這個角度可以延伸出FBIS系統,它是以顧客的價值為核心,提倡像開發產品一樣開發品牌,將品牌當成一種資產來運營。所以,FBIS不僅僅是整合營銷傳播,更是整合品牌經營。
營銷是基于人的多種資源整合
傅博(多米國際營銷傳播機構CEO)
營銷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群人與另一群人相互滿足需求的結果。不要把營銷框架和理論搞得特別復雜,其實在具體的市場運作中有很多工具可以提供支持。如果營銷緊緊圍繞人這樣一個資源做文章,我相信的策略創新、資源整合上就會有更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