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留給長春的痕跡隨處可見。偽滿皇宮、偽滿國務院、偽滿外交部、偽滿軍工部、偽滿司法部、偽滿經(jīng)濟部、偽滿興農(nóng)部、偽滿交通部、偽滿文教部、偽滿中央銀行等遺跡都被完好保存了下來,陰森的關東軍司令部和關東軍空軍司令部舊址也得以保留。這一切使長春作為一座城市,有了訴說不盡的話題。偽滿皇宮是溥儀當傀儡皇帝時的居所,應該說是長春的標志性建筑,但參觀者出來時差不多都會這樣說,這兒哪里像座皇宮啊!的確,這里和人們見過的故宮簡直是天壤之別。由此不難推斷,日本人根本沒拿溥儀當回事,所謂的復興大清王朝是個十足的謊言。

地處東北腹地,松遼平原中央的長春,是一座簡潔明了的城市。在這個城市生活,率性自在,安詳舒適;來這里旅游,用不著匆匆忙忙,由著自然的節(jié)奏,才能體會北國春城的魅力,才會融入其中。長春的城市人口只有200萬,差不多是北京的八分之一,南京的四分之一,無論是車輛還是行人,那個寬松勁兒,在全國省會城市是少見的。全球升溫本來是一件挺讓人擔憂的事情,但長春卻“因禍得福”,夏天依然涼爽,冬日不見往日嚴寒。冬有暖氣,夏不用空調(diào),室內(nèi)溫度始終徘徊在15至25攝氏度之間。如果以北京做參考的話,長春的閑適與愜意,多少有些讓人羨慕。
歷史形成城市風格
說長春簡潔,必然要從她的色彩說起。綠和白是這座城市的兩大色系。每年十月開始由綠轉(zhuǎn)向白,來年四月再由白轉(zhuǎn)向綠。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綠,是指城市的綠化。長春的城市綠化率在我國大中城市中始終名列前茅,全市園林綠地面積達6455.8公頃,公共綠地面積達1873.8公頃,綠化率高達39%,堪與發(fā)達國家的城市綠化媲美。人在城中,城在林中,城中有林,林中有景,滿眼綠色,到處蔥蘢,就連城市周邊也綠色環(huán)繞。長90多公里,寬達500米的環(huán)城綠化帶,像綠色的長廊把城市圍在其中。頭戴“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和“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好幾頂桂冠的長春,不愧為“森林城市”的美譽。白,當然是指皚皚白雪。一年中如果不下一兩場鋪天蓋地的大雪,長春人就會說,這哪還像個冬天?一出門,腳脖子沒讓雪淹沒,長春男人就會搖頭說,這雪也太娘們兒了。南湖和凈月潭,一座天然冰場,一座天然滑雪場,那里的雪才是真正的雪,綿厚、細膩;那里的白才叫真正的白,純潔、透明,一望無際。
東北是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滿人入關取得政權(quán)后,一度對東北實施劃禁政策,并在山海關筑起一道邊墻,以為固守。但這一措施也限制了東北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直到清朝后期,東北的城市經(jīng)濟才逐漸形成。1800年清政府設長春廳,作為真正的城市,長春至今不過200年的歷史,與中原城市相比,連個零頭都算不上。然而,歷史雖不長,經(jīng)歷卻是復雜而辛酸的。在清末和民國期間,長春的發(fā)展深深地烙下了殖民文化的痕跡。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特殊的印記,長春漸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城市風格。
19世紀和20世紀交錯之際,透過長春的慘痛經(jīng)歷,古老中國承受的苦難可以管中窺豹。甲午戰(zhàn)爭后,沙皇俄國攫取了中東鐵路的筑路權(quán),1898年動工修建哈爾濱——寬城子段鐵路,1889年至1901年又在長春二道溝一帶修建寬城子火車站。1905年日俄戰(zhàn)爭結(jié)束之后,日本取得中國東北的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的控制權(quán),并以護路為由組建關東軍駐扎在奉天、旅順、長春等鐵路沿線。1906年,日本建立“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簡稱“滿鐵”),實際控制長春,這之后,在清王朝、民國政府以及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勢力的反復拉扯下,長春成為典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城市。
日本企圖以東北為策源地達到全面侵華的狼子野心已經(jīng)被歷史所證實。為了逃避國際社會的譴責,日本煞費苦心炮制出一個“大滿洲帝國”,1932年3月至1945年8月之間,這個所謂的國家在長春定都,易名“新京”。滿清遜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這里當了13年不見陽光的傀儡皇帝,直到日本戰(zhàn)敗投降,滿洲國轉(zhuǎn)瞬垮臺。
歷史留給長春的痕跡隨處可見。偽滿皇宮、偽滿國務院、偽滿外交部、偽滿軍工部、偽滿司法部、偽滿經(jīng)濟部、偽滿興農(nóng)部、偽滿交通部、偽滿文教部、偽滿中央銀行等遺跡都被完好保存了下來,陰森的關東軍司令部和關東軍空軍司令部舊址也得以保留。這一切使長春作為一座城市,有了訴說不盡的話題。偽滿皇宮是溥儀當傀儡皇帝時的居所,應該說是長春的標志性建筑,但參觀者出來時差不多都會這樣說,這兒哪里像座皇宮啊!的確,這里和人們見過的故宮簡直是天壤之別。由此不難推斷,日本人根本沒拿溥儀當回事,所謂的復興大清帝國是個十足的謊言。不過,溥儀是打算仿照故宮建造一座像模像樣的宮殿的,可惜才建起了廣場,日本就垮臺了,他的復興夢也就隨之破滅。這個廣場就是曾經(jīng)被譽為國內(nèi)第二廣場(第一當然是天安門廣場)的長春文化廣場。廣場占地40,000平方米,身后宮殿的位置已經(jīng)預留出來,后來特邀梁思成先生設計建成了國內(nèi)最大的地質(zhì)博物館,又稱地質(zhì)宮,補上這個歷史的空缺,總算物盡其用。
文化打造人文景觀
長春還有一個名聲顯赫、全國人民都知道的單位——長春電影制片廠,它的前身是日本人建造的“滿洲電影株式會社”。新中國成立后,長春電影制片廠成為全國電影的搖籃,向各地輸送了大批電影人才,在外國電影的譯制上也占據(jù)了重要的位置。眾多新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都出現(xiàn)在長春電影制片廠,第一部故事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木偶劇、第一部動畫片、第一部譯制片……改革開放后,長影面臨市場挑戰(zhàn),放手一搏,于1985年開始籌建長春電影城影視拍攝基地。電影城主要由電影新技術(shù)展覽區(qū)、仿古建筑區(qū)、少數(shù)民族風景區(qū)、游樂區(qū)、旅游服務區(qū)等組成。在電影新技術(shù)展覽區(qū),設有“電影大世界”“電影宮”“環(huán)幕電影”等,實景展示電影特技制作過程,揭示電影拍攝的奧秘。這里還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長春電影節(jié)的主要活動場所,以獨特的影視文化吸引了眾多的旅游者。
長春市南部有一座我國規(guī)模最大的世界雕塑公園。園內(nèi)地形起伏,綠草茵茵,湖水波光粼粼,四組景觀長墻如巨龍般口吐白柱噴向湖心,其韻律獨特而流暢,動靜諧和完美。園內(nèi)的主題雕塑為“友誼·和平·春天”。主碑高23米,五組鑄銅人物雕像代表五大洲,五塊漢白玉浮雕反映了五大洲的民族風情,自然和人文的和諧統(tǒng)一。來自亞洲、美洲、歐洲、大洋洲109個國家270位雕塑家之手的雕塑作品,共有315件。集中反映了瑪騅文化、愛斯基摩人文化、毛利人文化的代表作,還可以見到印歐文化、非洲文化、拉美文化、東方文化的雕塑精品,多樣文化和多民族文化彰顯其中。

冰雪運動誕生于人類在冰天雪地的生存過程中,但人類的樂觀和創(chuàng)造力成就了冰雪運動之美。冬天曾經(jīng)是中國北方落寞的季節(jié),擁有著豐富的冰雪資源,卻缺少了冰川雪野里的靈動。這幾年,隨著國際大型冰雪賽事的引入和冰雪旅游的發(fā)展,長春的冰雪在改革開放的氛圍中,漸漸積聚了人氣,激情“燃燒”了冰雪,也“點燃”了長春的希望。機會終于降臨了。2007年1月末,中國農(nóng)歷新年前夕,長春迎來了一次體育盛典——亞冬會。大街小巷紅燈高掛,彩旗飛揚,大紅的中國結(jié)與橙色的“鹿鹿”相互映襯。長春的冬天突然間色彩斑斕起來,人的情緒也隨之熱情飽滿。
說到大眾娛樂,長春是現(xiàn)代東北二人轉(zhuǎn)的發(fā)祥地。和平大戲院不僅在東北名聲顯赫,在關內(nèi)也是名噪一時。自從上了《夢想劇場》之后,長春二人轉(zhuǎn)便一發(fā)不可收,就連趙本山也坐不住了,2004年2月,他率弟子長驅(qū)直入,《劉老根大舞臺》在長春扎營。好戲不怕扎堆,一臺連著一臺,才能形成風景。
長春人的率性而為聞名全國,只要認準了的事情,上了路絕不回頭。這個特征在孩子們身上多少也能看出一些,他們總顯得比同齡的南方孩子大方一些,在大人面前說話、提問很少吃嫩。當然,他們有自己的優(yōu)勢。長春是全國普通話最標準的地區(qū)之一,半大的孩子隨意來一段朗誦,字正腔圓,煞是動聽。率性,往好里說是敢想敢干,往差里看則是缺乏理性的表現(xiàn)。1983年長春掀起了一股君子蘭熱,其價格一路狂漲,從數(shù)千元一盆飆升到數(shù)十萬元一盆,可以說這是中國改革開放后,民間首次大規(guī)模介入市場運作,結(jié)果是成千上萬的跟風者傾家蕩產(chǎn)。“君子蘭事件”,在全國引起轟動,和張辛欣的小說《瘋狂的君子蘭》有很大關系。當年大家還都不明白市場炒作是怎么回事,張辛欣大概也不會想到,一篇小說竟能發(fā)揮這樣巨大的作用。但傷痛沒有讓長春人放棄對君子蘭的熱愛,因為君子蘭是長春的市花。“我愛君子蘭,不單是它‘株型端莊,葉片對稱,翠綠挺拔,四季常青’的美麗,而是它那‘如君子般淡泊明志,似蘭花般寧靜致遠’的品格,給人以謙謙君子之風。”這是在長春“中國君子蘭網(wǎng)站”眾多詩一樣的贊美文章里的一句話。
長春還有一道別樣的風景:老式有軌電車。行駛路段不算很長,起點是老商業(yè)街區(qū)紅旗街,終點是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前者裝點了城市的秀麗,后者改變了城市的速度。對于長春人來講,兩者同樣不可缺少。
經(jīng)濟推動美食佳肴
和中國的眾多城市一樣,長春也有一條“美食街”,長約三公里的建設街集中了王記蒸肉館、御香苑、利洋大酒店、大世界肥牛火鍋、灶王爺酒店、天圣元肥牛、海上皇宮大酒店等大大小小近百家飯店酒樓。不過,由于南北交融日盛,“東北特色突出,南北風味齊全”主導了這里的美食結(jié)構(gòu)。

只要你留意一下當?shù)孛襟w,不難發(fā)現(xiàn),長春餐飲業(yè)在大力推介倡導“綠色、天然、營養(yǎng)、健康”理念的吉菜,遠行的南方人如果不嘗一嘗就可惜了:長白山珍宴、梅花鹿宴等久負盛名;長白山賓館的林海參蛙、高麗王朝的排骨辣菜湯、南湖賓館的扣鹿三寶、同達酒店的鹿血糕、月亮神酒店的富貴羊?qū)殹㈤L春飯店的白肉血腸、農(nóng)家飯莊的五香熏魚肉、向陽屯的燉大鵝等各有特色。還有雪衣豆沙、翡翠人參茅臺雞……
以滿族和朝鮮族為主的民族美食是長春飲食的一大亮點。滿族傳統(tǒng)名宴三套碗席,因主要菜點用“杯碗”“中碗”“座碗”三套碗盛裝而得名。宴席采用本地產(chǎn)上乘原料,如鹿肉、飛龍、田雞油等;黃金肉片、關東蒸魚、小窩頭等滿族名菜點也包括在其中。
朝鮮族飯館中的醬湯、泡菜和打糕,據(jù)說都由專門請來的朝鮮族老阿媽制作。辣白菜、桔梗、煎豆腐、紅燜狗肉、石板菜、石鍋拌飯、朝鮮冷面等風味獨特。
長春飲食在舊時以滿族習俗為主,滿菜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間。由于東北物產(chǎn)豐富,集中華飲食大成的“滿漢全席”在選材上十分講究,有熊掌、鹿茸、人參、飛龍、雪蛤、松茸蘑等,分為“上八珍”“中八珍”和“下八珍”,其中深受民間歡迎的“下八珍”又稱滿族八大碗,采用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多種烹飪手法。“燒烤”是滿菜的必備菜,故有“沒有燒烤不成席”之說,而如今,“燒烤”由廳堂轉(zhuǎn)向了民間,變成了長春街頭小吃的代名詞。長春街邊店品種較為單一,是一律的“燒烤”,但內(nèi)容很豐富,分肉類、魚蝦類、蔬菜類和水果類四大類數(shù)十個品種。
長春的家常美食也十分豐富,有小雞燉蘑菇、紅扒豬手、大白菜豬肉燉粉條、家常涼菜、抄三干(黃瓜干、茄子干和土豆干)、各種熏醬肉魚、豆制品、玉米面餅子蘸小魚醬、小米粥、大粥、面食等。窗外大雪飄飛,在保留了北方傳統(tǒng)飲食習俗的小飯店,三五個好友土炕上盤膝而坐,燙兩壺東北小燒,邊嘮嗑邊吃,那份自在與放松的心情用東北話來形容就叫“賊那舒服”。
吃凍食是長春人的一大喜好,每逢春節(jié),家家都要吃凍餃子,室外就是天然的大冰箱;冰糕是隆冬季節(jié)女孩子們最熱衷的零食,零下20多攝氏度,一個個啃得神采飛揚;凍果在食用前,必須將其放在涼水里緩上半個鐘頭,等果子表皮結(jié)出一層冰,軟軟的,咬上一口,酸甜瓦涼,十分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