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敦是南非最美的城市,在這里歐洲文化的痕跡很重。開普敦雖然是南非的立法首都,但沒有因此變得嚴(yán)肅,相反倒是一個迷人的度假城市。
城市:世界的縮影
17世紀(jì)之后,那些從歐洲出海,經(jīng)過長時間的單調(diào)航行后首次踏上開普敦碼頭的遠(yuǎn)洋者,都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在原始的非洲大陸頂端,居然有這么一個色彩迷離的繁華都市,是歐洲味的,是非洲味的,也是亞洲味的。這謎一樣的特點化為桌山上一塊石刻告示牌上的一句話,它說,開普敦是“一個包含了整個世界的城市” 。

所有的異質(zhì)在開普敦都不成為異質(zhì),都是它的一部分或終將成為它的一部分。而除了人種、文化上的復(fù)合性,而今的開普敦在時態(tài)上也縱含了幾個世紀(jì)。前現(xiàn)代的與純商業(yè)社會格格不入的多種生活形態(tài)在開普敦十分盛行:大量的雜耍藝人、流浪藝人、碼頭藝術(shù)家、無所事事的漂泊者和逍遙乞丐,流動在城市的街巷角落。氣勢恢宏的市政大廳前的廣場像17世紀(jì)的歐洲交易廣場,嘈雜熱鬧,人聲鼎沸,小攤販、閑逛者、雜耍者、游客、乞丐、掮客、騙子、小偷……都云集于此。開普敦是每一個人的流動的盛宴,是所有在生活情趣、理想、原則和方式上大相徑庭的人共同的天堂。
開普敦意味著,不論你從哪來,又將到哪去,不論你是富是窮,身份如何信仰什么,只要愿意,誰都能在此找到享受生活的理由。這個世俗樂園般的城市絕不是,也大概永遠(yuǎn)不會成為專為某一類人準(zhǔn)備的一桌好飯菜;它的魔球為每一個人旋轉(zhuǎn)。
與其在開普敦尋覓奇跡,不如在這里親吻生活。當(dāng)然前提是注意安全。經(jīng)驗之談是,在開普敦漫步游玩一定要隨身帶上錢包和機智,然后才是細(xì)嚼慢咽地享受這個城市。
有個說法是,在開普敦能吃到全世界所有國家的飯菜。這話應(yīng)和了那個眾所周知的定見:開普敦有著來自世界每個角落的人或他們的后裔;同時它暗帶了另一層含義,即:一個人不出開普敦,也能領(lǐng)略整個世界的雜風(fēng)異俗。在這里買到非洲各個國家的工藝品更是不足為怪。另一方面,在任何一種主題上,開普敦都難以找出主流,它提供的總是雜色拼盤,是兼容性,是現(xiàn)代與原始、東方與西方、雅致與粗獷、貴與賤、美與丑共冶一爐后呈現(xiàn)出來的五光十色。想在這個地方感受某種絕對色調(diào)的愿望,肯定是要受到挫敗。就像開普敦的市政大廳以建筑而言,古老雄壯,而它面前的自由廣場一到傍晚,人群散盡車輛開走之后,露出的準(zhǔn)是塑料袋和碎紙片橫飛,一片狼藉。
所以,喜歡和不喜歡開普敦的人都能說出一串十分可理解的理由。
街道:混成的趣味
開普敦的都市滋味,正如每一個擁有數(shù)百年歷史而幸運地未遭戰(zhàn)爭破壞的都市,散布于它的老街老店老建筑。
長街是最長的老街,全長3.8公里。這條街道為眾多外國旅行者迷戀,它有密密匝匝的咖啡吧、古玩和工藝品商店,多樣性建筑和熱鬧非凡的夜生活,也因為坐落其上的眾多旅館特別是三家背包族旅館,給這條街綿綿不絕地運送著活動氣息和更為蕪雜的異域情調(diào)。
長街兩邊的建筑是風(fēng)格的混成品。棗紅色的畫滿巨幅非洲墻畫的餐館幾步之外,便是雕欄畫棟的西亞式樣的旅館;覆蓋在墨綠色爬墻草下的歐式裸磚建筑左右,毗連著童話味盎然的老房子、花哨的店墻以及衰暗的舊樓。教堂的細(xì)尖頂移步可見。街道兩邊的廊柱撐起一排排帶圍欄的露臺,露臺上擱著咖啡吧的木椅和陽傘,餐館的方桌,工藝品店的木頭雕像和面具。站在街上猛一抬頭,眼里的景象是對面二樓露臺上立著的一群或粗或細(xì)、張牙舞爪的木頭人。
長街的趣味不僅在于大有可把玩或出人意表的細(xì)節(jié),比如櫥窗店的雕塑,有個咖啡館的拱門門首,懸立著真人大小的列寧雕像;此外還在于它連著另一些滋味十足的街道。其中一條寬綽的短街,紅磚鋪地,光禿禿的樹木長在街心,街首為一個小型露天古玩市場。每天一早,真假古董古玩被攤主在長桌上擺出,街邊的咖啡餐館也在此時將桌椅放到街心,緊挨古董桌。

走過維多利亞女王街到公司花園的一路上,都大有景致可玩味。古意濃厚的高等法院、市立圖書館站在安靜的街邊。走在這樣的街道上,會慶幸選擇了用步行感受開普敦的方式。開普敦總是與中規(guī)中矩背道而馳,一些耐人尋味、細(xì)工慢活出來的老建筑,被難看的現(xiàn)代快餐式房子緊密倚靠,散發(fā)出某種怪里怪氣,而這個城市卻坦然并不介意。
公司花園,即東印度公司花園。這個花園的一部分,和市政大廳附近的城堡的某些部分,是開普敦最古老的雛形。園里一些老樹已有300多歲高齡。當(dāng)年的遠(yuǎn)洋氣息已然褪色,這里早已不單是海員們的休憩地,更是一個雅致漂亮的公共花園,不過航海遺跡與紀(jì)念物卻留在園中,供喜歡過去時代的人追想與緬懷。圍繞公司花園的有南非博物館,前議會院和政府大道,由此也可見這個花園的當(dāng)年和現(xiàn)在的重要地位。
明暗對照強烈的是圣喬治商業(yè)街。這條街上的老建筑最有氣勢,歐洲味十足,大石塊壘出的厚墻,拱門弧窗上的人像和圖騰石雕,木板護(hù)窗,處處體現(xiàn)出耐性與精心,也讓人感受得到某種老派的原則與姿態(tài)。是堅定的,或曰頑固的。
沉重的建筑在這條街上對峙,開普敦的陽光似乎只在空中飛舞而落不到街面,藍(lán)天成為頭頂上的一條窄河。時間在這里也變得滯重。于是不由自主要深吸一口氣。
桌山:神仙的餐桌
從外形上說,開普敦如同鋪在桌山腳下的一塊環(huán)狀地毯。
桌山,得名于它狀如巨大餐桌的形狀。刀削般的寬闊巖石平頂,不僅使桌山成為地球上山巒的獨一無二者,也使它被視為開普敦得天獨厚的一個天然象征:上帝都將神仙的餐桌安置于此,這里條件和環(huán)境的優(yōu)越何需置疑!
桌山高海拔僅1000米,卻早在喜瑪拉雅和落基山脈成形前,就已經(jīng)從大海下面崛起。歷史的能量凝聚在巖石中,桌山腰部以上,盡是赤裸嶙峋的巨石,巖石相摞排列成環(huán)山絕壁,那垂直的石壁和山中眾多的深壑,使桌山顯得險峻神秘。
開普敦人把桌山視為福神。到開普敦的人也沒有不去桌山的。山上的平頂可作兩三個小時的徒步旅行。和朋友上了桌山,大半天的時間從平頂淌走。從不同的方向俯瞰開普敦城、眺望好望角、看大西洋和印度洋兩大洋交匯、觀賞開普半島和近處的獅頭山、尋找海霧中的羅本島——曼德拉在那里被關(guān)押了27年,看云看天,都是愜意的事。
濱水碼頭在桌山上看得很清楚。這個碼頭是樂園中的樂園,沸騰、喧鬧,溫度在100度之上,到處亮閃閃,討生活和尋快樂的各色人等充斥碼頭。游人來自世界各地,而人們到這來也不全是為了登船去羅本島,有時就為閑坐、吃飯、逛店,感受人氣。濱水碼頭簡直是一個無可替代之地。

幾乎不論在哪個位置,眼前都畫面豐富,進(jìn)港的船只,近在眼前的桌山,來來往往的游人,水鳥,不同膚色種族的江湖藝人,碼頭音樂家露天伴奏。吃完了把零錢放到他們腳前的盒子里,不拘多少。
碼頭賣藝的藝人從小孩到老人、從白人到黑人都有。有幾個穿祖魯族獸皮衣的小孩十分鬼機靈,頗會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哪里人多他們就跑到哪,擺下裝錢的紙盒,馬上拉開場子,拍手鼓翻跟斗,踢腿騰挪口中吶喊,游人一少他們也就跟著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