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些海外的研究機構和個人就憑著幾本書對毛主席的研究、或對中國的一知半解就下這樣那樣的定論,實在是隔靴搔癢。在我看來,毛主席的影響力和對中國所做的貢獻,遠超孔子。”
臺灣知名歷史學者、作家李敖在接受《華人世界》采訪時,談起毛澤東他聲音洪亮,滔滔不絕。他說:“在毛主席身上,中華傳統文化體現出多樣性。毛主席一生看書不計其數,但是他老人家看書具有自己的特色,把中華傳統文化變成了務實文化……雖然毛主席沒有留過學,但是他的遠見卓識遠比那些留過洋的書呆子強過百倍、萬倍。”
“毛主席讀了很多書,但是他沒有變成書呆子(在中國有許多人書讀多了就容易變成書呆子),而是把中華傳統文化結合本土的實際,靈活運用,帶領一群人在中國實現了偉大的變革,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毛主席看書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一群人中,而我看書只能把知識用在自己身上,這就是毛主席成功的原因之一。”李敖對于毛澤東學習運用中華文化有著自己的見解。
李敖對毛澤東身上的中華傳統文化非常欽佩。在近一個小時的采訪中,他對毛澤東的歷史如數家珍。他用敬佩的口吻告訴《華人世界》:“毛主席的歷史知識實在是太淵博了。特別是中國歷史,僅《資治通鑒》他就讀過十幾遍。幾千萬字的《二十四史》,他能從頭到尾讀過,其中有些部分不只讀過一遍,而且還作了許多圈點、勾畫和批注,真是了不起的人物。”“中國有10萬種書,毛主席至少看了有一半。毛主席看書有個特點,就是‘古為今用’。這點我得好好向他老人家學習……”李敖這樣說。
李敖說:“我對《毛選》、《鄧選》(《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和《列寧選集》掌握最熟。我在十幾年前就認真地讀過《毛選》,后來,我寫了一篇文章叫‘毛澤東與湖南獨立’,主要是通過讀《毛選》,我感受到毛主席從一個地方主義者到一個統一論者的轉變。對于毛主席的詩、詞、書法我也都讀過,有些我印象比較深,如‘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他的書法如‘長征’都是讓人振奮的。但是,他老人家的詩詞書法實在太多,所以他的作品的藝術價值也不盡相同。”
對于當前有些海外媒體把孔子比喻成中國的“軟實力”,李敖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毛澤東更能代表中國。他說:“毛主席是古今中外罕見的思想家、戰略家。他從不被浮云遮住望眼,終其一生,在任何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他從來都能抓住對手、敵手的鼻子,而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發現他被對手、敵手牽住鼻子走的情況──這才是真正的戰略家。毛澤東思想主要是毛澤東的思想,但也是他們那代人集體思想的體現,毛澤東思想的偉大之處在于成功地解決了他們那代人面臨的問題,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不僅是事業的成功,也是民族心理的成功。而現在有些海外的研究機構和個人就憑著幾本書對毛主席的研究、或對中國的一知半解就下這樣那樣的定論,實在是隔靴搔癢。在我看來,毛主席的影響力和對中國所做的貢獻,遠超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