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這艘大船,在任正非掌舵的這些年,航行得還算平穩。如今,隨著他年齡日增和精力衰退,他為身退而做的安排越來越明顯,但如何選擇可以保證華為向著理想目標前進的后續人這個問題上,任正非一直都在思索著。
合格的管理者需要具備強烈的進取精神與敬業精神,沒有干勁的人是沒有資格進入高層的。
企業在選拔管理者的過程中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管理者要具備踏實的辦事能力、強烈的服務意識與社會責任感,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駕馭與管理能力。在華為,我們要求中高層管理者要具備自我提高的能力,能夠很快地適應社會、企業的發展要求。同時,管理者必須充分理解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要關心部下,善于傾聽不同的意見,能夠和持不同意見的人交朋友,分析這些人的問題,給他們幫助。對管理者而言,做員工真誠的朋友很重要,這樣,員工就能和你說知心話,可以彌補管理者在工作中的缺陷。

第二,管理者要具備領導的藝術和良好的工作作風。團結、溝通是管理工作的永恒主題,任何一個管理者不僅要團結與自己意見一致的人,也要團結那些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人。在華為,我們強調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工作作風,從高層一直傳遞到最基層。在公司內部允許員工對自己的上級,對自己的部下進行批評,否則人人都顧及影響,都做“好人”,企業管理的進步就無從說起。
第三,要站在公司的立場上綜合地選拔,而不能站在小團體、小幫派的立場上選拔管理者。區別這個人是否具有成為合格管理者的潛質,主要看這個人的基礎、素質以及能力,不能論資排輩。同時,要允許持不同意見的人存在。華為實行的是干部對事負責制,而不是對人負責制。對人負責制會滋生一些不良風氣,會出現使很多人說假話、封官許愿、袒護問題、以人劃線等一系列的毛病。
第四,管理者必須具有培養超越自己的接班人的意識,具有承受變革的素質,這是企業源源不斷發展的動力。沒有前人為后人鋪路,就沒有人才輩出。只有人才輩出,繼往開來,才會有事業的興旺發達。每個管理者都必須開放自己,融入到企業的文化中,具有能上能下的心胸,只有能屈能伸的人,才會有大出息。
第五,企業對候選的管理者要進行深入的了解與溝通。有些企業選拔管理層,對個人的履歷沒做深入的調查,不是很清楚他過去的經歷,導致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華為就要求管理者的個人履歷加強透明度,他也可以選擇放棄對公司的透明度,這樣,公司也會放棄選擇他做干部的權利。對管理者個人狀況的了解有助于解決管理層的腐化問題。
華為還有一個選拔管理者的原則:凡是沒有基層管理經驗,沒有當過工人的,沒有當過基層秘書和普通業務員的,一律不能提拔為管理層,哪怕是博士也不行。學歷再高,如果沒有實踐經歷,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管理者。